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6-02-27 作者: 来源:

  首汽出租汽车司机
  王新锋
  11年免费接送老人就诊
  □本报记者 陈曦
  节后的北京,路上的车渐渐多了起来。这天,刚过早高峰,首汽出租汽车司机王新锋就开着他的爱心车轻车熟路地拐进了狭窄的胡同。这趟活儿,他不是接普通乘客,而是接一位空巢老人到医院就诊,而且是免费。
  其实,王新锋义务接送老人的事儿已经持续了11年。2005年,王新锋刚开始干出租这行的时候,一天中午,他在友谊医院门口拉了两位老年乘客。一路上,老大爷总是看计价表。为了缓解老人的情绪,王新锋开始主动和他们聊天。这才知道,这是老人第一次打车,而且当天,老人早晨五点钟就到医院排队了,到现在没喝一口水,没吃一口饭。他们去的时候是坐公交车,回来时身体实在吃不消,才打出租车回家。那天,当计价器上的数字蹦到16元时,老人悄悄跟老伴儿说想下车。当时王新锋就停了表,告诉他们:这趟活儿不收钱。结果两位老人非拉着他去家里喝茶,还要请他吃饭。
  “说实话,我真没想到,10多元钱能换来这么多感谢。”王新锋坦言。就是从那天开始,他给自己立了个规矩:凡是碰到老年人独自打车就不收车钱,遇到残疾人和严重病患打车也不收钱。时间一长,他还专门记了本账,上面记的不是钱数,记的是他长期免费接送的乘客去医院的日期和家庭住址。
  “这些乘客大多是在医院门口碰到的。只要是空巢老人,我就会主动给他们留电话,他们想出门给我打个电话,随叫随到。”王新锋表示。
  王新锋的行为,传遍了车队。2011年,在他的感召下,他所在班组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新锋班”,王新锋出任队长,大家一起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服务活动。除了自己联系老人提供接送服务,车队还跟很多社区开展了合作,参与社区举办的敬老活动。几年来,“新锋班”的师傅们不仅给社区老人们包过饺子、理过发;春天还会带他们踏青,秋天带他们去秋游。
  “这几年,北京的变化太大了。可很多空巢老人因为身体、心情等方面的原因,平时待在家里时间更多,所以我特别愿意带他们逛逛新北京。在游览北京美景的同时,让他们也能敞开心扉。”王新锋说。
  现在,北京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王新峰和“新锋班”师傅们服务空巢老人的足迹。他们服务空巢老人的举动,也感动了很多与他们有接触的人。“我们都是挤时间,利用休息的时候开展服务活动的。其实,有时候,也会觉得有点累,但是每当老人们真诚地对我们表示感谢,我们心里都是暖暖的。”王新锋笑着说。
  如今,王新锋的账本越记越厚了。对此,王新锋说:“虽然我们开出租是为了挣钱糊口,可是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我们就要多伸一把手。现在,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养好身体,开好每一天车,让我们的小小车厢变得更加温馨、和谐,让每一位乘客的出行都充满温暖、充满爱。”
 
  公交乘务员
  李玉红
  独居老人
  找到了新闺女
  □本报记者 盛丽
  李玉红是特8路内环的一名乘务员。2008年,她开始照顾空巢老人曹大妈,陪老人话家常、帮老人做家务,让老人“空巢”但不“空心”。
  说起和曹大妈的相识,时间要回到2008年。一天,李玉红去医院看望姑姑,路过隔壁病房时她无意间看到一位老人,总觉着有些眼熟。“我对这位乘客的印象很深刻。”李玉红回忆,一次运营途中,她发现有一位老人拄着拐杖上车。于是,赶紧下车搀扶还帮老人找座位。“老人说她是去看病。我注意到她的腿走路非常费劲,上下车特别慢。”
  中午帮姑姑打饭时,李玉红看到老人正在打饭。“老人生病,怎么自己在打饭呢?”李玉红琢磨。第二天,在打饭的时候她又碰到这位老人。“大妈,您先回病房,我帮您打饭,一会就给您送过去。您住院的时候,饭我都替您打完带到您的病房。”
      通过聊天,李玉红得知老人姓曹。老伴走的早,她的儿子由于工作原因住的远只能每周六去看老人。“大妈,我是特8路的乘务员,以后您要再去医院就给我打电话,路上我还能照顾照顾您。”说话间,李玉红便把电话告诉老人,还要来老人的电话和住址。
      老人出院后,李玉红没有忘记自己说过的话,买了些东西去看曹大妈。
  打这以后,李玉红一有时间,就会到曹大妈家中。老人家住安贞桥,李玉红住在卢沟桥,每次去老人家李玉红都要花费近2个小时时间。帮老人洗衣服、做饭、收拾屋子……每次来到老人家里,李玉红总是忙前忙后的。
  每隔一段时间,李玉红还会把老人的衣服、老人家里的床单窗帘之类的衣物拿回家洗。李玉红的善举,也让老人们的邻居们注意到。“这姑娘最近老来你家,她是谁啊?”每次听到有人这样问,老人都会回答:“这是我闺女。”
  时间长了,李玉红和曹大妈关系越来越近,“现在,我管大妈叫‘曹姨’,老人说这么叫显得更热乎。”李玉红认为,人上了年纪容易寂寞,愿意跟人聊天,其实不需要一定为老人做多少事情,只要听听她说话,帮助她排遣寂寞就好了。
  有一次,李玉红来到老人家时,恰巧老人出门没在家。李玉红站在门口愣是从中午十一点多等到下午一点多。“曹姨对我挺好的!”李玉红回忆,老人知道李玉红家住的是平房。一年冬天,老人还将儿子买的水床垫送给她用。
  车队同事听说李玉红长期照顾独居老人的事情后,都竖起大拇指夸赞道:“李玉红能坚持这么多年照顾这位非亲非故的老人,真让人感动!”
 
  八角街道居家养老服务员
  王艳华
  像对待亲人一样
  关心帮助每位老人
  □本报记者 孙艳
  三年前,八角街道成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时,王艳华首批报名参加,成为了一名街道居家养老服务员。但当时,家人和朋友都不赞同她做这项工作。劝她说,为老人服务的工作不好做,容易受气,还要看人脸色。王艳华想:人都有父母,人人都有老的时候,只要自己用诚心,像对待亲人一样去关心帮助每位老人,一定能让老人们满意和开心。王艳华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三年前的一个下午,王艳华第一次登门到一位姓邓的空巢老人家中进行清洁服务。开门迎上来的是一位慈祥、纯朴的老大爷。当老人热情地把她领进屋里,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再往里走一看,屋里摆的满满当当,随处可见脏衣服和盒子,床上被子也没叠,厨房里更是杂乱不堪,水池子里泡着没有刷洗的碗筷。
  眼前的情景一下把王艳华吓住了:这家怎么这么脏乱啊?邓大爷看出了她的心思,无奈的对王艳华说:“你看这哪像个家呀。你帮忙,给我收拾收拾。”听了邓大爷这番话,王艳华心里不是个滋味儿。于是,不由自主地走到床前先将老人的被子给叠好,又把床上清扫一遍。经过王艳华的清扫整理老人的屋里整齐干净,大变样。邓大爷看到眼前这一切,心里特别高兴,脸上露出了笑容。
  打这儿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主动到邓大爷家去看看,除了按老人需要帮助外,看到屋里哪需要整理、刷洗的不等老人说,她主动帮助老人整理好。邓大爷对王艳华的家政服务热情、耐心十分感动。“我下半辈子,遇上了好人,小王对我像亲人一样。”邓大爷每每遇见邻居或熟人就说一遍。
  王艳华家附近有位王大妈也是空巢老人,老伴早年去世,儿女都有家在外,工作忙,不能经常回来。王艳华在家政服务中了解到这情况后,就像王老太太家的亲人一样关心照顾老人。王老太太住在楼上,腿脚不好,上下楼不方便,买东西很困难,王艳华每天打电话或上门问老人有什么要帮助买的,顺便帮老人带回。老人爱自己做馒头和饺子吃,所以用面比较费,王艳华就骑车帮老人买,一买就50斤一袋的,然后给扛到楼上。
  有一次,她帮老人做完清洁服务刚到家,老人的电话就追过来了说:家里面不多了,明天蒸馒头面不够了。王艳华接完电话,二话不说,放下电话,推着自行车就去附近的超市为老人买面去了。
  社区还有位老大妈,她和女儿一起过,但是女儿工作忙经常不在家,老人总爱找王艳华让她来家。王艳华到老人家后,总是一边陪老人聊天让老人精神上得到安慰,一边为老人搓手揉腿帮助老人缓解麻木。老人对王艳华的服务非常满意,她对她女儿说,你王姐按摩特别好,你要跟她学学。王艳华每次要从老人家走时,老人总是拉着她的手舍不得松开,从老人的表情里王艳华深感老人对她工作是认可的,同时也是老人对她的信任和依赖。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