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6-02-20
作者:
来源:
坐标:河南省安阳市林州
“表妹装修教课两不误”
□本报记者 余翠平文/摄
“你快进来看看我装修的房子怎么样!”表妹雷雷兴奋地拉着我进了她新装修的家。
米色的地板干干净净,素雅的电视墙,书房里放着她的语文教科书,仔细一看是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材,整套房子有120多平方米,三居室,主卧带独立卫生间,整个房间的装修以米白色为主,看起来素雅大方,十分清幽。
“从2015年就开始装修了,采买各种材料,请工人来装修,这真是个特别繁琐的活儿,但是想到马上就有独立的二人世界了,又禁不住的兴奋!”雷雷开心地对我说道。
今年29岁的雷雷结婚已经快4年了。之前她跟丈夫和公婆住在农村自建的房屋里,后来家里在县城给他们新买了一套房子。于是从2015年年初,雷雷和丈夫就开始忙房子的装修了。
“我们睡主卧,带个独立卫生间,很方便。以后给孩子留一间屋子,另外,我还特意把另一间屋子装修成了书房。对了,今年我最开心的,除了装修新房子,就是我考上特岗教师了,之前也电话告诉过你,是林州一个镇里的最好小学!”雷雷越说越激动,掩饰不住的自豪。
雷雷毕业于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后来在县城一家房地产企业上班,一心想做教师的她这几年一直频繁地参加各种招教考试,终于在今年8月中旬成功考上了,最终到镇里小学成为一名小学6年级语文教师。
“还记得9月初我给学生上第一节语文课时的情景,那天怀着紧张激动的心情,我走上了讲台,台下60多双好奇的眼睛齐刷刷看向了我,他们肯定在想我是什么性格,讲课什么风格,作业多不多之类,我脸上带着笑容,清了清嗓子,开始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讲了第一课,就是李汉荣写的《山中访友》,讲作者,讲题目,讲生字,很快,一节课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过去了。”
在摸索中雷雷度过了半年的教学时光。在这半年时间内,她慢慢琢磨着如何讲好课。从最开始有一点紧张,讲课经验不足到逐渐放松起来,课也越讲越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发现学生们写的字不太好。虽然每天都布置作业,让学生临写一张硬笔书法字帖,但是效果并不好。于是雷雷就决定每周抽出几次来,专门在课堂上带着学生们练习硬笔书法。
“我是老师啊,感觉我自己的字写得也不好,所以每天备完课,批改完作业,我都会练半个小时字,现在写的字比之前好多了。”她每天督促学生们写日记,为了给学生们做好榜样,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她也坚持每天写日记。
“每天练练笔,多读读书,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们,从而让他们的作文越写越好。”
在教课之余,雷雷还利用业余时间继续装修房子。目前房子已经装修得差不多了,再添置些家具,就可以入住了。
“等我入住了,邀请你来我家做客啊。对了,你平时看什么书,给我推荐些,我想充实下书房。想做好一名语文教师,还得自己多读书啊!”雷雷真诚地说。
坐标:重庆市
长满荒草的
工厂变身码头
□本报记者 马超 文/摄
离开重庆一年,春节又回到了重庆,再度造访鱼鳅浩、李家沱等地,曾经荒凉的地方已经变得非常热闹。
鱼鳅浩,顾名思义,这里鱼鳅很多,地处长江边。鱼鳅浩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处九龙坡区和大渡口区交界处。这里曾经是重庆市木材公司的一个储木场,用于储存木材。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国家放开木材市场,木材需求旺盛,生意相当红火。伐木工人将木材砍伐后,顺着长江漂流下来,木材漂流到鱼鳅浩附近后,工人便将木材捞起来,堆放在储木场售卖。随着国家环保意识的增强,开始保护长江上游的森林,不再砍伐木材,鱼鳅浩的木材交易极度萎缩,最后彻底退出市场。到20世纪初时,这里一度变得荒芜,人迹罕见。
几年前,记者经过这里的时候,还是一片破败的样子,荒草长得比人还高,场内冷清,废弃的卷扬机显示着储木场曾经的辉煌,也记载着一个国企的衰落。
可没有想到,今年记者再度造访鱼鳅浩时,发现这里居然变成了一个港口。原来,重庆市木材公司借助三峡水库水位的升高,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优势,顺势将原先的储木场地建成了一个水码头。
新建成的码头看起来很大,在李家沱大桥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走近时,发现码头整齐堆放着钢筋等货物,一艘艘货轮正在这里卸货。虽然是春节,但也能看见不少货轮在此停靠。
鱼鳅浩在长江北边,而李家沱在长江南边,天气好时,可以看得见。巴南区李家沱曾经是巴国的故都。几年前,这里的街道还是脏乱差,街面污水横流,楼层低矮。今年,记者再度来到李家沱时,却发现李家沱已经实现了华丽转身。高楼大厦林立,街面在春节期间依然保持非常整洁,更不见横流的污水。
在李家沱以都和广场为中心,附近新建成了曼哈顿、恒大天御、尚美时代等一系列新小区。走进小区,里面树木成荫,鲜花朵朵盛开,特别是金桂飘出的香味,让人很远就能闻到。小区的树林里,各种小鸟不时低鸣,小区处处鸟语花香,游于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此外,李家沱区域内还新建了几所中学,如今居民口中谈论更多的是,孩子上学方便多了:穿过小区就到了,都不用每天接送孩子了。
离李家沱不远,重庆3号线地铁贯穿南北绕城而过,也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百姓。
在几天的走亲访友中,记者发现,以李家沱为中心的一座巴南新城也已经兴起了。
或许,正是荒废的厂房能变身港口,正是脏乱的街面变得鸟语花香,便捷的交通方便出行,百姓能安居乐业,才有去年重庆领先全国的GDP增长。
坐标: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
热热闹闹地
农村年货大集
□本报记者 张江艳 文/摄
这一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郊的一个村庄里,正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在小年的喜庆氛围下,村民们兴高采烈地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年货大集。作为这个村庄的一分子,在北京工作多年的我因为休了几天年假,也提前回家过年,久违地撞上了这个大集。
这个叫做“牛庄”的村子,我至今不知道名字的由来,这里姓牛的几乎没有,也没有几户养牛的,却是个蔬菜基地。家家户户种菜营生,一到收蔬菜的时节,从北京、山东等地赶来的小商贩就围着村民刚采摘的一车车蔬菜做起生意来,因此叫“菜村”似乎更合适。这里离县城只有20里地,前两年又有村里的企业家新修了路,交通十分便利,自然村民们也比别的村更显富裕。
再说村里这个年货大集。对于村民来说这一天格外重要,就连住在城里大姨家86岁的姥姥都提前嚷嚷着回村,就是为了逛逛这个集。这一天,老妈早早地就把我叫起来吃饭,“吃完饭赶紧去赶集,要不好东西都卖光了!”我和老妈开着家里的电三轮便出发了。那时刚刚才9点,一路上遇到了不少三三两两的乡亲,他们有的正和我们一样挎着篮子、购物袋直奔村中心的集市,有的已经提着蔬菜、水果、干果满载而归,一面打着招呼,一面高声地笑着。
许久不回村的我一路上看到马路两边,民宅的门口,都整齐地停放着汽车,其中不乏宝马、奔驰、奥迪,村民富裕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汽车了。老妈说,现在谁家里娶媳妇娉闺女都要买汽车作为彩礼或陪嫁的,这已经成为了结婚必需品。
远远的就看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这里逢三、八开集,腊月二十三这个集是村民集中采购年货的日子,这一天人也是最多的。以村中心为起点,这个大集从东头蜿蜒到西头,又从北头向南延伸,外地的小商贩都聚到了这里,卖水产的、卖蔬菜水果的、卖熟食的、卖瓜子糖的、卖春联鞭炮的,几个区域都围的水泄不通。
如今的大集卖的东西可比以前丰富多了。记得以前我回家前总是在城里采购一堆东西,因为村里买不到。现在城里有的村里也都能买到了,送礼的烟酒、牛奶、进口水果,应有尽有。村民的腰包自然也瘪的快了。一个集赶下来,几百上千的花费再平常不过了,很多人一趟趟往家运东西,最多的一天下来得跑了十趟八趟的。
在一个蔬菜摊前,老妈指着青椒问价格,摊主脆生应道:“8块!”老妈以为听错了,她怎么也想不到,几个月前她自己种的卖两三毛一斤的青椒现在居然一路飙到8块!然而,老妈知道我爱吃,便咬咬牙,“买!”很多村民都像我妈一样,颇为大方地采购着年货,就是为了在外求学、上班的儿女们回家团聚时吃点好的,这是一年的团聚时光,吃食上不能省。
从9点到11点,我和老妈的战斗成果已经装满三轮车。我们心满意足地回家了,回去包饺子!过年了,从热闹的大集上回来,我感到了一种久违地过节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