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6-01-30 作者: 来源:

  他们的笑脸让人感动
  ——劳模摄影志愿者谈拍摄感受
  把微笑带回家,劳模们是怎么看的呢?本报记者采访全国劳模祖炬、北京市劳模罗秉臣、刘可晶、陆岗和徐连生,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本报记者 马超 杨琳琳/文 邱勇/摄
 
  祖炬:3个多小时拍20多张笑脸
  “那天下午,虽然天气寒冷,但我还是和其他劳模一起爬上了中建一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国贸三期B项目的54层,3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为20多位建设者拍摄了肖像照。通过镜头,我发现他们其实很有风采。”全国劳模祖炬说。
  祖炬1969年参加工作,当过工人,当过兵,在企业当过党委书记和厂长。后来,祖炬转到教育系统当过北京电子工业学校党委书记,并担任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会主席。祖炬多次荣获市、电子工业系统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祖炬2008年获首都劳动奖章,2009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祖炬组织职工和学生参与奥运会,工作单位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组织学生参与国庆60周年庆典获北京市先进。
  祖炬告诉记者,为建设者拍摄微笑,让建设者把微笑带回家,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祖炬很谦虚地说:“我自己也是普通劳动者,能为他们拍摄照片是一种荣幸。”
  祖炬已经退休几年了,但他闲不住,平时常常把镜头对准一线劳动者,展现一线劳动者的风采。祖炬加入北京市劳模协会摄影家协会后,更是如鱼得水,常常走进工厂、企业等,给一线劳动者拍摄了大量的公益照片。
 
  罗秉臣:善于发现建设者微笑的美
  “请把衣领翻一下,露出笑脸。好了,就这样。”北京市劳模、北京大北照相馆技术总监罗秉臣一边拍照,一边和建设者亲切对话。
  “建设者们让我很感动,他们为北京城市建设付出了很多艰辛,为首都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汗水。劳动午报社举办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可以让我们通过拍摄微笑照片来传递社会的正能量。”拍摄结束后,罗秉臣颇有感触地对记者说道。
  提起罗秉臣,那可是京城有名的“大腕”,这还得先从大北照相馆说起。
  1921年,隆福寺街鸿记照相馆学徒赵雁臣创办了大北照相馆,在大栅栏的石头胡同开张。与其他一些老字号不同,可以说近百年来大北自始至终都是红红火火,没有经历过经营上的低谷,这全仰仗于师傅们的精湛技术和热情服务。
  罗秉臣始终秉承着这样一种信念:从踏进大北的那一刻,“美”,便散落在每一位顾客的身上。他善于发现顾客的“美”,为他们量身拍摄具有自身独特气质的照片,不用上妆,不需刻意造作,完全掌控于摄影师的挥洒自如之间,却让这随心的感悟定格住了每一位顾客永恒的美丽。
  “这张是我拍的,当时这个建设者刚干完活,神态很自然,笑得很美。”罗秉臣这次在拍摄建设者的肖像照中,善于发现建设者微笑之美。 
 
  刘可晶:拍摄微笑传递正能量
  “能近距离拍摄建设者的微笑,这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北京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有建设者们的功劳。作为一名劳模,我更应该通过镜头来展现这些建设者们的微笑力量,把这种力量传递给社会。希望劳动午报社以后多搭建类似的平台,让劳模们能更多地弘扬社会正能量。”来自翠微大厦的北京市劳模刘可晶说。
  刘可晶告诉记者,为劳动者拍摄肖像照的公益活动他以前参加过类似的:“北京劳模协会设有劳模摄影俱乐部,大家经常一起参加公益活动,进企业、下矿井给矿工拍过照片等,我很乐意为他们拍照。”
  刘可晶告诉记者,翠微大厦成立了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北京翠微可晶摄影俱乐部。该俱乐部举办了以“海淀劳模进翠微,红色之旅学传统” 为主题的大型采风等一系列活动。随着这些正能量活动的举办,俱乐部取得了媒体和大众的赞扬,也让俱乐部成员坚定了信念。
 
  陆岗:拍完的照片获朋友圈点赞
  “来到一线为建设者拍摄照片,我感到特别亲切。”陆岗笑着说。
  上世纪80年代初,陆岗被评为了北京市劳模,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尽管陆岗已经退休,但是他工作起来却依然充满热情。直到现在,陆岗已经去过了近百个项目工地。
  陆岗把这次为建设者拍摄照片的活动当做是一次深入基层的机会。回到家后,陆岗第一时间把白天在工地拍摄到的建设者照片发到微信上,让他没想到的是,朋友们纷纷点赞。“尽管他们的身上有施工中留下的泥土,但可以看出照片中的他们是真诚的,是纯洁的。希望他们多学点技术,不要感觉到自卑,劳动永远最光荣。”
 
  徐连生:260米高空拍摄一线工人很感动
  “我们拍摄的时候是在54层拍的,260米的高空。当天风很大,我们拿着相机的手都冻得生疼。想想我们的工人,天天在这里工作,确实很辛苦。”来自昌平信息中心的北京市劳模徐连生说起当天拍摄建设者照片的场景,忍不住说。
  徐连生是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的。“我也是从基层的岗位上一步步干起来的。”徐连生说,“说实话,那时候也挺辛苦的。但我相信付出的汗水总有回报。这句话与建设者共勉。”在拍摄现场,徐连生看到一位位建设者脸上的笑容他很感动,“从他们淳朴的笑容中,我读懂了很多东西,他们每个人都是最美的。”
  徐连生说,自己首先是一名工人,之后才是一名劳模。今天来到这里为一线建设者服务他很开心。也相信建设者们通过付出自己的汗水,最终也迎来属于自己收获的季节,一座座高楼就是他们最好的见证。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