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6-01-23
作者:
来源:
饱含“娘家人”情意的暖流
——工会送温暖故事特辑
寒风中,工会干部“雪中送炭”,一星期走访40户困难职工;工会搭起平台,企业奉献爱心……一个个工会人的送温暖故事,暖动京城。
“工会的鼓舞让我不孤独”、“临时救助让我看到生活的希望”、“工会便民服务方便到家了”……工会的温暖,让职工感受到来自“娘家人”的浓浓情意。
林占华
越来越贴心的
工会大礼包
□ 本报记者 刘欣欣
1972年出生的林占华是朝阳副食公司最年轻的残疾职工,也是朝阳区总工会在册困难职工当中34名残疾职工之一。
18岁时,林占华原本1.5的视力开始下降,到了20多岁,被查出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医生对他说,这是全世界都治疗不了的恶性疾病,视力会逐渐退化。如今,他只有0.01的视力,而且中心视力全无,属于重度残疾。
“林占华属于重残,无法再就业。所以公司照顾他,给他安排的是待岗,除了给予现金补助外,每个月还发工资,给他上社会保险。”朱姐原来是朝阳副食公司工会的工作人员,现在已经调到了别的部门,她对林占华仍然印象深刻。
虽然朱姐已经不做工会工作了,但交接工作时,仍不忘记嘱咐接替的人,要特别关注这位职工。“不光是我,如今已经是一代传一代了,都尽量照顾他。他也特别念我们这几个姐姐的好。”朱姐笑着说,林占华的乐观精神让她十分感动。
“我们单位的工会干部每年都会来家里看我,给我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日常生活能用到的,他们都想到了。”对于朝阳副食工会对他的关心,林占华铭记在心。
自打女儿上学起,朝阳区总工会就通过金秋助学的项目给予林占华一定额度的补助。“不光我们单位,朝阳区总工会每年也都会派人来看我,给我送来慰问品,真是特别感激。”林占华说,这么多年,自己家里没有买过油,都是各级工会组织送来的。
去年春节,朝阳区总工会将福字、春联、窗花、爱心卡、庙会门票等贴心的礼物送到了困难职工的手上。不仅如此,针对在册困难职工当中的34名残疾职工,区总工会还别出心裁地为他们送上8小时家政卡,为残疾职工打扫房屋,让他们干干净净过大年。“区总工会替我们想得太周到了!”说起这件事,林占华开心地笑了起来。
让他更难忘的是朝阳区总工会组织困难职工子女开展的一次夏令营,带着他上小学的女儿旅游。“虽然旅游现在挺热门的,但是对于我们这种家庭,旅游真是挺难的事情,可以说是个奢望,但是工会帮我们把它变成了现实。”
除了经济上的帮助外,精神上的鼓舞也让林占华感到不孤独。“逢年过节,朝阳区总工会和我们单位的领导都会想着给我打电话,问我家里有没有什么困难。”林占华说,他像拥有了一个特别大的家庭,所有帮助过他的工会人都是他的亲哥哥、亲姐姐。
王娜
工会救助
帮我挺过难关
□ 本报记者 陈曦 文/摄
“说实话,工会给我送温暖,让我很意外。而救助款却实实在在帮了我家大忙,可谓雪中送炭。”时隔一年,回想起西城区德胜街道总工会开展的送温暖活动,来自北京华创锦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职工王娜的语气里依旧满是感激。
王娜今年32岁,老家在山东,2005年到北京工作,在公司担任客服部经理。2014年,她因扁桃体肿大,到医院检查,才发现身患重病。患病的这段经历让王娜感觉十分痛苦。
除了疾病带来的痛苦,家里紧张的经济情况也让王娜常常感到焦虑。“家里承担了大概18万元的医药费,这些钱基本是跟亲友借的。我家在农村,家里的经济状况本来就很一般。我上班的时候,还要帮家里还房贷。生病后,我不仅无力帮助家里了,而且老人们还要把养老钱拿出来给我看病,我真的很惭愧。”王娜表示。
“生病后,我还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让我很感动。”王娜介绍说,“公司的同事和老板很关心我。虽然他们大多也是外地来京的打工者,面临买房买车的压力,可是却凑了2万块钱送到我家里。老公的单位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每次放化疗,老公都会请假陪着我。最让我没想到的,是工会对我的帮助。”
王娜坦言,因为单位负责工会的同事组织过爬山、乒乓球比赛、三八妇女节女职工赏花活动,印象里感觉工会就是这样一个组织。所以,当同事打电话告诉她,工会要给她送温暖的时候,她十分意外。
“那是1月初,我正在等待放疗,陈洪祥主席和几个同事来病房看我,给我送来了水果和2万块钱救助款。要知道,我那时预交的5万元放疗费都是老公借的,接到工会救助款的时候,我真的特别感动。”王娜回忆说,“陈主席就像邻家叔叔一般安慰我。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晚期的癌症病人,手术医生切开肚皮时,发现病灶太深,无法进行手术,于是马上缝合,告诉他病治好了,回家养着吧。于是,这人就回家了,逢人就说自己的病治好了,心情也变好了很多。没想到,奇迹出现了,他真的变好了。陈主席告诉我说保持良好的心态,一定会战胜病魔。”
王娜表示,如果不生病,她原本打算先帮助爸爸还清房贷,然后假期的时候和老公带女儿出去玩,多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现在,因为生病和经济的原因,她的愿望不好实现了,但她还是希望能靠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和帮助过我的人们。
“我希望,今后能从事儿童早期教育方面的工作。有机会可以到农村,义务办早教讲座,帮助更多的孩子得到好的家庭教育。”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