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6-01-09 作者: 来源:

  2015我的得意之笔
  世界上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我们”建设的
  震惊世界的43小时三元桥换梁是“我们”创造的
  北京最高330米的地标建筑是“我们”建设的
  北汽自主品牌汽车绅宝X25是“我们”研发的
  北京最大的保障房项目是“我们”建造的
  20米长卷《京冀冬乐图》是“我们”创作的……
  “我们”是北京职工,“我们”是北京力量,“我们”代表了北京的创造水平,“我们”代表了北京的速度,“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刚刚过去的2015年,北京职工在各行各业拼搏着、努力着,收获喜悦的同时也在谱写着历史。
 
  吴笛
  北京首开中晟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参与北京最大
  保障房项目建设
  □ 本报记者 刘欣欣
  前不久,北京最大的保障房项目中晟馨苑保障房开始陆续入住,顺义区西马坡的村民迫不及待地搬进了新房。
  中晟馨苑保障房项目位于顺义新城中部,属于顺义新城第12街区,距离地铁15号线石门站只有10分钟的车程。北京首开中晟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吴笛在这个项目部负责设备工作。作为项目上唯一的女同志,项目部领导和同事都对她格外照顾。但最初阶段,吴笛感受到最多的是来自工地上施工人员的不信任。“可能他们不太习惯跟女性共事吧。”吴笛告诉记者,对于这种质疑,她通过工作中的接触,让对方了解到,她给的承诺都会履行。逐渐地,工人们都知道她说话算话了,后来她每次安排工作都很顺畅。
  吴笛负责的工作包括跟政府部门协商供暖、燃气、自来水等方面的问题,她需要在数个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来回跑。这么大的保障房项目建设,对于吴笛和一些职能部门来说,都是第一次,难免产生沟通理解的不一致。
  吴笛告诉记者,项目刚开始立项时并没有强制要求太阳能热水入户,后来施工图已经进入审核阶段,政策变化要求追加一套太阳能热水系统。看似简单的要求,却十分不易。由于管道井设计空间有限,最终经过几番论证,终于把这套系统安放在了卫生间的污水管井中。然而,问题并没有就此解决,当地自来水公司要求在楼外就能查到水表,于是吴笛想到了采用远传水表的方式。可在当地,惯例都是由查表员上门查表的方式。吴笛通过多次与相关部门沟通,最终,自来水公司领导同意这个项目的太阳能系统给水使用远传水表。
      由于保障房项目本身就是微利,对预算的要求比较严格,不能随意突破,这让吴笛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精打细算”,不乱花一分钱。从拆迁到入市,中晟新城项目仅仅用时两年多,这个速度在保障房建设史上很少见。
      但“工期短”也给项目部带来了最大的挑战。“最害怕的是遇到雾霾天,橙色预警时工地上的一些工作就得停下来,红色预警时必须全部停工。”吴笛表示,由于工期是死的,停工意味着你必须找其他时间补回来,否则就难以保证按时完工。项目部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都只好加班加点,把工期赶回来。
      当记者问起这是否可以说是你2015年的得意之作,吴笛笑着回答:“绝对是,而且可以说是近十年以来的得意之作了。一个人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很少有机会做这么大的项目,而且还是纯保障房。”在吴笛看来,盖保障房比商品房责任更大,因为关系着民生的大问题。
 
  刘博
  北京市政路桥养护集团市政九处
  勇挑三元桥换梁大修重担
  □ 本报记者 边磊
  43小时,完成人车密集的三元桥换梁大修工程,由此创造了“中国速度”。回想2015年11月引起高度关注的三元桥大修,当时负责施工的三元桥项目部经理刘博显得特别淡定。
  “因为准备比较充分,预案做了十七八种,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所以施工开始发现旧桥比想像中破损更严重的时候,我们立刻启动预案,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刘博说,北京著名的三元桥在建成31年后迎来首次大修,在招投标中脱颖而出的是北京市政路桥养护集团市政九处。因为此前有对昌平西关环岛立交桥整体平移的施工经验,他们对此次三元桥大修充满信心。
  刘博作为项目经理,在现场负责交通导改组、切割吊运组、安全组、结构施工组、桥面组和驮运组6个组别的施工协调。在正式施工的前一晚,所有施工人员已经在现场准备了一宿,由于精神高度集中,多数人都只睡了三四个小时。“我们预计是24小时,实际用了43小时,为什么呢?因为施工开始后,发现桥梁损坏的情况超出了想像,原本就是危桥,如果对旧桥进行整体驮运,可能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情况,施工中安全还是第一位的,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最后还是在各种方案中选择了最稳妥的决策。”
  在三元桥大修前,刘博和同事对可能发生的难点都进行了预估,专家团队也一直提供支持。雨雪天气预案、伤亡救援预案、局部梁入位不正预案……桥梁损坏严重也是预案的内容之一。“之所以用了43个小时,是因为其中31个小时都在原地切割吊运,这需要时间。原来最理想的方案是驮运到其他不碍事的地方切割,但是旧桥的条件不允许这样。”
  当时,现场的气氛有些凝重。但刘博心里有底,多年的施工经验告诉他,准备充分,施工可以顺利进行。 连续3天,刘博和同事几乎没合眼。11月的北京寒冷乍现,他们竟然没有感觉到冷。“因为当时精神都集中在施工上吧。我们有支青年突击队,队员个个是好样儿的。这是团体努力的成果。”刘博说,以他名字命名的“刘博青年突击队”是由28名平均年龄28岁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建队八年来,这支年轻的队伍先后完成了卢沟新桥大修工程、孙河大桥改造工程等十多项大小工程,并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突击队标杆”等称号。
  三元桥大修完成后,一个延时摄影记录北京三元桥“变身”全过程的视频在全球各地被火热转发,不少外国网友纷纷为“中国速度”点赞。刘博也因此收到不少同学朋友的短信,纷纷向他表示祝贺。“没有特别激动,其实从我内心来讲一直都是挺淡定的,因为经历过这么多工程,心里都是十分有底的。”刘博说。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