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6-01-09
作者:
来源:
徐子文
北京住总第一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20米长卷《京冀冬乐图》
助力申冬奥
□ 本报记者 李盛
在2022年冬奥会主办地揭晓之前,一幅承载着北京、张家口两地人民申办冬奥会殷切期盼的国画长卷——《京冀冬乐图》被正式赠予冬奥申委。这幅画卷的主创画家徐子文还有一个身份,北京住总第一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职工。参与画卷中人物创作的还有住三宣传部副部长、人物画家余德水。
2014年7月,在全民助力申冬奥的背景下,徐子文接受了创作《京冀冬乐图》的任务。在2014年7月至9月,他与创作团队四次实地探访北京至张家口沿线,并于9月、10月和2015年元旦先后三次修订创作方案,在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后,最终选定天坛、前门大街、天安门广场、北海、什刹海、奥运村、十三陵水库、长城、康西草原、鸡鸣驿、张家口、崇礼这“京张十二景”作为长卷的创作元素。徐子文说:“2022年冬奥会恰恰是在中国春节期间举办,《京冀冬乐图》以春节为时间点,主要是表现出春节这一天,北京、河北两地丰富的冬乐的场景。”
徐子文坦言,在创作中有两个过程是最难的。首先是确定作品尺寸与选择重点场景,《京冀冬乐图》第一稿的尺寸超过了30米,选择了10个重点场景。由于考虑到将来要作为礼品赠送以及是在2022年举办冬奥会等因素,最终确定作品尺寸为20.22米,然而,重点场景却从原来的10个增加到了12个。这样一来压缩就不可避免了。压缩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而且在创作上处理起来很麻烦。另外,就是如何把名胜古迹与人物比例的反差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要体现大好河山的雄伟壮观,又要反映现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他翻阅了古今画卷、摄影资料,草图改了一遍又一遍。
2015年春节过后,《京冀冬乐图》创作进入冲刺阶段,徐子文来到位于延庆的工作室全力以赴投入创作,初春的延庆比北京至少低5℃,手脚冻红了,搓一搓接着画。2015年6月终于完成了《京冀冬乐图》。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欣然为长卷题写了名称。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北京西山逸林画院院长宋建华为长卷题写了《跋》。
《京冀冬乐图》全长20.22米,水墨晕化出2022位姿态各异的人物,展现了目前北京与河北传统的群众体育活动、风情与习俗,凸显了春节、长城、冬季运动三大主题,反映了中国繁荣富强、和平兴盛的面貌,长卷以国画笔法中“兼工带写”的手法纳入了山河大地、芸芸众生,其间可见现代北京的地标性建筑,又有张北塞外的莽莽原野、逶迤长城。在天辽地阔的背景下,人物的一举一动都细致入微,于北国冰雪中渲染了世间的自由气象,浓缩了东方美学独特的风格与哲学精神,堪称“现代冬奥版”的《清明上河图》。
北京冬奥申委副秘书长王惠接过长卷后说,《京冀冬乐图》不只是一幅长卷,而是全国人民对申办冬奥的期盼和支持。长卷中的图景非常饱满地把中国人民的期盼表现了出来,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奥林匹克的贡献。
杨志博
北京地铁工会
带领职工球队由“弱旅”变“强队”
□ 本报记者 段西元
北京市职工足球联赛已经举办6年,这项比赛能够成为传统赛事,与一些基层单位工会的支持分不开,特别是那些年年参赛的球队。北京地铁队就是职工足球联赛“创始球队”之一,从弱旅到职工足球老牌强队,北京地铁足球队走过了一段坎坷而又快乐的道路。北京地铁工会干部、地铁队领队杨志博就是这支球队成长的见证人。
今年职工足球联赛,北京地铁队获得第4名的佳绩,这几年在大赛中打进前4对地铁足球队来说是“家常便饭”。北京地铁是一个有文体传统的单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地铁公司就有自己的足球队。后来,“成建制”的地铁足球队消失了很长时间,直到2010年重新组建。2010年为了备战首届职工足球联赛,北京地铁公司组建了一支只有17人的足球队,当时球队勉强从小组出线,用杨志博的话说,第一届职工足球联赛的地铁队是“不折不扣的弱旅”。不过,地铁公司文体人才济济,随后通过公司内部比赛的选拔,组建了一支30人的队伍,那支队伍也是现在这支北京地铁足球队的基础。
从栽培一棵小树苗到长成“参天大树”,这个过程是快乐的。杨志博看到了这支的球队进步的全过程,前几届比赛,地铁足球队还会因为经验不足输掉比赛,还会与对手发生口角。但正是通过这些挫折,杨志博的团队为这支球队逐渐建立起了制度,使这支业余球队有了“专业范儿”,北京市足协曾对北京地铁足球队提出过表扬,认为他们是职工业余足球队的典范。
今年的职工足球联赛,北京地铁队本有机会创造历史打进决赛,但球队在半决赛输球没有实现梦想。记者当时就在现场,其实这场比赛北京地铁队还是能找一些“客观原因”,不过杨志博在谈到这场比赛时,更多还是从本队的不足总结。2015年除了参加本市的足球比赛,北京地铁队还受市足协委派,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城市冠军杯”赛事。这个比赛允许一些退役球员参加,尽管对手强大,但北京地铁的职工敢打敢拼,甚至战胜了一些“准专业队”。很多高水平的对手都对北京地铁足球队尊重有加,比赛组委会甚至为这支纯业余球队修改了规则,小组赛黄牌停赛的球员可以继续比赛。
杨志博说,带足球队给他最大的快乐就是看着兄弟们的成长,足球这个团队项目让一些后进职工成了先进标兵,促使职工做人越来越正,体育是教育的最高形式,职工通过足球比赛体会到企业的文化,更有团队精神。管理一个30多人的团队并不容易,杨志博要面对30多个性格各异且不同年龄段的职工球员,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是让杨志博最费心的,不过杨志博却乐在其中,每一个球员的进步都让他开心。
2016年,北京地铁队还将继续参加职工足球联赛,杨志博希望自己的球队能够在心理上更加强大,比赛踢得更有整体性。以前地铁足球队会请一些专业教练提高技战术能力,从2016年开始地铁足球队的教练组将都是地铁职工。相信这支球队会更加成熟,更能展现北京地铁一线职工的风采。
姚远
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参建中国“天眼”的90后
□ 本报记者 马超
“我参建了国家超级工程——世界上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综合布线工作。这是2015年我的得意之笔,也是目前我人生中最大的成就。”90后职工姚远说。姚远所说的国家超级工程,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也就是大家常说的FAST,该项目的综合布线工程由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FAST是我国重大科学工程,建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的大窝凼,利用当地喀斯特地貌的天然洼地作为台址。FAST直径达500米,建成后将成为目前最大的美国阿雷西博天文望远镜的1.5倍,灵敏度至少提高2.25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它,建成后将在夜空中观测到千万光年外的外层空间。
姚远1992年出生,今年刚23岁。2014年,姚远从黑龙江工程学院毕业后,到中建二局安装公司工作。到了公司后,姚远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了地处贵州大窝凼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项目,从事综合布线工作。姚远到项目工地后,项目安排他当电气工长,并给安排了导师带着他一起学习和工作。上班第一天,姚远跟着师傅跑了6个小时:“望远镜太壮观了,这是我的第一印象,说这是国家超级工程,真是名不虚传。”
兴奋劲儿一过,姚远又面临着难题:其实他是恐高的,施工场地落差比较大,从坡顶到坡底有几公里,看着有点眼晕。“应该放弃这个工作吗?”姚远开始自问。此时,他想起了父亲在他临走前送的四个词:乐观、不抱怨、坚持、思考。想到这,姚下定决心不放弃,人的一生能参与一件这样的超级工程,得好好珍惜。姚远慢慢坚持了下来,“我们的工程一共有2226个节点,每一个节点我都要跑到。”一年下来,他每天都往返在峭壁之间,体重也从180斤降到了150斤,他感觉现在身体强壮多了。
让姚远最难忘的是,项目为了节省时间,团队早上带着干粮和水下到坡底干活,中午休息时吃点干粮,晚上才收工回到住处,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时候甚至抢工到凌晨两三点钟。正是靠着大家的拼搏, 2015年国庆前夕,综合布线工程完成,望远镜可以动起来时,姚远激动得流下了热泪。
项目很艰苦,生活不方便,离最近的镇也有几十公里。但这些难不倒项目,更难不倒项目的职工,因为项目安装了WIFI,姚远和伙伴们可以晚上上网,随时了解外面的动态。姚远刚来项目上不久,一起吃饭时项目经理王培全发现姚远不能吃辣的,便特意去厨房告诉厨师以后做饭少放辣椒。姚远爱吃糖,师傅知道他这个习惯后,一次趁着外出办事,就带回一大包糖,让他工地上饿了就吃两块。
有一次放假,姚远回老家,返回工地前,王培全打电话说来接他。由于飞机晚点,等姚远到机场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可姚远刚到出站口,就看见经理在那等着,而且经理连饭都没有吃,等着姚远一起吃晚饭.....工地上的点点滴滴生活,让姚远很感动:“项目和谐得就像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