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2016-01-09
作者:
来源:
芈月一个女人的政治格局
这4年,孙俪演绎了两个古代女性,一个甄嬛,一个芈月,前者成就了孙俪,后者因孙俪而未播先热。都是古代上层女性,都是华贵的扮相,都是宫廷的环境,都是渴望爱情却求而不得,两个角色好像很相似,骨子里却截然不同。差别就在“格局”二字。
“我开始筹拍《芈月传》是在2012年。当时《甄嬛传》刚播没多久,就不断有人来问我,让我比较芈月和甄嬛。”导演郑晓龙说。他最早感知到芈月和甄嬛“必须不同”,于是开始了“去甄嬛化”的执导过程——甄嬛的格局在后宫,而芈月的格局在国家。
两个女性所在的历史时空带来了这一区别。“甄嬛处在封建社会最腐朽的时候,女性只是帝王的生育机器,只能围绕帝王的宠爱转。所以甄嬛的格局不大,她只是讲感情。但芈月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过程中,她在历史上有原型,代表着新兴的生产力,是一个蓬勃的、正面的角色,格局也更大。中国女性能够留名史书的并不多,抓住一个角色,就要把她表现好。别把女性都写成小情小爱,阴损奸坏。”郑晓龙说。
当然,《芈月传》也有宫斗,她和姐姐嫁到秦国也是入宫当妃子。“但是,芈月所在战国时代的宫廷婚姻,多是政治联姻,她们是一国的公主或宗室女,嫁去别国,代表母国利益,在后宫里争的就不仅是个人地位,而是要为母国争取利益。这不像甄嬛,只是帝王手下官员的女儿,争的东西是为个人,为家族。二者的出身不同,立意是不一样的。”郑晓龙说。
郑晓龙对芈月的人物设置是:从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成长为有家国情怀的太后,为了家国大义牺牲情感,有政治头脑,有人格魅力。这和甄嬛也很不一样,甄嬛始终没有政治头脑。在剧中,“芈月反感奴隶制;拜屈原当老师,感受到人格力量;跟着秦王学习,有了国家和天下的概念;到燕国落入底层,又了解了底层的生活状况;听诸子百家辩论,学习如何治理天下。这都是她家国情怀的来源。这是一个励志故事。”郑晓龙说。
回想4年前《甄嬛传》的热播,带来的是“贱人就是矫情”的流行语,以及对女性“撕来撕去”的热议和争议;现在,《芈月传》力图把女性形象拉回到正面、宏大的视角下。就人物格局而言,这确是一次前行。就传播效果而言,还有待时间来证明。
芈月所依托的原型,是从没在历史课本上露过脸的秦宣太后,而今她在去世2000多年后,突然成了大红人。史书上关于秦宣太后的记载寥寥,其中一段出自她口、颇为前卫的话,被冠以“黄段子”之名,引爆网络话题。清代学者王士祯曾经感叹道:“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对此,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子今认为:“宣太后以性爱动作为喻,言国家之‘利’,在历史文献记载中绝无仅有。这与宣太后生活的文化背景有关。楚国和秦国都是《荀子》所谓‘僻陋之国’,与中原礼仪之邦有空间距离,也有传统差异,所以她的性格有坦率、不拘礼节的特点。”
芈氏来到秦惠文王身边,有了个新称呼芈八子。八子是当时后宫嫔妃的一个等级,地位并不高。惠文王死后,武王继位,芈八子的儿子嬴稷被送到燕国当人质。
芈八子的命运似已注定。谁曾想,武王好武,在一次举鼎比赛中,竟然伤了经脉,死了。嬴稷被送回秦国,在同父异母的舅舅魏冉的帮助下继承王位,即昭襄王,芈八子也一跃而成为宣太后。由于嬴稷年幼,实权便掌握在宣太后手中。王子今说:“宣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后宫女子身份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女性。”
摘自《环球人物》
为了让爷爷不再走丢,15岁华裔美国少年
造出让世人惊叹的发明
凌晨3点一刻,爷爷忽然从床上坐了起来,他左脚着地的那一刹,Kenneth Shinozuka 的手机也随即响了。
这是他难以忘记的瞬间,Kenneth的脸上闪过一丝笑容,爷爷半夜下床的时刻终于被他“捕获”了。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全家成功阻止了爷爷的900次“出走”,就凭那双特殊的袜子。
那是2005年8月某个很冷的凌晨。爷爷穿着睡衣、身边跟着一位警察出现在家门口。大家这才知道,就在大家睡熟之后,老人家已经离家游荡了2公里。看到惊恐的全家,爷爷口中喃喃地重复着“对不起,我错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病情开始一点点加重,并且毫无征兆地在夜里频繁“出走”。Kenneth的姑妈主要负责照顾爷爷,为了防止意外,夜里总是硬撑着不敢睡深,隔一会就去爷爷的房间查看。但即使如此,也不能阻止爷爷半夜下床。
看着憔悴的家人,和每次出走被警察带回的爷爷,Kenneth开始花大把时间来看youtube上的极客视频,并且从图书馆借了一堆物理书来研究……
一个薄膜感应器+一个APP,这就是Kenneth想象中的压力感应装备。
一旦穿着贴有薄膜感应器袜子的爷爷下床,脚后跟着地,薄膜感应器就会发送压力值到手机,装有配套APP的手机就会发出警报,提醒家人,爷爷又起身了。
家人再也不用陷入焦虑的寻找,取而代之的是彼此最温情的陪伴。
Kenneth从互联网上得知全球每隔57秒,就会有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确诊。他的爷爷只是4750万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病人中的一个。
试用中,他发现有些老人不喜欢穿袜子,那如果不把传感器嵌入袜子里,该怎么办呢?于是,第二代的感应报警器出现了。只要将它扣在贴身的衣物上,就可以实现精准探测。
这比压力感应更加方便。当老人一起身,感应报警器接收到一定的落差值,就会向手机发送报警信息。
可拆卸的传感器成型之后,被运用到了更多老人的生活中,看到护理院的老人不再走失,15岁的Kenneth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
摘自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