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5-12-19 作者: 来源:

  张玉刚
  手机24小时开机
  成了工资协商热线
  □ 本报记者  马超 文/摄
  “要协商找老张,不会协商问玉刚。”这是平谷区国资委工会主席殷启斌的一句顺口溜,形象地描述了平谷区工资集体协商的情况。
  张玉刚何许人也?未见其人,先闻其名。
  原来,张玉刚是一名老工会人了。28岁走上工会工作岗位,曾经担任平谷区总工会经济部长,60岁退休应聘担任北京市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并担任平谷区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小组组长。这位有着32年工会工作的“老工会”,用他娴熟的工会工作经验,带领平谷区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小组把平谷区的工资集体协商搞得风风火火。
  有人觉得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是个临时的差事,张玉刚却不这样想,他一直把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这个差事当做一项大事业去干。
  早晨步行上班替代了晨练,晚上学习集体协商常识,修改合同文本占去了打球、下棋、玩扑克的娱乐时间,就连手机都成了服务企业劳资双方实效协商的工具,这是张玉刚目前工作的真实写照。
  他每到一个单位或企业,首先向企业和职工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承诺24小时开机。随着全区工资集体协商的不断提质增效,咨询电话也与日俱增。当中午、晚上、周末、节假日、咨询的电话时常响起的时候,他总是耐心地回答企业或职工咨询的每个问题。老伴儿、女儿说他“自讨苦吃”,张玉刚却回应:“为工资集体协商事业吃点苦,值得”。
  平谷区一家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拥有职工1300名,职工工资收入处于平谷区偏上水平。2012年,张玉刚和他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小组成员,面对该集团始终没有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议的难题,动了一番脑筋。首先是让集团工会主席和集团董事长达成共识,集团工会主席是一名退休的干部,对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很积极。但是,工会主席同董事长会面机会少,董事长经常参加国内外的业务活动,在工资协商方面取得共识难度大。张玉刚只好和他的工资协商指导小组,不厌其烦地帮集团工会主席出主意,利用把工资集体协商的文件放在董事长的办公桌上,在集团董事会议上提出议题,用电话与董事长沟通等方法,促使集团工会与集团董事会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上最终达成了共识。
  眼下,平谷区推进百人以上集体协商企业57家,培育规范集体协商典型示范企业23家,推进行业集体协商试点10个。签订集体合同360份,签订率92%,覆盖企业4357家,覆盖职工42207人。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305份,签订率91%,覆盖企业4236家,覆盖职工40916人。
  一组组惊喜的数字,一份份优秀的成绩单,是张玉刚和他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团队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更是他艰辛付出的收获。
 
  李艳艳
  化装成“应聘者”
  潜伏摸情况
  □ 本报记者 崔欣
  今年,怀柔区总工会在持续抓好百人以上企业和行业性、区域性协商覆盖面的同时,确定了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90%以上,百人以上企业建制率实现95%以上的任务目标。为此,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李艳艳开始了忙碌的规范指导、分类培训工作。
  提起“半路出家”进工会当工资协商指导员,李艳艳说:“我以前是计算机应用英语的培训老师,又干过企业管理和会计工作,所以对劳资关系及相关的法律知识都比较熟悉。这对于从事工资协商工作来说,有很大帮助。再加上后来参加相关培训,以及平时查找、学习的各区县及外省市关于工资协商的工作经验,所以上手比较快。”
  可李艳艳却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要想开展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就必须摸清这一区域内各行业的企业存在的问题、在职人数、工资收入、福利待遇、职工诉求等具体情况。只有真正掌握这些数据,在工资协商时才有依据。可这些数据如果仅仅依靠企业自己申报,很容易出现问题。在她记忆里,出现这类情况最多的,就是怀柔区龙山街道所属的商业街建立工会组织并同时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时候。
  “这个地区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难点,就是所覆盖的企业规模小、商家店铺林立、职工人数少流动性大且来源复杂,加上管理不规范、经营者外地人居多等特点,使建会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难度加大。经过多次研究、反复商议,区总工会决定对商业街采取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李艳艳说。
  鉴于这一情况,李艳艳想出了一个特殊的妙招儿:“走访时,我发现许多商户都打出了招聘信息,我突发奇想,利用应聘时面试的机会来套套企业的底。”就这样,单独行动的她开始一家家地走访企业。“我一般都是去商贸企业应聘销售人员。”得到了对方的认同后,她的话锋就转了:“你们单位的工资是多少呀?待遇怎么样呀?怎么休假呀?”这样问下来,就在很大程度上摸清了企业的情况。在不足两周的时间里,走访了20多家,为摸清真实底数提供了依据。最终,怀柔区商业街工资集体协商顺利签约。
  目前,李艳艳所负责的辖区,已有95%的企业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合同。说到缘由,李艳艳表示,这几年,怀柔对工资集体协商宣传力度很大,每年都会设立几个试点,并在全区工资集体协商专项推进会上让他们做经验报告,从而促进相关企业实行工资集体协商。
  “这几年,许多企业都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为了提高工资集体协商质量,我把主要经历都放在了督促这些企业规范续签,同时加大对未签约企业的培训上。今年,怀柔区还成立了乡镇工资集体指导员队伍。我还增加了对他们的培训以及指导他们平时工作的任务。”李艳艳说。
 
  王旭光
  从建制率不到10%
  到如今的89%
  □ 本报记者 刘欣欣
  2011年6月,王旭光被聘为北京市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在此之前,他在北内集团做了十多年的工会工作,经验十分丰富。但是,刚到这个新岗位时,用他的话说还是“晕了半年”。
  “以前在企业的时候接触过集体协商,但是现在做的是以私营企业为主的协商工作,这两者完全不一样。”王旭光说,在工资方面,私营企业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有的企业挣了钱也不给职工涨工资,不挣钱就更不给职工涨了。“相比国有企业,从国家的角度,对私营企业的约束力大大减弱了,因此就需要工会牵头从企业内部进行自发地调节。”
  王旭光负责朝阳区总工会下属12个街道、地区总工会及一个直属委办工会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工作,涉及企业 4000多家。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他利用很短的时间跑遍了所负责的全部街乡。一方面对街乡的工作机构、工作的程序、工作方式、工作人员的素质特点有了充分了解;另一方面对各类企业分布的状况、类型特点、经营现状等方面的情况做了充分调查,对各街乡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发展现状、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要想不断提高,就必须要不断学习。”王旭光告诉记者,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既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又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工作,不同时期、不同企业、不同环境,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所出现的问题是一样的。“今天解决了这个问题,明天可能出现另外一个问题,光靠培训时学习的那点东西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要想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就必须要不断学习。”
  通过不断学习,工作半年后,他对基层提出的问题,都能给予解答。此外,他自编教材,多次在街乡和区级的培训班上进行授课,受到基层工会工作者的好评。
  建外街道2011年有建会企业近千家,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只有8家,建制率不到10%。由于企业较多,街道的工作人员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时感到无从下手。作为指导老师,王旭光根据该街道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决定以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整个街道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经过调研,他选中了该街道所属的有100多家企业的南郎社区工会联合会做为试点。在整个试点工作中,他和街道的工作人员一起,深入到社区、企业进行调研,制定工作方案,并对社区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
  从开始建立社区的区域职代会,到开展具体的协商,合同制定和签字,他都全程参与并进行了指导。这一试点的完成,街道整个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两年后,该街道其所属1000多家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建制率就达到了89%。
  面对不同街乡的具体情况,他采取了不同的协商方式。如今,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他所负责的所有单位工资集体协商的平均建制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