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文摘

2015-12-12 作者: 来源:

  “芈月”看姓氏:
  《百家姓》里为何没有“芈”姓?
  芈月,这个战国时期楚国的小公主随着11月30日电视剧《芈月传》的开播,蹦跳而来,她将成长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秦宣太后。先秦故事在影视作品中体现得较少,那么让我们一边追剧,一边了解先秦文化吧。
  有人说,郑晓龙执导的《甄嬛传》和《芈月传》,是来普及生僻字的。可是不管战国时期姓“芈”(读音mǐ)的人有多牛,甚至像芈月当上了太后,可是现在,我们的身边却没有芈姓的人了,芈姓到哪里去了?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解读《百家姓》的著名学者钱文忠说,“芈”字先秦时期常见,当下却成为生僻字,原因没有文献记载。能确认的是,《百家姓》中没有“芈”。
  “芈月”可能不是真名由兵马俑上残字推测其名
  《芈月传》中,芈月是楚国公主。于是,不少观众认为“芈”就是楚国的国姓。其实不尽然。钱文忠解读:“‘芈’是公族,包括国君、贵族等的姓。准确来说,‘芈’姓起源于楚国。战国时期常见,演变到现在成为罕见字。其间‘芈’姓有改成‘米’、‘弭’等,有传言北宋著名画家米芾,本姓芈,后改为同音字米。”人们为何改姓?钱文忠表示:“有的是亡国之后避祸改姓,有的是为了使用方便,文献中无从考证。”
  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被楚王指月为名。芈月原型为秦宣太后芈八子,不过,芈八子并不能确定名字为“月”,秦王的第一妻子称王后,第二妻子称夫人,其余妻子的名号顺序是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由此看来,“芈八子”是姓加上身份称呼。而“芈月”二字是根据兵马俑上的残存“芈月”和阿房宫筒瓦上秦惠文王妃子“芈月”的合体陶文而来。人们推测芈八子名叫芈月。
  “芈”字另一读音像羊叫?学者称方言可能性大
  《芈月传》开篇出现了屈原,他是楚国重臣,由《潜伏》中扮演李涯的祖峰出演。其实,屈原也姓“芈”,文献资料显示,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为什么人们不称他“芈原”呢?钱文忠表示,先秦时期姓氏有别,姓是有血缘关系的整个部族的共同称号,氏是某个支系的称号。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对于“芈”字,《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羊鸣也”。也有研究语言的学者指出,“芈”当姓的时候读mǐ,其他时候读“咩”(miē,羊叫的声音)。不过,钱文忠认为这种说法在学术上并没有足够的依据,“古音怎么读‘芈’字,我们并不知道。如果说‘芈’读‘咩’,个人觉得方言可能性大。”
  mǐ姓人是不是楚国后代?“您贵姓”体现家族文化
  网络上,已有网友呼吁重修“芈氏族谱”,呼吁读音为mǐ姓的网友,包括米、弭等姓寻根溯源,看看自己是不是楚国的后代,是不是芈月的后人。钱文忠认为:“这是姓氏文化所代表的家族文化热的一个缩影。近几年,全国范围内兴起重修族谱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回归传统意愿得到体现后,开始走向家族文化。”
  中国人在初次见面时,习惯问“您贵姓”。钱文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获知一个人的姓,就知道他的来历、血脉所在。这代表家族荣誉。“因为社会发展,中国的家族制度曾经陷入彻底消失的境地。当下,家族文化再次兴起,其实代表了每个人血脉中的民族文化因子正被唤醒。”
  《芈月传》边看边聊,滑胎新神器“淡竹叶”
  看过《甄嬛传》,大家以为麝香是宫斗滑胎最猛的一味药,殊不知《芈月传》里“淡竹叶(碎骨子)”前来加盟,王后利用淡竹叶,差点害小芈月无法出世。淡竹叶到底能不能让孕妇流产?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安军明表示:“淡竹叶导致流产的说法,我在多年的从医生涯中还真没遇到过。”他补充:“淡竹叶有清热泻火、除烦、利尿通淋的功效,主要针对小便赤黄、口舌生疮,起不到流产的作用。”
  观众发现《芈月传》和《甄嬛传》有着不得不说的联系,难怪《甄嬛传》里槿汐姑姑对嬛嬛拼死付出,搞了半天,在《芈月传》里是母女啊。观众齐喊“华妃娘娘”命苦,《甄嬛传》里被麝香害得无法生子,这《芈月传》里变身莒姬又遭遇淡竹叶之祸!
  摘自人民网
 
  古代“宅女”超龄不嫁会被罚款
  古代未婚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才是真正的“宅女”。 
  在古代,男婚女嫁不仅关乎人们的生理需求和社会稳定,更关乎人口的繁衍和家国的持续发展。既然是家和国的大事,男婚女嫁就不仅仅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而且,“媒妁”不仅仅来自民间。 
  适龄男女婚姻大事,在周代就属官方议程,国家专门设置了管理男婚女嫁的官职。到了三国时期,把“媒官”设到交趾、九真等边疆地区。据史料记载,元朝的“媒互人”甚至由政府任命并发执照,俨然就是今天婚介所的老板。 
  历代以媒人牵线、家长包办促成男女成婚的方式为主流。但政府也往往会进行干预,出些“奇招”。一是制定法令。规定男女达到一定年龄必须结婚,男子一般在十五至二十岁之间,女子则在十三岁至十六岁之间。二是处罚。到了法定年龄不嫁人的男女,都是要罚款的。譬如,汉朝孝惠皇帝时,谁家要有女儿十五岁以上至三十岁还没有嫁人,罚款600钱;唐代对于男子二十岁以上,女孩十五岁以上还没有结婚的也要处罚。 
  帝王为何如此积极地要求适婚男女及时成家呢?如果适龄男女都不急着结婚生小孩,人丁缺乏,生产和戍边靠谁啊?你不急,皇帝急!而且,古人一直认为“男有室、女有家”后,阴阳调和了,人心才安然,社会才稳定和谐! 
  《文史天地》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