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5-12-05
作者:
来源:
姜胤雄
北京燃气集团二分公司工程所
中德北京·埃尔福特职工焊接对抗赛冠军
比赛工种:焊工(钨极气体保护焊)
边参加比赛边“偷师学艺”
□本报记者 阎义 文/摄
仅有两年的电汽焊工作经历,但在北京市焊工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在参加对抗赛之前临时改为到氩弧焊组比赛,第一次接触氩弧焊,却在几个月后的中德焊工对抗赛氩弧焊赛的争夺中,将冠军奖牌挂在了胸前。这就是北京燃气集团二分公司工程所25岁的电焊工姜胤雄的经历。
2005年,姜胤雄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北汽工业学校的汽车修理专业。他的目标是当一名汽车修理工,他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工种。然而,2008年他却穿上了武警的警服,并且一穿就是两年。他对记者说:“我本应该学习四年,但到第三年时,我离开l了。”2010年,他复员从江西南昌回到北京,被分配到了现在这个单位,从此与汽车修理专业说“永别了”。
最初,姜胤雄来到单位是当管道工。姜胤雄看到电焊工忙得不可开交,急得自己恨不得上手帮忙。可他知道自己没有电焊工上岗证,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急切的心情被老师傅佟财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佟师傅是焊工高手,也是焊工“伯乐”。佟师傅问姜胤雄:“愿意不愿意学焊工呀?”姜胤雄急切地回答:“当然愿意学了,谁不愿意学一门技术呀!”佟师傅便答应教姜胤雄,还推荐他到集团的培训中心专门学习焊工技术。2013年3月,姜胤雄走进了集团培训中心的教室,开始了专业的学习之路。
姜胤雄说:“刚开始学习时,我遇到了两个难题,一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电焊,二是时常被焊花烫着身体。为了学技术,我不怕挨烫。学技术有难度我就更不怕了。焊管子是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焊大管子比较容易,焊小管子比较难。”经过四个月的努力学习,姜胤雄取得了电焊工上岗证。
今年初,姜胤雄准备参加中德焊工对抗赛。要参加这个对抗赛,先要过本单位的选拔赛这一关。姜胤雄不负佟师傅的期望,如愿进入到集团的选拔赛。紧接着他又闯过集团选拔这一关,将代表集团参加北京市的选拔赛。正当他进入集团代表队备战时,却在一次羽毛球比赛中不慎摔伤了腰,面临着不能参赛的局面,这也意味着与对抗赛失之交臂。他不愿放弃这个机会,希望佟师傅到集团说情,给自己两个月的养病时间。他向佟师傅保证,两个月后,回到训练场,一定能够把损失补回来。集团接受了姜胤雄的请求,保留了他参加北京市选拔赛的资格。
两个月后,姜胤雄把腰病基本养好后,回到训练场,加倍努力追赶同伴。在北京市的选拔赛中,他获得了第二名,与另外三名选手取得了前往德国参加对抗赛的资格。姜胤雄对记者说:“我连闯三关,真是不容易。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别人中午休息,我却在炎热的太阳底下,晒得我满头大汗,加练基本功。”
今年9月30日至10月1日,中德北京·埃尔福特职工焊接对抗赛在德国埃尔福特举行。来到埃尔福特之后,北京代表团的姜胤雄傻眼了。原来,比赛的焊接工具与自己平时使用的不一样,非常先进,比赛的工位也比自己训练时的工位要高。
姜胤雄说:“一切都与国内的情况不同。我们提出了要适当焊接工具的要求。德国方面同意了,并且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但是,在比赛中还是有很多不适应,因为文字是德文,我们不会。”但令姜胤雄高兴的是,比赛只有3道题,比赛时间3个小时。他说:“我只用了1小时20分钟。因为这3道题我都在工作中遇到过,所以,很快结束比赛。”姜胤雄表示:“这次对抗赛我学到了很多技术。比如,北京选拔赛的第一名选手,他的一些手法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偷偷’地学会了,丰富了我的技术。”
周闹闹
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
中德北京·埃尔福特职工焊接对抗赛冠军
比赛工种:焊工(焊条电弧焊)
在一次次比赛中成长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摄
在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巴威公司”)的一个表彰大会上,记者见到了周闹闹,他代表获奖焊工发言。朴实、谦逊、羞涩,这是周闹闹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今年26岁的周闹闹虽然脸上稚气未脱,但已经算得上一名老焊工了,“我从中专毕业,就来到了巴威公司工作了,算起来快十年了。”周闹闹告诉记者,从什么都不会,到今天会焊活,能焊好活,他自己也为自己的成长倍感骄傲。而在中德北京·埃尔福特职工焊接对抗赛中取得焊条电弧焊组第一名,又为周闹闹增添了一项跨国荣誉。可说到这里,周闹闹憨笑着挠挠头,“我就想努力做个好焊工。”
周闹闹带记者走进他工作的车间,指着工具笑着说,“你可不要小看焊工,这里面的学问可多着呢!”
“把钢铁组装焊接起来,不仅仅是焊条熔化凝固的过程。”周闹闹告诉记者,影响焊接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焊条的酸碱度、焊接金属的性能、其中包含的变形量、电源电流、热量等等。“而这些知识储备和技能都是我在工作中学习到的。”
周闹闹非常热衷于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争取参加。“参加比赛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周闹闹说,每次参加比赛前,都会有相应的培训和实操练习,这对于他技能水平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就拿这次中德职工焊接对抗赛来说,在比赛前,周闹闹和其他15名来自各企业的焊工一起集训,“我们一起讨论比赛,研究技术,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周闹闹说,那次比赛所用的焊条就与他们平时工作的焊条酸碱度不同。在集训中,他们就认真研究了比赛材料,而在比赛前的试用过程中,他也对这种区别于国内焊条的比赛材料有了新的认识。
当天的比赛要求选手完成三个焊接工作,在考核工艺卡片上至少有50项工艺要求。“仰脸角焊缝是我工作中没有接触过的技术和身位,一开始在焊接完成后做断口检查时,焊接的根部断口并不理想,”周闹闹告诉记者,为了能达到比赛要求,他赛前经过反复练习,不断跟其他选手交流,请教老师,直到做到根部完全融合,才算松了一口气。
最终,周闹闹的焊接技术在50多项工艺要求面前,依然出类拔萃。抱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也算得上是实至名归了。“看着那些德国职工像我投来赞赏的目光,我也有点小自豪。”周闹闹笑着说。
除了提升技能水平,这次赴德比赛最让周闹闹感受深刻的还有德国职工严谨的工作态度。“他们车间环境非常好,干净整洁,有固定的工作台,工作流程和焊接工艺就都挂在车间的墙壁上,职工必须一丝不苟地执行。”周闹闹说。
周闹闹把比赛当成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平台,但不可或缺的当然还有私下里的勤学苦练。跟很多外地来京务工人员一样,周闹闹也承担着不少生活压力,但无论多忙,周闹闹都不愿意放弃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北京巴威公司有个焊培基地,是专门为职工提高技能和学习的地方,周闹闹是那里的常客,每次参加比赛前,周闹闹都会抽时间去练习,跟那里的老师请教学习。“我相信,学无止境,而且每一次培训学习和比赛后,我都有新的收获。”周闹闹喜欢这种成长的感觉,每一点进步都能让他欣喜若狂。
在2010年参加北京市职工技能大赛过程中,周闹闹凭借第八名的好成绩,获得了焊工技师证书。今年,虚心好学的周闹闹又报名参加了高级技师的考核。
报名那天,他又抱回来一摞厚厚的复习资料和参考书,“高级技工并不容易拿下,需要理论和实操考试,还要写论文,进行论文答辩。”周闹闹笑着说,但没关系,工作之余,他还是会坚持看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