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5-11-07
作者:
来源:
北京报刊发行局“仇健学雷锋团队”
志愿服务在奉献中传递爱心收获快乐
□本报记者 边磊 文/摄
北京报刊发行局“仇健学雷锋团队”的志愿活动已经开展了近十年,在志愿者的圈子里也算小有名气。仇健说:“志愿服务让我们在奉献中传递爱心收获快乐。”
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仇健参加了动物协会组织的为流浪的残疾小动物寻找收养家庭和募捐活动。从那时起,他凭借着对小动物的那份爱心成为了一名义工。每当周末的时候,都会去郊区的小动物基地参加义务劳动,并将自己的业余时间投入到关爱小生命的志愿活动中,通过参加活动,他深深体会到了奉献爱心的平凡与伟大,萌发了坚持做公益志愿活动的想法。2007年,发行局成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仇健被推选为志愿服务队的队长,负责组织团队定期有计划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河北省涞源县南马庄小学是一个偏远山区学校,学校条件较差,这里有很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南马庄小学就是发行局志愿者们捐资助学“春蕾”行动的对象。每一次来学校开展助学活动,大家都事先做好周密的计划,根据活动的内容精心挑选志愿者、联系校方、采购支教物资、策划活动方案。由于志愿活动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很多同志都是下了夜班顾不上休息连夜乘火车前往。大家累了,就在拥挤的火车上眯一会。志愿服务活动的所需费用全部是由团队成员自理,大家就本着节俭的原则尽量节省,下了火车就租上一间最便宜的旅馆暂时休息一下,第二天早上六点,再坐一个多小时的汽车,到南马庄小学。学校的院墙都是用石头垒起来的,狭窄的过道,汽车根本进不去,大家就连背带扛地将十几袋支教物资送进学校。在那里队员们与孩子们一起交流,帮助学校组织了学生运动会,开展立志教育活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让每一位志愿者感到欣慰。
志愿服务队还与房山区普乐园爱心养老院建立了长期帮扶关系,定期去看望慰问老人。养老院位于房山,这里住着近200多名老人,大多都行动不便。为了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志愿者们定期看望老人。得知养老院资金紧张,老人日常生活用品短缺,大家到处筹集相关物品,为老人送去了电视机、电饭煲、羽绒服、保暖被、尿垫等,发行局还为老人订阅了老年报刊,为老人送去了健康礼盒。每一次到养老院,志愿者都为老人们理发、剃胡须、读报纸,陪老人唠家常、整理房间。
几年的时间,志愿服务队由最初的十几人逐步壮大到现在的三百余人,从最初的“口头约定”到如今的制度规范。
朝阳区疾控中心志愿服务队
服务空巢老人 关爱智障儿童
□本报记者 刘欣欣
在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一支70余人组成的劳模志愿服务队,他们突出“邻里守望、互相关爱、服务社会”的主题,开展关爱他人的志愿服务。
“我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每次你来陪我的时候!”听到和自己结对子的朱爷爷说起这句话,孔浩南的心里就越觉得自己应该多来看看老人。
劳模志愿服务队成员孔浩南从2012年开始就每两周到康辉老年公寓做志愿活动,并与75岁因患糖尿病而截去右腿的朱爷爷结成了对子。朱爷爷没有老婆孩子,退休之后一直在敬老院生活。
“其实每次去也帮不了老人什么,大多数时间就是聊聊家常里短,陪老人下下他最喜欢的军棋。”孔浩南回忆说,有一次他因为工作忙没能去看望老人,还接到老人的电话,询问他为什么没到公寓去。
还有一次,听到朱爷爷说他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每两周一次下棋的时光,孔浩南说这让自己感到收获的比付出的多得多。“每次去,我都能感受到心灵的宁静。心情不好的时候,一去到那里,一看到老人,心情自然而然就会转好。而且,他们也教会了我热爱生活,更加关心自己身边的人。”
在孔浩南带动下,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劳模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经常集体到康辉老年公寓,为老人们服务陪老人们唠家常。服务队还拿出一部分经费给老人们送去了奶制品,并送去了一些关于保健的宣传折页。
除了关心老人外,这些医护人员还将关爱的目光投向了孩子们。志愿者们纷纷捐款,用于购买儿童读物、玩具、小食品等送给望京新运儿童康复中心的孩子们。在课外活动过程中,志愿者们与智障儿童一对一地开展志愿服务,主动的沟通交流,让孩子体会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
除了身体力行,志愿服务队还结合疾控工作特点,于2013年启动了朝阳区卫生系统EAP计划,即员工关怀计划。由朝阳区疾控中心和朝阳区精防中心共同合作完成,旨在为员工提供长期关怀和福利,通过专业人员的心理指导、培训咨询,来帮助广大卫生系统的职工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上的困扰,以提高和维护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
据介绍,项目自启动以来,已完成全体在职及外聘医务人员问卷调查,开展多次心理知识讲座,并下发EAP服务卡,方便职工利用网络进行心理测评和咨询疏导。后期还会通过心理兴趣小组、网络心理咨询、个体心理等方式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和平里医院
“杏林青年志愿服务队”
把“义诊”做成
医院服务品牌
□本报记者 李一然
由包括党委书记、院长、工会主席、团总支书记、主任医师、护士长、普通工勤人员等近200名志愿者组成的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和医杏林青年志愿服务队”名声在外。去旅游景点捡拾垃圾保护环境卫生,下社区及军营义诊宣讲医疗常识并现场免费测血脂、量血压、望闻问切、正骨推拿, 几个科室的联合登门入户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和医杏林青年志愿服务队”成立三年来,组织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已达百余次,为此,志愿服务队荣获“东城区学雷锋品牌团队”荣誉称号。
最受百姓欢迎的是“和医杏林青年志愿服务队”下社区。一次服务队中的内科、外科、中医科、检验科医生到和平里街道兴化社区,活动时间定在早上8点半,可三十几名志愿者还未到场,许多心急的社区大妈,已经前排就坐等待了。活动开始后,急诊室外科医生陈庆军首先详细介绍防止手脚、四肢、头部外伤的预防方法。而后刚下夜班的科副主任医师佟飞,教居民怎样摸脉搏。有居民说:“有的人太胖手腕脉搏不好摸。”佟飞说:“没关系,那就摸脖子左侧的主动脉,要是感觉脉搏噔噔的,就证明没事。”有的居民说仍摸不准,结果佟飞就让居民上台摸他脖子左侧的主动脉找感觉,直到这位居民说:“摸到了,是噔噔的。”接下来,中医科主治女医师赵鑫,开始讲中医治疗与用药,并回答了老人的一些健康问题。最后是检验科主任佴静教老人怎么正确使用血糖仪,并当场为多位老人做了血糖测试。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因地处和平里社区,服务附近的居民就成为医院志愿服务队的一项重要工作。
家住和平里医院对面社区的赵老先生80多岁,因患脑血栓后遗症,行动有些不便。几名志愿者到赵老先生家中后,开始为老人做各项检查,同时把检查结果告诉了老人的儿子,并做了一番叮嘱。在志愿者服务队定点服务对象名单上,像赵老先生这样的老人还有不少,志愿者都定期上门服务。
志愿服务队的对口支援点是平谷区黄松峪乡卫生院。志愿服务队定时到卫生院进行义诊扶贫活动。除了老人外,一些孩子也是服务队的帮扶对象。
志愿者们常去一名姓黄的男孩家。男孩因患重症肌无力,休学在家。志愿者除了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在“六一”儿童节还为他送去图书,中医药文化节时带他游览地坛公园,在养生园中,为他讲解中医养生知识、识别中药材,定期打电话询问孩子的身体情况。
一天晚上,男孩的爸爸给志愿者打来电话,说孩子嗓子肿的厉害,一天未进食,希望能够安排医生到家中为孩子输液。耳鼻喉科的医生志愿者协调急诊室,当晚就为孩子进行了治疗。第二天,志愿者们还带着牛奶、水果等,来到家中看望孩子。得知孩子又要去医院输液,大家赶紧帮助孩子换好衣服并抱他下楼,送到急诊室输液。
2015年9月13日至19日,“和医杏林青年志愿服务队”分别以院内义诊、社区咨询、对口扶贫支援、健康大讲堂等形式组织开展了义诊周活动。义诊周期间,共义诊787人次,免费测血压432人次,为贫困地区义诊61人次,为百姓普及了健康知识,提供了医疗服务,搭建了服务群众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