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5-11-07 作者: 来源:

  密云果园街道社区
  心理服务中心
  三个梯队志愿者
  为居民心理健康护航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摄
  在密云果园街道辖区内,社区心理服务中心的名号非常响亮,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年幼孩童,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果园街道辖区内有个心理服务中心,而最得人心的还是在那里工作的一群志愿者,他们随时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服务。
  果园街道社区心理服务中心成立于2011年,它的前身是由果园街道总工会牵头组建的“心理疏导室”,意在帮助那些需要心理帮助的人,解决居民“锅碗瓢盆碰撞的纠结,柴米油盐产生的困惑”,倡导“健康生活、从‘心’开始”。
  这是一个怎样的队伍呢?负责人杨桂英这样评价,“我的志愿者们都是精英,都是财富。”经过四年多的磨砺,现在果园社区心理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已经实现了网络式管理。杨桂英介绍,根据工作的进展,她把志愿者们分成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退休的人员,他们可以坐班,讲课;第二梯队为在职人员,他们持有资格证书,分布在公检法、文教卫生、城管、文联等领域;第三梯队是社区的楼长、小能人、积极分子,他们身在社区,志愿为居民平息纠纷,化解矛盾。“三个梯队的相互补充和融合,让我们的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杨桂英笑着说。
  “在心理服务中心当志愿者,为我的退休生活增加了无限乐趣。”王秋华是心理服务中心第一梯队志愿者,她是一名在教育工作战线上工作30多年的老教师。每次王秋华的讲座结束后,很多居民都不舍得离开。“王老师,再讲一会吧。”“王老师,我们还想听。”这样的鼓励,让王秋华感动不已。
  退休职工发挥余热,而对于社区心理服务中心第二梯队志愿者来说,凭借更多的就是最无私的奉献精神了。蔡瑞文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密云实验中学的一名英语老师,虽然自己还有非常忙碌的工作要做,但参与志愿服务她从来不落后。定期到密云民政局离婚登记处心理疏导室坐班,为婚姻出现问题的夫妻提供心理服务,是她要做的工作。
  2014年,果园社区心理服务中心推出“心理服务进社区”的服务项目,该街道14个社区分别建立了心理服务室,这样一来,杨桂英把心理服务延伸到各社区居委会,真正做到心理服务全覆盖。随之,第三梯队志愿者队伍的加入,让这支心理服务队的人员迅速增长到了数百名。
  “身为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我们在工作中常常遇到居民反映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会了运用心理学知识,让我们社区工作开展的更加游刃有余。”密云县果园街道西里社区党委书记张生泉也是一名心理服务志愿者,他骄傲地告诉记者,“心理健康服务知识与技巧已经成为社区邻里和睦的金钥匙。”
  现在果园街道社区心理服务中心的工作得到了辖区居民的充分认可,而在负责人杨桂英眼中,“我们的志愿者队伍真是一群了不起的人。” 透过她的口头禅,记者看到的是一支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的职工志愿者队伍,看到了他们无私奉献背后的那一张张笑脸。
 
  顺义区职工志愿服务总队
  完善组织架构   将志愿服务落到实处
  □ 本报记者 张江艳/文 于佳/摄
  10月17日,重阳节前夕,320名顺义职工分成60个小队深入到60户老人家里,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清洗衣物,部分心理咨询师还以聊天的方式对有需求的老人进行精神慰藉、健康咨询。这是顺义区总工会与顺义区家政服务行业协会联合开展的重阳节敬老活动,同时,更有意义的是,这次活动标志着于今年9月正式成立的顺义区职工志愿服务总队的常态化志愿活动拉开了帷幕。当天,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主任高金城,顺义区总工会主席李国新、副主席李慧哲参加并分别为顺义区职工志愿服务总队、劳模志愿服务大队授旗。
  据悉,顺义区总工会按照北京市总工会《关于建设首都职工志愿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的要求,依托区职工服务(帮扶)中心、区劳模协会办公室、工会服务站、区属处级行政事业和企业工会,建立了以顺义区职工志愿服务总队、大队、小队为组织架构的三级职工志愿服务队伍组织网络,基本实现全区职工志愿服务队伍组织网络全覆盖。
  截至目前,顺义区成立职工志愿服务总队1个,顺义区职工志愿服务大队83个,顺义区职工志愿服务小队593个,职工志愿者2363人,在顺义区形成了各级工会组织发动、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各行各业职工联动的顺义职工广泛参与志愿服务的新局面。在全市范围内,顺义职工志愿服务队伍从组建的规模和完成的效率来说,都走在了前列。
  今后,顺义职工志愿队伍如何开展服务活动?对此,顺义区总工会组宣部部长郑海涛介绍,顺义总队要求各个基层分队发挥职工所长开展志愿活动,比如,卫计委工会的职工志愿者多是医护人员,可以发动他们走上街头,为老百姓送上健康咨询等志愿活动。
  此外,郑部长强调,职工志愿活动的开展要针对社会需求进行选择,避免形式化,将志愿服务落到实处。活动中,让职工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真正尽到更多的社会责任。按照计划,顺义职工志愿服务队伍今后将开展以文明礼仪知识普及、医疗服务、文化服务、敬老爱亲等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
 
  北京职工服务中心驻站单位服务队
  爱心托管获得职工家长点赞
  □本报记者 闵丹/文
  2015年是首都职工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局之年,7月,首都职工志愿北京职工服务中心驻站单位联合服务队(以下简称服务队)成立,“服务队”依托北京职工服务中心驻站单位建立。半年来,与首都职工志愿服务运行中心合作开展了诸多惠及普通职工的志愿服务活动。
  以“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围绕职工生产、生活、发展和文体等不同方面需求建立了首都职工志愿服务项目库,项目库内共设计志愿服务活动方案55个,其中以服务职工家长的 “暖心伴考”和“暑期爱心托管班”受到职工的关注度和好评度最高。 
  “蓝书包、小红帽、徽章T恤全来到”。2015年7月13日上午,首个“快乐假期——首都职工志愿服务子女托管班”在东交民巷小学正式开班。早上不到七点半,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副主任凌昊、市直机关工会副主席谷民、东交民巷小学校长王文利和职工志愿者们便早早来到学校门口,等待小朋友的到来。
  通过6月底刚刚上线的首都职工志愿服务平台,来自市直机关、公安系统和部分国企的职工在线报名参加了托管活动。报到时,家长们掏出工会发的会员“小红卡”,依次刷卡,次序井然。
  本次托管服务由北京市总工会、北京职工服务中心首都职工志愿服务运行中心联合东交民巷小学共同开展,并面向社会招募优秀志愿者为学生服务,让孩子度过一个温馨、快乐的假期,为家长提供安心、贴心、暖心的服务。除了午餐费外,本次托管凭会员卡享受免费服务。
  “老师,你看我这个刻刀是不是用得不对啊?”“来,我看看。刚刚老师讲了,要慢慢划动,需要耐心,你看,这样就可以,你试一试!”在开办的第一堂手工课上,数十名职工志愿者参与到课程中,陪孩子一起做起手工剪纸。该项目团队还建立了微信群,托管的家长们能实时通过微信了解孩子的状况。
  首都职工志愿服务运行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除吸纳专业的教师志愿者外,活动还广泛招募了多名职工志愿者参与日常教学辅导工作。
  参加托管的均为6-12岁的小学生,托管班开设了体育锻炼、手工制作、科技制作、益智游戏、阅读自习和外出活动等多项课程。除了授课的老师外,孩子们还可以选择一名职工志愿者为老师,通过“大手拉小手”的方式,让职工子女感受到职工志愿者的温暖。活动为期3周,服务在职职工家庭近40家。8月,首都职工志愿服务子女托管班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分部开班,班级课程在延续东交民巷小学课程的基础上又因地制宜丰富拓展了艺术教育,此次托管共接收职工子女30余名。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