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5-10-24 作者: 来源:

  农民工
  在“掌上朝阳”能入会
  □本报记者 刘欣欣 文/摄
  “快看,这个月朝阳的会员免费活动挂出来了,有免费洗车,还有免费剪发,真是太有用了!咱们可得想着到时候抢票啊!”下午三点,在朝阳区一家餐厅的工作区内,刚刚下班的河北籍的服务员陈红拿出手机,打开一个名为“掌上朝阳”的APP,翻看着朝阳区12365会员服务日的免费活动,和同事分享着最新信息。
  早在2013年,朝阳区总工会就推出了这款“掌上朝阳”APP。会员只需要从手机下载客户端,就可以安装使用。点开软件,即可观看朝阳区工会新闻、工会动态、各级工会简介、12365会员活动,也可以参与互动天地、我要入会、会员维权、职工帮扶、生活服务等栏目的活动。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尽管电子商务已经非常普及,但对于餐饮业、商场售货员、建筑工人等农民工密集的行业,日常生活中,职工们使用电脑的机会仍然不多,他们的上网方式大多是通过手机。“掌上朝阳”手机APP的推出,让这部分群体能够更加方便的了解工会工作,享受到工会的服务。
  近几年,朝阳区总工会不断推出各种免费、优惠的会员服务,活动项目数量为全市之最。通过“掌上朝阳”,农民工们可以在工作之余,拿出手机,轻轻点按,便可以准确、及时的了解最新的活动项目。
  在打造“智慧朝阳”电子化政务工作大格局的过程中,在“掌上朝阳”APP手机平台之外,区总工会还建立了朝阳区工会管理系统、官方网站、各街乡工会服务站内的数字触摸大屏以及粉丝数量稳步攀升的官方微信。
  除了区一级别的各种新媒体设置方便农民工,朝阳区的不少街道总工会也在逐步开设官方微信,让职工拿起手机就能找到工会。八里庄街道总工会就是其中之一。
  充分利用新媒体提高宣传力度和服务能力,八里庄街道总工会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并设置三个栏目,分别是“会”、“惠”服务、“汇”生活。
  其中,“会”咨询板块中囊括了工会热点、企业风采、财务报销、工会介绍、宣传片展播、工会经费使用报销等内容。“惠”服务板块中包括了“送慰问”、“要入会”、“维权帮”三个栏目,通过对劳模、困难职工的慰问进一步宣传工会的服务理念,企业和职工还可以通过在线发送微信信息申请加入工会。“汇”生活板块为企业和广大职工朋友提供了交流互动平台,职工可以通过发送话题、加入热门话题讨论实现实时的线上互动。
 
  农民工在“五色种子”里
  说出掏心窝子话
  □本报记者  张江艳 文/摄
  保安、服务员、家政工作人员……在这些老百姓生活离不开的服务岗位上,大部分是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在坚守着。他们每天辛苦地忙碌着,除了身体上的劳累,精神上的空虚、迷茫更需要人关心。由北京市总工会支持,北京华夏清源教育咨询中心主办的关注农民工青年心理健康的“五色种子”项目,就是为了走进农民工群体,听他们说说心里话,为他们打开心灵的窗户,让他们更好地在北京工作、生活。
  中秋节前,“五色种子”工作坊的心理健康咨询师来到八角街道的社区青年汇,开展了项目第一期座谈会。这里外地农民工聚集,由小区、医院保安组成的保安队伍成为第一批帮助对象。心理老师先为他们测量了心理健康程度,了解他们的压力指数,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避免他们压力过大出现过激情况。参加座谈的保安都是青壮年男性,他们普遍文化水平低,工资较低,都已经成家,妻儿一般都在老家,自己长期在外住集体宿舍。心理师主要为保安们讲什么是心理健康,情绪、压力管理,了解自我,激发潜能,与人沟通等。
  保安们谈了自己的想法,很多人反映被居民挑剔,不被尊重时,容易发生冲突。心理老师从案例出发,逐个分析,告诉他们当压力来临,情绪失控时,哪种方式能够让这件事情平息下来,保安们在座谈后都表示受益很大,学会了更科学的情绪管理。
  近日,“五色种子”项目还走进了清穆轩餐厅,为服务员进行心理健康指导。这里的服务员年龄小,一般就18、20岁,有的初中没毕业就出来工作了,别人还在上学他们已经提前走进了社会。这些孩子们都提出了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大部分服务员表达的都是遇到社会上一些挑剔的顾客时应该如何应对。心理老师认为,这就是他们应该提高情商的地方。老师先为他们测量了性格,根据不同性格对他们进行针对性指导。在与顾客打交道时,老师建议他们面对顾客需求,快速判断是合理还是非合理需求,如果是非合理需求,要学会用最恰当的方式解决事情。
  “五色种子”项目负责人袁冬梅表示,项目活动的初衷就是关注农民工青年的心理健康,加强五项心理建设,播下正能量的种子。“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年龄小,社会压力大,家又在外地,心里话也没处说,需要社会的关注。”项目特别从社会心理动力站180人咨询师中,招考了10名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人员,对其进行再培训,有针对性地帮助农民工青年群体。
  下一步,“五色种子”项目还将关注到保洁、家政岗位,这个群体女性多,项目计划从女性心理健康的角度帮助她们。针对这个群体生活艰辛,姐妹们在工作之余有话无处诉说,项目计划用微信建立小组性质的群,让大家彼此在专业心理老师指导下相互倾吐压力,形成互相扶植的圈。这个工作将在10月底前完成。
 
  农民工只花几元钱
  就能二手店里淘衣服
  □本报记者  余翠平  文/摄
  “这条浅灰色裤子怎么样,我要是穿上是不是很好看?”农民工小刘兴奋地说。“看起来很新,就几块钱,物超所值。”农民工小王热情回应着。
  近日,记者走进了大兴黄村镇芦城村的温暖义卖公益二手店,这是在北京市温暖基金会协助下,由北京一砖一瓦文化发展中心开展的“公益二手店”。农民工在这里几块钱就能买到一件七成新的衣服和为农民工免费提供的图书、电影等。公益二手店开业已有6个多月,服务人群已达3600余人次。这家不大的门脸,在不大的村子里,生意挺好。
  芦城村周围遍布工厂,农民工比较多。每到日落,他们常来光顾这里,每天能达到60多人次。小刘在附近的建筑工地干活。他看中了一条浅灰色裤子,拿在手里看来看去。“我们干活比较脏,看到这里开了个公益二手店,就过来买二手衣服。我们在工地干活所以就想买点干净又便宜的衣服。其他工友知道了,晚上下工后一起选购些衣服。”像T恤、衬衫、裤子、睡衣这类二手商品,花上几块钱就能买上一件。小刘说,工友最喜欢的还是迷彩服,几块钱一件,穿在身上酷酷的,而且比较耐脏,只要二手店里有,他们的工友就会来买走。
  “我们这些衣服全是捐来的,北师大、中华女子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都是我们的固定捐衣点,我们会定期过去取,目前我们库存的衣服已达到上千件,都是7成新、干净,并经过了紫外线消毒的,每件衣服的价格一般是1-10元,一天最多的时候能卖300多元呢,这些钱用来给农民工们播放电影。” 北京一砖一瓦文化发展中心项目工作人员李春玉说。
  除了干净的二手衣服,店里的图书也比较吸引小刘,“工地上业余生活是比较枯燥的,大家一般就是玩手机、闲聊之类的,我们逛二手店时,有时候会借本书回去看看。”
  公益二手店里所有的书籍都是免费的,附近的村民或者农民工朋友可以在这里看,也可以借回去看,借书时交10元押金,等来还书时,就能原数领回。
  记者浏览下书架,发现有文学、杂志、名著、科普、摄影、工具书等类型的书,有千余册,都码得整整齐齐,书架前,是一个大长桌,来店里的村民或者农民工从书架上随手拿本书,就可以坐在桌子前看会儿。
  除了公益服务、免费图书,芦城村的二手店里还提供免费电影,每周两场,到目前为止已经放映了20多场,有《亲爱的》《哆啦A梦》等。
  小刘和工友也经常过来看电影,“看电影真是很放松的,干了一天的活儿疲劳很快就没了。”
  除了这家二手店,北京一砖一瓦文化发展中心还在房山长阳镇西营村开了一家二手店。几个月来,服务人群达到了6000多人次。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