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5-10-24 作者: 来源:

  农民工受灾
  最高可获2万元慰问金
  □本报记者 博雅 文/摄
  “我们家里的地里受了灾减产,你们公司为啥给钱呢?”说这话的是富士康科技集团北京园区职工张友兵的妈妈。张友兵老家张家口,去年因为农村地里受灾收成不好,公司知道后发放了慰问金,对此直到现在他的家人还有乡亲们似乎还是有点想不通,农村人地里受灾了,凭什么让人家北京的公司给钱?
  “公司的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不少家在农村,如果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收成减产或者房屋倒塌等情况那可是大事,所以,在《富士康集团工会员工慰问作业办法》中特别有一条是关于“自然灾害”方面的慰问,这也是工会对职工的一个贴心服务。”采访中,富士康科技集团北京园区工会干事殷志书告诉记者,按照公司的制度规定,遇到这方面情况的职工可以自己申请,单位通过了解,再凭当地民政部门的证明资料,确认情况属实后,按照职工家庭灾害的程度,分不同级别给予职工2000元至20000元的慰问金。虽然这些钱对城镇职工看上去并不多,但对农民来讲却可能是一年的收入,对他们来讲是至关重要。
  记者了解到,自然灾害慰问虽然和其他例如困难帮助等相比,不是常有,但每年总会有几起。截至目前,今年公司已经有两个职工家庭中遇到了灾害,其中一名职工的慰问金已经随着工资打入账户,另一名职工的也刚刚确认,公司将很快把钱打给职工,让职工寄回家以解燃眉之急。“通过公司的这项服务,不仅让职工没有了后顾之忧,更安心工作,也让家里人更支持他们的工作。而且通过工会的这些服务,越来越多的职工了解了工会,遇到问题愿意来找工会,扩大了工会的影响力,工会的工作也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支持。”
      殷志书介绍说,工会的贴心服务让职工们很感动,遇到帮助后总是想以各种形式对工会表示感谢,比如说想请工会干部吃个饭或者买点零食让大伙吃,但富士康工会主席周义兵明确说明“所有的吃请等等一概不可以!”所以职工们为了表示感激,除了送锦旗就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工作生产中了,大家干劲十足。现在周主席办公室里的墙上的锦旗都挂满了,柜子里也是满满的了!
  对于工会对职工的关怀,采访中有职工说:“或许在很多人眼里富士康的工作太呆板太辛苦了,没有挑战没有未来,但是作为一个职工我却亲身感受到了公司工会的人性化服务,和真心对职工的关怀,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工作,这也是我们回报公司最好的方式。”
 
  农民工爱古建  “鲁班工程”来教你
  □本报记者  杨琳琳 
  燕振宽是北京世纪燕腾装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尽管从事建筑工作多年,但他却对古建知识却了解甚少:“其实自己对古建很感兴趣,但苦于之前没有学习过,也不知道到哪学,一听说咱们北京室内装饰协会有这方面的培训班,我立马就报名了。去年和今年的培训我都参加了,明年的培训我还会参加,希望像这样的培训能多办几次,时间长点。”面对记者,燕振宽难掩内心的激动,高兴地说。
  说起培训班,今年62岁的燕振宽便与记者熟悉起来。第一次参加了“鲁班工程”的培训之后,燕振宽就深深“爱”上了这样的学习。“老师都是古建方面的专家,我们学起来有用,还特别有意思。”也正因为第一次的“有用、有意思”,吸引着燕振宽继续参加培训班。
  燕振宽口中的培训班是北京市总工会专项资金项目——“鲁班工程”培养古建室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继承人。该项目是北京室内装饰协会具有行业特色的培训和服务工作,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从业职工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自2013年起,连续作为北京市总工会专项资金项目,每年两次举办培训活动,为行业培养了越来越多的古建专业技术人才,受到了职工的欢迎和社会的广泛好评。为使职工更直观、深入地了解中国古建筑风格特点和技术要求,协会把教学地点选在古建筑较集中的河北省承德市,采用课堂授课与实地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职工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充实和提升,让国之精粹继续传承与发展下去。
  几年来,该项目被评为2013年优秀项目,2014年经市总工会推荐,被市社会建设办公室评为“2014年度北京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品牌铜奖”,扩大了项目的影响力,为服务品牌的进一步提升打下了基础,也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职工从中受益。
  前不久,燕振宽装修完一家餐厅。“这家餐厅老板喜欢中国传统的文化,希望把餐厅装修成既符合现代文化又包含传统文化元素。像这样的工程,之前可能不会接手,但现在我有这方面的知识,就能接了。”燕振宽开创了自己的第一次。“餐厅装修完,餐厅老板特别满意。”燕振宽笑着说。
 
  农民工收废品
  专业团队做培训
  □本报记者  余翠平
  “北京市城市再生资源服务中心为我们开展的再生资源回收政策、法规、消防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真的很让我受益呀。”今年35岁的收废品农民工张红激动地说。
  北京市城市再生资源服务中心主任刘泰原说:“北京大约有20多万农民工从事废品回收,他们大部分文化程度低,对再生资源回收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消防知识以及环保意识和服务居民的意识都不高,虽然在城市里工作,但是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为此,提高他们的从业技能水平十分必要。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正规的组织管理,回收站点脏乱差,而且存在占道经营,影响交通,扰民等多种问题。” 
  秉着服务好农民回收工,让城市环境更美好的初衷,今年北京市总工会跟北京市城市再生资源服务中心合作,购买了为期一年的服务。在一年里,北京市城市再生资源服务中心将开展20场公益培训,预计有1000余人次农民回收工受益,对农民回收工来说,这些培训全是免费的。
  今年6月份起,北京市城市再生资源服务中心在海淀区羊坊店街道开始为农民回收工进行免费培训,每次培训的参与人数在50人左右,到目前为止已经组织了4、5场培训,通过培训,张红学到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知识。
  “首先来说,我们干废品回收就是为了挣钱养家。回收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本不了解,通过培训,我知道了哪些是禁收物品,比如铁路设施如铁轨,市政设施如井盖、井箅子,以及建筑工地上的脚手架、钢管等都是违禁物品,回收了就违法了,严重的还可能被刑拘呢。”
  此外,培训还教会张红如何鉴别认定金银锡铅铝等有色金属,“这样在废品收购过程中,就不容易错过有价值的金属,能多挣点钱,咱毕竟要养家嘛!”
  通过培训,张红坦言,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很多易燃易爆的废旧金属,一旦随意拆解,特别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多了解些消防方面的知识,对自己和家人都是非常有利的。”
  在长期的废品收购生涯中,张红听周围的人说缴纳完社保,自己以后生病什么的也有个保障,此后,就找到了北京市城市再生资源服务中心,没想到对方果然提供了代上代缴社保的服务,现在张红每月缴纳1260元,让他高兴的是,他享受到了与首都市民同等的社保待遇。
  对此,刘泰原说,由于农民回收工没有统一的部门管理,大多在当地没有医疗等保障,在原籍的医疗又不支持异地就医,使得农民回收工没有了医疗保障。北京市城市再生资源服务中心不仅为这些需要上社保的农民回收工提供代上代缴社保服务,让他们享受与首都市民同等社保待遇,此外还能为农民回收工提供子女就学、办理居住证等服务。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