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5-10-17 作者: 来源:

  密云县医院张凤珍
  辞去工作全身心照顾婆婆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摄
  “我这儿媳妇,比闺女还要亲,没啥可挑的。”说这话的老人叫张桂香,今年79岁了。而她口中无可挑剔的儿媳妇,名叫张凤珍,今年53岁了,是密云县医院的一名临时工。
  每天早晨,张凤珍都要帮左眼失明,右眼患眼疾的婆婆擦背、洗漱,然后端上刚出锅的鸡蛋羹,让婆婆享受早餐。“今天天气不错,您可以下楼晒晒太阳。”“如果有风的话,散步的时间不要太长哦。”上班前,张凤珍总有无数叮嘱交代婆婆。
  “老人家年纪大了,身上的疾病很多,常常腰疼、腿疼,血压、血糖也不稳定,儿女的悉心照顾,能让老人日子过得舒服一点。”不太善表达的张凤珍总是说的少,做得多。在她看来,婆婆就是自己的妈妈。
  在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时,性格坚毅的张凤珍,只是很简单地说了个大概,但几乎她身边的人都知道,从2008年起,张凤珍就连续遭受打击。先是丈夫突发脑梗住进了医院,在照顾丈夫的过程中,本就体弱多病的婆婆又因担心儿子病情,突发脑梗,并引发白内障、青光眼,双目几近失明,生活不能自理。
  一边照顾病重的丈夫,一边照顾不能自理的婆婆,张凤珍辞去了之前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当中。为让丈夫和婆婆早日康复,张凤珍买了学习按摩的书籍,进行自学。“我当时就十分坚定,只要自己照顾得好,亲人就一定能早日康复。”张凤珍说,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久病的丈夫还是在2011年离开了张凤珍。
  丈夫的离开对于这一家人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但当时的张凤珍忍着泪水告诫自己,“我千万不能倒下,我倒下了,儿子怎么办?婆婆怎么办?”在2010年,张凤珍的儿子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住进了医院。
  厄运的连续降临,让张凤珍心里痛苦不已,但她从来不当着家人的面流眼泪。“我坚信,只要努力去做康复,悉心去照顾,病迟早都会好的,日子也会更好的。”于是,张凤珍用自己脆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的幸福。
  婆婆卧床的几年里,张凤珍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候,从不厌烦。现在渐渐恢复的婆婆可以外出散步了,但依然不能为张凤珍分担任何家务。
  “我只希望婆婆能少受罪,能长长久久的多陪在我和儿子身边。”张凤珍笑着说,“人人都说自己是个好儿媳妇,我也觉得婆婆是个好婆婆,我们在一起生活了30多年,从未红过脸。”
  在大家眼中,张凤珍是个孝星模范,但在张凤珍眼中,敬老爱老的美德是她人生的重要信条之一。“我妈妈告诉我,要孝敬老人,我也这样教育我儿子。”张凤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着这份美德。
  前不久,张凤珍的脚受伤了,20岁的儿子亲自下厨,为母亲和奶奶做饭,这让张凤珍感动不已。那一天,暖心的儿子还笑着对张凤珍说,“妈妈,将来我的媳妇,一定要像您孝敬奶奶一样,孝敬您。”
 
  北京市皮鞋厂武凤齐
  为照顾母亲每天睡眠不到4小时
  □本报记者 阎义 文/摄
  北京市皮鞋厂职工武凤齐常说:“尊敬父母孝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百事‘孝’为先。对人对事要从家里做起,在家敬父母,不必远烧香。”他还经常给同事们讲述孝敬老人的故事,却很少讲自己孝敬父母的故事。该厂工会主席王连英对记者说:“其实,老武孝敬父母的事情更感人。”为此,记者采访了武凤齐。他谦虚地说:“做儿子的,孝敬父母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1979年,武凤齐接父亲的班,从河北燕郊农村来到皮鞋厂工作。哥哥、姐姐在老家与父母共同生活,照顾父母。武凤齐对记者说:“我常年不在家,照顾父母的重任就落在了哥哥和姐姐肩上了。”武凤齐刚上班的时候,每月工资只有16元。他把每月节省下来的钱带回家,或者给父母买一些东西。武凤齐回忆说:“那时,只在星期日休息。我就在星期六的下午下班后骑着自行车赶回家,要骑车4个小时。星期日下午又骑车4个小时回到厂里。”
  1980年,就在武凤齐的嫂子将要临产的时候,哥哥开着货车外出,不幸遭遇车祸,撒手离开了年迈多病的父母、临产的妻子,妹妹和弟弟。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给武凤齐的父母和嫂子带来巨大打击。武凤齐的父母难以承受这样的打击,多次死去活来。武凤齐跪在父母面前,央求父母一定要好好地活着,保证每星期回家不少于两次。他也向嫂子保证,将来负责侄子的成长。他的保证已经兑现,侄子现已长大成人。
  自此以后,武凤齐每星期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每次来回骑车8个小时回家看望父母,干一些家务活儿。
  在武凤齐的精心照顾下,多年生病的父亲顽强地活到了2000年,离开了挚爱的亲人。武凤齐感到,母亲一个人在老家实在是无法生活了,就把母亲接到了北京城里,在自己身边安度晚年。夏天时,武凤齐把母亲送到凉爽的姐姐家里住些日子。冬天寒冷的时候,又接到自己的身边。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不久,姐姐又遇到车祸离开了人间。这让武凤齐为了难,如何向年迈多病的老母亲解释,姐姐的后事也要他帮忙去处理。他还要装作没事人似的,和老母亲说说笑笑,半年中一直在做着善意的欺骗。可是,纸包不住火,母亲知道后,对她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打击。哥哥和姐姐的相继意外去世,使母亲病情一下子加重。
  最初,母亲还能够坐轮椅车,武凤齐推着母亲到户外,享受着难得的阳光。这样的日子只有一年,母亲就卧床不起了,大小便不能自理。武凤齐对记者说:“我母亲患有糖尿病。本来吃饭已经成问题了,不能吃硬的饭菜,又不能喝粥。我就将饭菜剁碎,甚至还把包子、饺子剁碎喂她吃,保持足够的营养。”武凤齐一勺一勺地喂着,一喂就是六年。每年还要让母亲到医院住上两至三次进行调治。
  饭菜能喂,但母亲的拉屎撒尿不能自己控制。武凤齐说:“尿炕、尿裤子,我都能洗,唯独她拉不出大便,令我着急。”于是,武凤齐只能用手抠。每两天抠一次,每次抠出来的屎都是一个个的疙瘩。武凤齐说,六年里他的睡眠每天平均不超过四个小时,甚至有时只能睡上十几分钟。每天照顾完母亲,他又要精神抖擞地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
  虽然武凤齐的母亲已经不在了,但是武凤齐孝敬母亲,抚养侄子的行为在皮鞋厂成为了新时期尊老爱老孝老的佳话。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