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5-08-29
作者:
来源:
我的父亲
夹皮墙里巧藏两位八路军干部
大缸里贮存上千斤粮食送前线
□北京印刷集团 郝宝璋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平遥县西羌城村。抗战时期属吕梁军区七分区平介县管辖。村庄虽小,只有200多户人家。却是对日斗争的小据点,民主县政府、区公所、八路军部队等经常在这里驻扎,组织开会、学习等,干部们及八路军叫我们村是“小延安”。我们村的乡亲们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三四十人参加了革命,牺牲的烈士达十多位。
我的父亲叫郝永忠,1892年生人,当年我家有300多亩地、两头骡子、有大车、轿车及生产用的农具。平日雇一个长工,夏收秋收时雇几个短工。因为地处老区,父亲的思想比较进步,拥护共产党的主张,积极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我的两个表兄早年参加革命,在他们的影响下,抗战胜利后,父亲把绝大部分土地献出来交给村民种,得到区公所领导的肯定,称我父亲是开明地主。
有些事情我至今记忆忧新。1943年,两位八路军干部在我家吃派饭。饭后在院里和父亲聊天时,一大卡车的日本鬼子和伪军突然开到家门口,撤离已经来不及了。两位干部拔出手枪准备冲出去。当时父亲认为敌我力量悬殊,就劝他俩藏进我家屋内柜子后的夹皮墙里,让母亲躺在炕上装病。日本人最怕传染上病,撩起门帘看了看赶快走了,保护了两位干部的安全。我家的夹皮墙不仅能藏人,还可以藏粮食,是为对敌斗争需要而建的。
抗战期间,日本鬼子到各村庄突击抢粮。特别是麦收后,藏粮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前线要粮也没有固定的规律,父亲和长工动了许多脑筋。十多岁的我也参与其中。父亲和长工在村子偏僻地带选了一个又一个地方,最后在较高的小坡上挖了几个大坑,埋了好几口存贮粮食的大缸。每口缸能存二百多斤粮食,都是把粮食晒干后再贮存进缸里。为防缸内存粮不受潮,缸周围要塞上麦秸,缸口盖上圆石板,盖子周围再用旧布等围住。如果头年没有运走,第二年就换上新粮食。这样一年又一年支援前线。一次,曾在我家打短工的小伙子被日伪军抓走了。小伙子的父亲愁得没办法,来找我父亲求助。父亲当即卖掉几百斤粮食,让小伙子的父亲托人从日伪军手里把小伙子赎了回来。父亲就是这样在抗战岁月中度过的。
其他村民也和我家一样,每当有八路军或县、区干部及其家属路过村庄时,都积极腾出房子安排他们吃住,县敌工科贾科长妻子就是在我们家坐月子,家人帮助照料。有的干部子女住在家里,同吃同住,亲如一家人。并掩护他们躲过一次又一次危险。妇女们在抗战年代还纺线、织布、做鞋袜等支援前线。西羌城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延安”。
村里的前辈
张兰珠老人
为救乡亲壮烈牺牲
□本报记者 孙艳
门头沟斋堂镇的马栏村,被人们尊仰为京西第一红村,是因为抗战时期的峥嵘岁月给马栏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土生土长的于金玉是马栏村的书记,他讲起村里父辈们的抗战故事,头头是道。
“我们马栏村是曾经北平西部宛平县八区的大村之一,当时有村民320多户1200余人。在冀热察挺进军进驻马栏的日子里,我们可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模范村。”于金玉说,马栏村保留了大量抗战时期遗址,包括挺进军司令部政治处、机要科、通讯科、弹药库等遗迹。
著名的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就坐落在马栏村一所普通的两进四合院。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日寇,1938年底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冀热察挺进军、冀热察军委会和冀热察区党委,统一领导冀热察党、政、军、民抗日工作,继而建立敌后根据地。当时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就设在马栏村,马栏村民踊跃报名参军,当时,在挺进军七团就有一个“马栏排”——官兵全部来自马栏村。
为防敌特破坏,民兵就在村口、村外设了多处岗哨。陌生人进村必须要有路条,如果敌人进犯,哨兵就喊“做茶壶”,通知村里做好战斗准备。直到现在马栏村的村东头还保存了一处当年专门用于站岗的券洞式小房,当年很多村里的老人孩子都在那里站过岗。
在马栏村村民心中,“马栏惨案”是心中最为深刻的抗战印记。1942年,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马栏村民兵查出隐藏在内部的3个汉奸,报告游击队后将他们在戏台前处决后发生的。当时漏网的汉奸地主于冬华,连夜逃到斋堂据点,跪求鬼子小队长赖野出兵。第二天清晨,赖野带着一百多人包围了马栏村,将村里没来得及转移的老人,妇女和儿童驱赶到戏台前,架起三挺机枪,逼问谁是抗日家属、干部家属。一连问了四五遍,人群里没有一人说话。沉默是手无寸铁的百姓,对侵略者最大的反抗。恼羞成怒的赖野将手一挥,枪拴声响成一片,一场血腥屠杀眼看就要发生!
在这个危急关头,县大队队长张崇德的父亲、63岁的张兰珠老人挺身而出,说:“我是八路军家属,放了乡亲们。”赖野连忙问张兰珠,还有谁是八路军家属、干部家属。张兰珠回答说:“不知道!”便什么也不透露。气急败坏的鬼子,举起东洋刀向张兰珠砍去,老人血染戏台,壮烈牺牲。
张兰珠被杀后,愤怒的百姓一阵骚动,要与鬼子拼命,被鬼子用枪截住,一把把明晃晃的刺刀,对准了百姓的胸口。就在鬼子又要杀人的千钧一发之际,50多岁的女共产党员宋广福,在张兰珠的遗体旁,大无畏的站出来说:“我是共产党员、干部家属,要杀杀我,与老百姓无关。”赖野无计可施,根据汉奸于冬华的指点,抓走了40多人,临走时又放火烧了60多间房子。张兰珠的侄子张德育当时是地下党员,老人家里的院墙上,至今仍有被火烧焦的痕迹。“马栏惨案”中为救乡亲英勇就义的张兰珠老人,没有被共和国忘记。1955年由毛泽东主席亲笔签发的光荣纪念证,颁发到张兰珠后代的手中。1997年,马栏村筹办冀热察挺进军旧址陈列馆时,张兰珠的孙女亲手将这张光荣证捐献给了陈列馆,而现在这个光荣纪念证也是陈列馆的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