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
2015-08-08
作者:
来源:
■我要问编辑
热线电话:010-61004804
咨询邮箱:ldzm2013@126.com
周末报帮我忆童年
门头沟区读者张兰兰:看了《劳动者周末》第80期的专题报道《树碑立传——讲北京树的故事、访养护树的职工》,我特别有感触。我本身就是一个爱花爱草的人,我的老家就在潭柘寺附近,小时候经常有事没事儿就去看看里面的古树,尤其是那两棵高大的银杏树。所以,当我看到贵报的第一篇讲述潭柘寺古树的文章时,感觉特别亲切,像是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非常感谢编辑部能够策划这样的选题,让我们读者在了解北京古树历史的同时,还帮我“找”回记忆中的童年!
编辑:《劳动者周末》的每一期专题都是我们编辑部认真讨论的结果。《树碑立传——讲北京树的故事、访养护树的职工》是我们精心策划的选题,通过对园林职工的采访,向读者展示见证着北京历史变迁、也留存着自己故事的古树。非常感谢您对《劳动者周末》的关注,今后我们会在选题策划方面进一步加强,为职工呈现更好的文章。
怎样成为午报通讯员
丰台区读者王新:我是贵报的忠实读者,每周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去报刊亭买份周末报看,有时候买不到,我就在网上看电子版。我觉得周末报的每一期风格都不同,读起来非常愉悦。我也想动笔给贵报写点东西,想做贵报的通讯员,我应该怎么报名呢?
编辑:欢迎加入我们的通讯员队伍!通讯员是我们线索的主力军,也是本报的新闻前哨站。您可以通过邮箱联系我们,也可以打电话到编辑部。我们的邮箱是:ldzm2013@126.com,电话:010—61004804。谢谢!
近日有好电影吗
大兴区读者李丽:每期的《劳动者周末》我都会坚持看,特别喜欢看贵报的“影视推荐”栏目和20版的“情趣”栏目。请问近期有什么好看的电影吗?可否帮我推荐几部?
编辑:您有需求,小编来回答。近期有很多好看的电影,《捉妖记》、《煎饼侠》、《命中注定》等现在都正在热映啦。不过小编还是推荐您看《捉妖记》,为什么?因为里面可爱的小妖胡巴真心 “萌萌哒”!
向通讯员征稿
自《劳动者周末》创办以来,得到了本报通讯员的大力支持,衷心感谢各位通讯员的辛苦付出。现开办“我是通讯员”栏目,欢迎广大通讯员分享你与《劳动者周末》的故事,给大家提供一个总结、思考、探索、讨论的平台。
与《劳动者周末》携手追寻:新闻总在,探索不止。
投稿邮箱:ldzm2013@126.com
编辑部
我与《劳动者周末》
的情缘
□通讯员 宋婧
北京建工装饰公司
说实话,我已经很久不看报纸了。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报纸留给我们90后的印象越来越弱,而报纸上那一缕墨香似乎只存留在儿时的回忆中。
说起我与《劳动者周末》的情缘,脑海中迅速闪现出2015年2月14日那期报纸第10版上“十佳双美员工”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其中就有我所在单位北京建工装饰集团的员工——上官越然。上官越然的相关宣传稿件是我入职以来首次写的人物报道。因为之前从未尝试过人物类新闻报道,一时不知该从何处写起。通过和报社各位老师的深入交流沟通,最终完成了上官越然的相关稿件,并成功为她获得不少读者支持,最终赢得“十佳双美员工”称号。当看到《劳动者周末》上她在天安门前与其他双美员工的合影时,一种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可以说《劳动者周末》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宣传工作者的自信、自豪。当看到自己笔下的人物走上报纸,让更多的读者看到、了解、认同,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感谢《劳动者周末》给予我的力量,让我在职场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这就是我的“周末情缘”!
■嗨!《周末》
真诚感谢读者朋友对《劳动午报·劳动者周末》的厚爱。欢迎来信畅谈阅读后的感受和对报纸的意见或建议,并附上你的详细联络方式。读者的每封来信我们都会用心阅读。
《劳动午报·劳动者周末》电子邮件:ldzm2013@126.com
来信请注明姓名、单位、地址和联系电话。
平凡党员“微”故事
传递正能量
读者 马振涛
翻开6月27日的《劳动者周末》,《党员日记——倾听党员职工干部的心语》的七一专题报道映入眼帘。经过细细品读,感到一股清风扑面而来。
随机翻阅了几条“微”故事:党员姜宝民写道,他为青塔蔚园残疾人职业康复站的学员讲述用电常识,感悟出残疾不特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价值;党员史美丽说,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做事首先要想到群众的利益……每一篇党员心语都是那样的平凡、质朴,正如篇首语中讲的那样:党员日记“微”故事,还原了最有生命力的“草根”党员的生动形象,让我们发现传说中的崇高。
感受《劳动者周末》
带来的充实
读者 刘莹璐
每到周末,面对家中的一叠报纸,我总能快速地找到最心爱的“她”——《劳动者周末》。
不同于日常版《劳动午报》,《劳动者周末》所有的话题都是轻松的、休闲的、有韵味的,能够让我们劳动者放松精神和愉悦身心:关注劳动者健康、分享影视文娱信息、展示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感悟……这些“接地气儿”的栏目,拉近了《劳动者周末》与我们读者之间的距离。很多栏目在内容的选择上也与我们息息相关,阅读时带着感触,更有共鸣。
如今,每到周末便期待翻开这份报纸,用心感受《劳动者周末》为生活带来的充实。
听着邓玉华的
歌声长大
读者 吴惠民
那天,收到第78期的《劳动者周末》,立即被一篇题为《走遍矿山歌传神州》的人物报道所吸引。这是一篇关于报道“著名歌唱家邓玉华心中的五彩云霞”的生动诗篇,阅读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今年56岁的我,可以说,是听着邓玉华老师的歌声长大的。
孩提时,听着《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知道了电影《地道战》里的抗日英雄“高传宝”;中学时,听着《映山红》,认识了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红军后代“潘冬子”……电影中动听的歌声,给了我成长的动力。至今,这几首歌曲,都在时刻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而邓玉华老师的那首《映山红》,已经深深地“映”在了老百姓的心里,听着邓玉华老师那甜美、动听而圆润的天籁之音,令我心颤,令我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