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
■我要问编辑
读者:编辑,你好,我想参加手机摄影大赛,我投了一些照片,不知道可否?
编辑:您好,感谢对2015年北京市职工手机摄影大赛的关注,为了大家有一个互动性更强的平台,摄影大赛组委会特组建了一个QQ群:457993057。摄影大赛组委会的成员会在本群中发布信息,会根据近期广大职工的投稿情况和大家聊聊摄影大赛的进展、安排、流程等内容,当然大家也可以在群中交流摄影心得,各位摄影爱好者在一起谈天说地。
读者:那我怎么样知道我的照片是否被选上了?
编辑:您可以关注我们的《劳动午报·劳动者周末》的第19版,入选照片都将刊登在此版面。入围月奖的照片将刊登在杂志《工会博览》上,您可以关注。因为每天收稿量巨大,抱歉我们不能一一通知您的照片入围,请您关注,但是最终入围的照片我们会和作者联系,我们一起相约拍拍照,可好?
读者:编辑您好,我听说最近严歌苓来北京了,我很喜欢她,我想知道她最近如何?可以帮我吗?
编辑:您好,小编为了了解严歌苓的近况,和她相约,聊了一次,并将您的问候转达给她。严歌苓最近在北京有两个重要的活动,一是她的新书在北大开发布会,二是,她创作的电视剧《剧场》将于6月10日在北京卫视播出,严歌苓在《剧场》的看片会上和大家聊了很多。她说:“以前我是从不涉及电视剧创作的,第一部电视剧写了《幸福来敲门》以后,大家都说我的电视剧写的挺好的。所以就进入了写电视剧的行当,但上了‘贼船’之后发现,简直不是人干的活,太累了。但因为我的好朋友陈冲说,想演这样一个特别给力的中年女性情的角色,后来我就写了《剧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她没有来拍,而请陈数老师拍了。《剧场》是我的第二部电视剧创作。这是我自己近年来最喜欢的一个剧本了,因为它其中有我对我母亲话剧生涯的一种纪念。”小编在剧中看到各个角色展现了对人性的批判,为此和严歌苓求证时,她说:“对。在人性当中,是有一种破坏别人或者虐待别人的元素的。”喜欢严歌苓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读者:最近有什么好看的电影吗?
编辑:您有需求,小编来解答。近期还真有不少好看的电影,《哆啦A梦:伴我同行》、《屠魔战士》、《小时代4》等都快上映啦。不过小编还是推荐您看《哆啦A梦:伴我同行》,为什么?因为它不毁童年、怀念童年啊!这次可是大荧幕,两三百人一起重温童年的故事,光影再梦一场,可好?
通讯员征稿
自《劳动者周末》创办以来,得到了本报通讯员的大力支持,衷心感谢各位通讯员的辛苦付出。现开办“我是通讯员”栏目,欢迎广大通讯员分享你与《劳动者周末》的采写故事,给大家提供一个总结、思考、探索、讨论的平台。
与《劳动者周末》携手追寻:新闻不止,探索不止。
投稿邮箱:ldzm2013@126.com
编辑部
■我是通讯员
我与“劳动者周末”的情缘
□通讯员 张蕾
北京自来水集团丰台营销分公司
初读“劳动者周末”还是两年前,公司定了很多报纸和杂志,其中就有她,我被其鲜艳的封面和接地气的内容深深吸引,忍不住每期都会仔细地看。不管是专题版还是文摘版还是情怀版都很吸引人。
因为我平时在公司承担着宣传的任务,对内部发生的大事小情都有及时的了解,所以当看到“劳动者周末”征稿的信息时就想把我们公司的动态第一时间传递出去,久而久之的与报社建立了长期联系。情怀版登的内容真挚感人,每次看到其他作者把一些生活点滴记录下来我就忍不住想写一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今年初,“劳动者周末”又开展了职工手机摄影大赛,我看到征稿说明以后第一时间就发过去了一张照片,为了支持报社工作也为了通过多参加比赛结交朋友,比赛结果当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参与报社征稿活动中我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和工作阅历的丰富。总之,一路陪“劳动者周末”走来收获颇多,希望你们越办越好。
■嗨!《周末》
诚意感谢读者朋友对《劳动午报·劳动者周末》的厚爱。欢迎来信畅谈阅读后的感受和对报纸的意见或建议,并附上你的详细联络方式。读者的每封来信我们都会用心阅读。
《劳动午报·劳动者周末》电子邮件:ldzm2013@126.com
注意:来信请注明姓名、单位、地址和联系电话。
谢谢你们理解
我们将继续努力
读者 郭建新
贵报4月11日的报纸中,刊登了《春光不负有心人 ——探访园林职工的春天故事》,这是一篇关心我们园林劳动者的报道,记者下到一线采写了我们基层的园林职工的春天故事,描写了各个岗位的职工。其中有一篇《春雨贵如油 却是我们的忧》写的是龙潭湖公园我的同事勾大雪。平时大家在一起工作,日常的工作都习惯了,谁也没想过像我们这样的在基层的职工也能上报纸,谢谢你们。
看到同事上了报纸,说实话,我们还挺羡慕的。不过从另一方面说,他的工作也是我们所有水面队职工所做的工作,是我们大家的光荣。老勾代我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们很高兴。你们的报道对我们水面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我们是为游客服务的,以后我们要继续把工作做细致,为游客把安全工作做好,让大家玩的舒心,尽量让大家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知音无声
温暖我心
读者 李利之
周末,喜欢宅在家里,手捧《劳动午报·劳动者周末》。如果说家是港湾,那么这无声的报就是我心灵的知音,一直相伴,处处关怀,知冷知暖,静静陪伴温暖我心。
3月14日出版的“劳动者周末”,走进聋哑职工的工作空间,“感叹他们的辛苦、关切他们的难处、为他们的成就自豪”,“因为甘于平凡,所以你才真的不凡”。工人们生动的照片、朴实而暖人的笑脸,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积极、乐观、自信、自尊的无声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平凡劳动者不平凡的大情怀。
读“劳动者周末”
全家快乐和谐
读者 王长国
我现在退休在家,闲暇之余就爱看女儿订的《劳动午报》,尤其爱看《劳动午报·劳动者周末》。
我的小妹喜欢摄影,我就把“劳动者周末”登的摄影,各单位的优秀作品,做成剪拍,装订成册,送给她,作为她学习的资料,她收到后很高兴,非常感谢我为她做的努力。
我老伴,她想了解北京职工的衣食住行,文化艺术动态和家长理短的故事,都能从“劳动者周末”中得到。我自己特别关心工业企业的发展和变化。我虽然早已退休且年过七十,但还想着当年的单位,想了解北京工业的发展。职工队伍中的光辉人物鼓舞着自己。我喜欢书法,爱好体育,关心着职工当中出现的书法家和劳模书协的动态,看到“劳动者周末”上刊登他们的作品和他们学习书法的经验就裁剪下来,装订成册,不断地去临摹。每看到企业取得的丰硕成果,企业的发展,就在社区的小广场去上传颂。社会的发展变化,重大事件的出现,都成为我们的谈资。
总之,读《劳动午报·劳动者周末》已经成了全家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我们必修的一门功课。在这个大课中获取了各自的思想,学到了自己想学的知识,提高了子女们的工作能力,使得我们生活更加快乐、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