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5-07-18
作者:
来源:
北汽生产一辆轿车
过去4个多月 现在不到13秒下线
提起北汽的发展,在北汽几乎每一名员工都知道井冈山牌汽车的生产故事。1958年2月,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决定仿照外国的样车试制轿车。尽管当时该厂还不具备生产轿车的基本条件,但是厂领导带领广大技术人员和工人凭着一股革命热情,开展了试制轿车的群众运动。大家以高昂的斗志大干、苦干,甚至白天黑夜连轴转。轿车的发动机、变速器、前后桥等关键总成,都是靠各级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的力量制造出来的。经过四个多月的苦战,1958年6月20日,北京生产的第一辆被命名为井冈山牌的轿车制成。
对于当年的生产情景,记者在2012年北汽集团五一劳模大会上听到了北汽集团老劳模张艳荣的讲述:“我是一名普通工人,1959年获得北京市劳模称号,随后获得全国劳模称号,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我参加了当时联合收割机的全部试制过程,我们九姐妹突击队奋战在一线……”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当时没有成型的模具,我们九姐妹就用砂轮磨零件。”张艳荣的演讲,赢得了现场的热烈掌声。 张艳荣的讲述,也让大家明白,那时生产汽车靠的是纯手工。北京汽车制造厂第一辆井冈山牌轿车的制成,增强了职工的信心和干劲,紧接着厂里就进行了生产百辆“井冈山”牌轿车迎国庆的动员,但是,由于没有经过必要的生产技术设备阶段,尽管干部和职工全力奋战,也只完成了3万多辆。这个车型因未经鉴定,技术不过关,工厂又不具备批量生产轿车的条件,在小批试制后就停止了生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汽车工业发展逐渐提速。北汽实现产销汽车第一个100万辆,历时35年;实现第二个100万辆,历时8年;而完成了第三个100万辆,只用了3年多。去年,2014年完成100万辆产销,仅用了5个月。
根据北汽集团公布的数据,2014年,北汽集团全年实现销量240.1万辆汽车。按照一年365天一直不停歇,每天可生产约6578辆,每小时可以生产约274辆,每分钟生产约4.6辆,约每13秒就下线一辆汽车。实际上,剔除法定假日放假、周末休息、工厂检修、午间休息等时间,北汽生产的速度远远高于理论计算的数据,用秒产汽车来形容北汽速度并不夸张。
随意走进北京现代、北京奔驰或者是北京分公司,都可以看见一辆辆汽车在生产线上流动着,机器人手臂不停旋转,现代化的生产场面,让人感受着北京速度。
以前,生产一辆汽车,需要动员全部的人力,如今,生产一辆汽车在北京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也能实现。在以生产自主品牌汽车为主的北汽股份北京分公司,有一个李兵创新工作室。这个创新工作室总投资2200万元,总面积2800平方米,清一色德国杜尔高端生产设备,几乎就是一个微缩版的总装车间,一共14个工位,全部走下来,一辆车就可以从零件变成一部整车。
以前,北汽生产的汽车产品单一。如今,北汽生产汽车的品种也远比以前丰富,就自主品牌而言,也从零变为数十种。在7月10日开始的第十二届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上,北汽集团携旗下北京汽车、昌河汽车、北汽福田、北京奔驰、北京现代、昌河铃木、北汽银翔及北汽有限等8大品牌共计23款核心产品集体亮相,1600平方米的展台让人感觉相当震撼。
北冰洋汽水灌装线
老线每小时750箱 新线每小时1500箱
现在正是三伏天的头伏,最高气温37C°至40C°,人们对饮料需求也是如同夏天温度那样热度很高。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北京生产饮料的老企业北京一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北冰洋汽水灌装线也正在加足马力,加快速度,24小时人休机器不休息的生产北冰洋汽水。
记者看到一箱箱北冰洋汽水从生产线上装箱,再送到货运车上,送到北京市的各个销售点,送到老百姓的手里,喝到老百姓的嘴里,爽到老百姓的心里。在北冰洋生产车间,记者亲眼目睹了北冰洋的生产流程和操作。该公司副经理、北冰洋汽水灌装线生产总监荣光告诉记者,现在的三条灌装线都在运转。他指着灌装老线对记者说:“这条线每小时750箱。”他又指着灌装新线对记者说:“这条线每小时1500箱。这两条线的人员都是24名,不同的是新线的运转速度更快,每小时比老线提高750箱,而且,新线是24小时不停地运转,即便是这样,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据了解,这条新线是今年上半年刚刚投入使用的,就进入了北冰洋汽水灌装生产线的快速路。
2011年,北京一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恢复了北冰洋汽水,使沉寂15年的北冰洋汽水,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实现了上市,使老品牌焕发了新的生机。北冰洋汽水品牌回归后,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冰洋汽水已在北京市场占据一片领域,瓶装销量超过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瓶装汽水。
北京的传统品牌想要“走出去”并不容易。自从“复出”,品牌一直打着“怀旧”的口号,但是想要推广到全国,怀旧的口号将不适用,北冰洋汽水也在试图打破怀旧烙印的禁锢。与之相对应的是企业经营模式在发生变化。虽然在扩张计划上有野心,但北冰洋的生产缺口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据了解,目前北京一轻食品集团已着手在北冰洋的原料柑橘产地四川进行原料基地建设,该基地具备原料种植、原料初级加工、产品包装等功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工厂产能的不足。实现集原料种植、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这也是北京一轻食品集团为北冰洋扩张迈出的重要一步。
据了解,集团会借助政策优势,未来可能让北冰洋走向全国。“京津冀一体化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会抓住时机寻求发展,京津冀人口数量庞大,对企业来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即便在京扩大生产线,但品牌“走出去”后生产能力还是难以满足。北冰洋一直坚持做“充气型果汁饮料”,为保证口味纯正就要保证原料供给,但目前原料少、运费高、产值低。为了摆脱这样的限制,今后会在外省继续扩大生产线。
在商业模式转型的道路上,北京一轻食品集团也没放弃互联网与电商的结合。微博和微信的传播模式已经成为企业宣传的重要渠道之一。据了解,北冰洋跟众多知名电商合作,在1号店、京东商城等电商上都能看到产品。荣光表示,想要提高竞争力就需要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企业需要随时在商业模式和经营模式上进行转型和调整,开展适合自己的专属发展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