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5-07-04
作者:
来源:
空中那颗
智勇的心
——讲述北京另一种空姐的故事
□本报集体采写
“空姐”并不是指民航客机上从事旅客服务的女性工作人员。而是在空中工作的女空中管制员、女天车工、女塔吊工、女画工、女演员。她们或者站在距离地面99米高空的塔台上指挥飞机安全起降;或者坐在几十米,甚至一百多米高空开天车和开塔吊,用娇小的手,像个大力士似的,将一个个小到几百斤,大到几吨的工件轻松地吊起,准确地放在预定的位置;或者站在建筑架上往几十米的屋顶上描绘精美的图画;或者在几十米高空飞来飞去展示着各种惊险的舞姿。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这类“空姐”,将她们中无比勇气和无穷智慧的故事,呈现给读者。
【空中女指挥】
当旅客在首都国际机场乘飞机离开或来到北京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指挥飞机安全起降的空中管制员是站在距离地面90米高空的塔台上,你可能更不知道发生在她们身边不为人知的惊险故事。
她们平均每天指挥500多架次飞机起降
□本报首席记者 阎义 文/摄
每次记者到首都国际机场坐飞机时,办好登机牌、候机,观看着机场飞机起降;拖车、引导车、摆渡车有条不紊地穿行着;工作人员忙前忙后,是那样地井然有序。原来在机场的东、西、南方向有三座最高建筑,这是机场的塔台。在70至90多米的塔台里,空中管制员发出指令指挥着他们。记者了解到,塔台里有100多名空管员,他们被称为“空中指挥家”。这其中,有40多名女性。她们与男性空管员一起,指挥着机场里地勤人员的工作,平均每天1000多架次起降的飞机。与男性相比,女性在这个岗位上付出就更多了。记者登上了塔台,了解到女空管员备受压力的工作状态和承受着不同的生活状态。空管是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工作之一。
睡眠都不好,
做噩梦,梦见飞机撞了
记者随着女子塔台负责人、塔台二室主任范炎登上塔台。从塔台上四处远望,机场尽收眼底。塔台里,女空管员与男空管员一样,手拿话筒,头戴耳麦,手按键盘,眼观屏幕。她们用简洁而清晰、温柔而亲切的话语指挥着地勤,飞机的起降。
记者看到,刚进塔台,有个小盒子,里边放着手机。范炎告诉记者,上班前,他们自觉地把手机放在里边,下班后拿走。空管工作容不得有半点分神。电脑屏幕上,雷达系统显示出一个个不停运动的小点,每个小点都是一架刚刚起飞或等待降落的飞机。女空管员必须精确计算飞机的速度和距跑道入口的距离,同时肉眼观察飞机高度和姿态,什么时候允许起飞,什么时候允许落地,时机把控必须精确到秒,否则可能延缓机场的空中流量,稍有疏忽还会危及飞机上数百名乘客的生命安全。
范炎说:“都说一心不能二用,地面席管制员要一心多用。”她们紧盯雷达显示、扫视机坪上车辆和飞机的动向,巡查机位,发送指令,经常同时与几拨机组人员通话。每逢恶劣天气航班大面积延误,放行席位的管制员最辛苦,同时会有好几十个机组申请航班放行许可,一遍遍通知排队进展,耐心解释延误原因,经常要一刻不停说上一个多小时,交接班时往往嘴唇干裂甚至完全失声。
(下转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