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2015-06-27
作者:
来源:
国民党军将领称韩先楚部队“旋风部队”
这支部队书写军史七个第一
“七个第一”:“攻克锦州第一险”“解放海南第一船”“抗美援朝第一仗”“爆破攻坚第一法”“挺进东北第一团”“诉苦教育第一课”“北平入城第一师”
1946年末,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在辽西会战中,消灭国民党“西进兵团”指挥部和3个军部。兵团中将司令官廖耀湘被俘后,感慨地对3纵司令员韩先楚说:“你们3纵不愧‘旋风部队’,打起仗来如急风暴雨,猝不及防,鄙人佩服!”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曾说:“最难对付的是韩先楚的‘旋风部队’。”
从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3纵与友邻部队一道,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采取内外线密切配合的方针,在临江、通化地区浴血奋战,连续击退国民党军3个主力师的4次猖狂进攻,粉碎了敌人“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企图。
辽沈战役前,国民党在锦州城北1公里处的配水池和亮甲山核心据点是锦州主要屏障和制高点,工事极为坚固,被敌人称为“中国的凡尔登”。1948年10月12日,面对这最难啃的“硬骨头”,第3纵会同第2纵等兄弟部队浴血奋战,肃清了城北所有屏障,打开了锦州的北大门。而后,一路血战,于15日解放锦州。
辽沈战役结束后,第40军作为东北野战军先遣部队,从东北战场挥师入关南下,参加平津、湘赣、衡宝、广西等战役。1949年12月末,第40军进至雷州半岛。此时,国民党军薛岳在海南构筑了集海、陆、空于一体的“伯陵防线”,企图凭借10万守军据险固守,伺机反攻。
第12兵团副司令员兼40军军长韩先楚提出利用木帆船渡海、打敌立足未稳的方案。1950年3月5日19时,韩先楚军强行突破敌机敌舰拦截,6日成功登陆,7日与琼崖纵队首次胜利会师,成为海南岛战役中第一个登上海南岛的部队,开创了我军渡海登陆作战的先例。4月16日至5月1日,海南岛全岛解放。第40军赢得了“解放海南第一船”的美誉。
1950年10月19日,第40军从丹东过江,踏上了朝鲜战场。10月25日拂晓,第40军首先向南朝鲜军开火,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枪。当夜,一举攻占温井。作为志愿军的先头部队,第40军打赢了“出国第一仗”,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0月25日,从此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纪念日。
第40集团军及其前身部队在革命战争中创下的我军“七个第一”,在军史上堪称传奇。除前文已述的“攻克锦州第一险”“解放海南第一船”“抗美援朝第一仗”之外,还有“爆破攻坚第一法”“挺进东北第一团”“诉苦教育第一课”和“北平入城第一师”。摘自《解放军报》
■当他遇到危险时,向父亲求救“爸爸,为何不及时来帮我?”
■父亲说:“你必须先靠自己,而不靠别人,哪怕是最亲的人。你做到了。”
少年海明威
随父钓鱼与鱼搏斗取胜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成名作是《老人与海》。而海明威确实与海和鱼有过亲密接触。
海明威12岁那年的冬天。有一次,他随父亲去瓦隆湖里钓鱼。父子俩各守着一个垂钓点,相距有几十米。父亲不断钓上鱼。海明威却始终没鱼咬钩,他穿上防水靴,走进冰冷的湖水中,将鱼钩能抛到深水区,那里的鱼可能会多些。果然,不一会,他的鱼线便猛地向下沉,紧接着,鱼竿也被拉弯了。经验和手感都告诉他——这是一条大鱼,至少有10公斤!马哈鱼,海明威兴奋了。不妙的是,他被鱼拉拖到了深水区的边缘,防水靴也进了水。一旦被拖掉进深水区,大马哈鱼就将能获胜。他一边努力去收线,一边大声喊道:“爸爸,快来帮我,帮我!”没有回应,他急急地朝父亲的垂钓点瞄了一眼,没发现父亲。他不能指望父亲的帮助了,因为大马哈鱼突然一转弯,向不远处有一半是浸在水中的灌木林中游去。如果鱼一旦游进那里,自己就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将它抓住了。因为灌木丛会把鱼线缠绕断!他决定赶在鱼到达那里之前截住它!他脱下防水靴,一个猛子扎进水里,一边紧紧地缠住鱼线不放,一边快速地奋力潜泳。这相当危险,因为他根本不清楚水中有没有暗流或漩涡。几分钟后,他从水中浮了出来,怀中抱着的正是那条大马哈鱼!此时他已经冻得浑身发颤,嘴唇发紫,只有奋力地朝岸边游去,连同那条大鱼一起。
刚到岸边,海明威发现有人递来一个大网兜,正是父亲。父亲把鱼放好,弯腰将他抱上岸。“爸爸,为何不及时来帮我,我差点被这条鱼打败,淹死!”他颤抖不满地问。“我离你最近的这片树林里呀,”父亲回应道,“如果你真不行,我会立即把绳子抛向你,假如你被卷下去,我会拼死救你!但,你必须先靠自己,而不靠别人,哪怕是最亲的人。今天,你做到了,爸爸为你特别自豪!”直到此时,海明威才发现脚下有一堆绳子,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根粗壮的树身上。原来,父亲早已做好营救准备,并随时准备下水与自己并肩作战!
从西班牙战场上回来的海明威曾这样说:“我能成为枪林弹雨中的一个硬汉,活着回来,得益于父亲对我的那次教导。每当我碰到危难,总感觉父亲站在我身后,随时准备支援我,这让我变得勇敢和坚强!”
摘自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