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5-06-06
作者:
来源:
戒台寺五大名松
每棵都有自己的故事
□本报记者 杨琳琳 文/摄
但凡京西旅游的游客都会选择去潭柘寺和戒台寺,这两座千年古刹都位于北京门头沟西南部,其中戒台寺建于隋朝开皇年间,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佛教圣地之一。
北京的古松名木,以西郊为冠,如在群岚叠翠的戒台寺中,就有不少松树,树型各异,傲然挺立,有“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的说法。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抱塔松、卧龙松、九龙松、活动松和自在松,合称为戒台五大名松。这五棵松饱受千年风霜,每一棵都有一个故事。
每当微风徐来,松涛阵阵,便形成了戒台寺特有的“戒台松涛”景观。
九龙松是一体形硕大的白皮松。它屹立在戒坛院的山门前,郁郁葱葱的绿冠高达十八米,至今已有一千多岁。此松九条硕大枝干犹如九条银龙腾空飞舞,因此而得名。
抱塔松:戒台寺有名的戒坛殿前沿栏杆边有一砖塔,据说这是埋葬辽代高僧法均遗骨的塔。这时一松从栏杆内的地上横枒旁出,伸出栏杆,髯枝如臂抱住砖塔,很令人称奇。传说它本是天上的一条神龙,被玉皇大帝派下凡来守护法均墓塔。在一个风雨雷电交加的夜晚,突然一声霹雳,一个火球向墓塔袭来,神龙情急之中,伸出双臂把塔护住,形成古松抱塔的奇观。
活动松是一棵植于元代的大油松。此松全部枝叶向一个方向侧倾生长,随意拉动它的哪一个松枝,它全身的枝干都会摇动起来。清乾隆皇帝对此松十分感兴趣,传说他每次来到戒台寺,都要摇动“活动松”,并且数次为其题诗,刻于活动松一侧石碑上。不过如今为了保护古树,它已被很多铁柱支撑固定,很难达到“引一枝而全身发”的效果了,幸亏还有石碑讲述着它的故事。
卧龙松植于辽代,位于大雄宝殿后台阶上方,犹如一条粗壮的巨龙,从石雕栏杆中横卧到其外,粗干横长达十米。此松位置明显且雄奇,在石栏外的龙松粗干下面,有一巨石支撑,上书“卧龙松”三个大字,乃清代末期恭亲王奕訢所书,字迹颇有功力,不失为一景。
自在松亦为辽代所植,枝叶婆娑,郁郁葱葱,因其姿态舒展,有逍遥自在之感,故名自在松,又因为在大雄宝殿旁,每天都能聆听大雄宝殿的佛音,感受佛法,可称为真自在。
除五大名松外,戒台寺内还有菊花松、莲花松、龙松、凤松、凤尾松等名松,故又有戒台“十大名松”之说。每年为了养护这些活文物,戒台寺都要投入20多万的资金,进行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工作,为了延续古树景观、为了尽可能的延长古树寿命,景区职工从上至下,都尽职尽责,用汗水续写着古树名木的风采。
白袍将军守北海公园团城
油松“遮荫侯”乾隆封
千年唐槐数第一
□通讯员 田慧丽 文/摄
北海是我国现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皇家园林之一,是一座古典的皇城御苑。团城有优美的故事和传说,强烈文化感染力更加丰富了它们的景观效果。
白袍将军位于北海公园团城内承光殿东南侧,树龄800年左右,因乾隆命名为“白袍将军”而闻名中外。是一棵树龄达八百年以上的白皮松,树形挺拔潇洒、气宇轩昂。真好似一位身披白色战袍的威武将军。它银白色的树干、翠绿色的树冠在蓝天与红墙金瓦的衬映下,异常美丽,观赏价值极高。
遮荫侯在北海公园团城内承光殿东侧,树龄 700年左右,“遮荫侯”为罕见的三针一束的油松,树形遒劲古拙,冠如偃盖,好似撑开的巨伞。据说:有一年夏天,清乾隆皇帝游北海时来到团城,适值正午,室内闷热难耐,于是宫人摆案油松树荫之下,乾隆皇帝在此坐息,清风拂过,暑汗全消,乾隆皇帝非常高兴,便效仿秦始皇游泰山遇雨封“五大夫松”的故事,封这棵油松为“遮荫侯”,同时封南边的一棵白皮松为“白袍将军”,并赋《古栝行》诗一首,以志其事。
唐槐位于公园东岸画舫斋内古柯庭前,为唐代所植,故名唐槐。乾隆对这棵古槐喜爱有加,为了观赏和保护这株古槐,在树侧修筑屋宇,点缀太湖石,并以古槐为由取名“古柯庭”。
乾隆年间,唐槐的树冠非常之巨大,遮阴面积达数千平方米。乾隆对这里的环境情有独钟,经常到这里游息,并多次以古槐为题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