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5-06-06
作者:
来源:
【树与职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园林职工在精心种植、养护树木的同时,用实际行动,使北京的道路、大地更加美丽,清新,也树立着自己的爱岗敬业的精神。
王广晋 戒台寺园林绿化工程师
最让我心疼的抱塔松:
整棵树的树皮最窄之处只有九厘米
□本报记者 杨琳琳 文/摄
“大家都知道我们戒台寺有五棵名松,但是对我们养护职工来说,可费尽了心思。”戒台寺园林绿化工程师王广晋说起戒台寺的松是又爱又恨,充满感情,“这五棵松的树龄都一千多年了,是我们珍贵的活文物;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养护这些古树,我们一直伤透了脑筋。”
在戒台寺的五棵名松之中,最令王广晋心疼的就是抱塔松。“你看看这棵树,它就这么窄,可会为难人了。”王广晋专门找来一把尺子,一量只有9厘米。这棵几乎是平躺着的抱塔松,树根处的树干都是空的,整棵树最窄的地方只有9厘米的树皮是好的,负责着整个树营养水分的供给。
为了留住这棵承载千年文化的抱塔松,护树人为它进行了一次大手术:做支撑、树干部分做保护龙骨、填充……今年春天抱塔松已经萌发了新枝叶,继续着它的职责——保护着怀中的这座塔。
在古树保护方面,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他们仔细的钻研一番。“我们给古树实施的每一个技术,都是相对比较成熟的技术,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专家的验证。尤其是对我们寺内珍贵的古树,每一个方案都是针对它们量身定制的。”
王广晋在戒台寺已经工作15年。在戒台寺像防治病虫害、浇水等这样对一般园林职工来说很简单的事情,对这里的职工来说却要付出真力气,“说实话,我们的工作特别(累)辛苦。就拿打农药、浇水来说吧。与市中心的公园地面平坦相比,我们这儿全是台阶山地,车辆根本用不了。所以我们在喷药、浇水的时候,200多斤的设备,全是人拉肩扛的原始劳作。”
在戒台寺的周围全是人工林,周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景区的好坏。因此,王广晋和职工们在保护植物过程中释放天敌昆虫,增设诱捕器,诱木等,即使喷洒的农药也全是低毒的,每一次使用农药的时间、浓度都有严格的控制,“防虫只是一个环节,我们不仅要保护戒台寺的植物的良好状况,我们还要保护整个戒台寺的整个生态环境。低毒农药既能杀死害虫,还不至于杀死吃害虫的鸟和天敌昆虫,这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在王广晋的眼里,这些古树就像老人一样,需要他们格外的精心照顾。地面上他们不光有各种各样的养护措施,而且地下他们也是做足了准备。地下复壮、挖掘渗井、设置通气孔,为古树的根系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甚至连游人的足迹他们都考虑到了。“松树的根只有在良好透气的土壤中才能很好的生长,他们喜欢水也害怕水。戒台寺游人多的时候,一天能有四五千人,常年累月这么踩下来,土壤就会越来越紧实,影响松树的生长。所以,我们就专门做一层地板,地板和地面之间还留有一定空间,创造通气透水的环境。”
常年的朝夕相处,现在王广晋已经跟这里的每一棵树都产生了感情。在他眼里,戒台寺的树都是有生命、有灵性的,他对于古树保护的总结是“戒台寺的古树保护工作,离不开专家的保驾护航,离不开上级园林主管单位的支持,离不开历任领导的关心,是广大职工辛劳的结果,戒台寺的古树,其实就是戒台寺的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管是古树,还是文物都是我们共同的财富,需要我们所有中国人保护。”
每年一到旅游旺季,尤其是五一、十一等这些重大节日,戒台寺都需要有人专门保护这些树。“咱们有些游人不知道爱惜这些树,拍照非要爬到树上照。抱塔松、卧龙松主要靠支撑维持,对人、对树都特别危险。还有的人非要摇摇活动松,现在的活动松根本就活动不起来。更有甚者摸不到树就拽一条枝丫,可别小看这一小枝,往少了说也要长上五六年呢。”王广晋一脸无奈地说,“我们游客是来观赏树的景观,体会树的灵性,体会中国文化的,并不是来验证历史的,大家别再伤害它们,这些古树经历了千年的风霜雨打,自然界的灾害已经够多了,就让它们安享晚年吧。”
王宝国 潭柘寺风景区
要学会与树的沟通
每棵树都会告诉你它的苦与乐
□本报记者 杨琳琳 文/摄
记者在潭柘寺的门口见到了王宝国,在记者跟他打招呼的前一秒钟,瘦瘦的王宝国还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往门口的几棵古树上瞅,“我们刚刚进行过一次松果的梳理工作,我再看看还需不需要其他一些养护工作。”见记者走来,王宝国边跟记者打招呼边说。
王宝国在树木养护方面已经干了20多年了,没事的时候就往树上瞅瞅,这已经成了他的一个职业习惯。王宝国说:“平时的时候,要多看看这些树,学会大树的语言,学会跟他们交流沟通,其实每一根树枝、每一片树叶都会告诉你树的健康情况。”
“帝王树”和“配王树”屹立于大雄宝殿的左右侧,它们用庞大的躯体证明了它们饱经沧桑。“帝王树生长多少年了?”记者的问题刚一出口,王宝国便笑了:“很多人都问这个问题。”王宝国告诉记者,尽管他跟古树打了二十多年的交道,但他也不知道帝王树和配王树的年龄。“你看这帝王树根部有很多小的银杏树,它们慢慢的成长的就跟大树融合到一起了,我们根本不能确定。我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材料来确定这两棵古银杏树的大概年龄,还有就是根据其它枯死的银杏树的年轮,来推算它们的树龄。所以我只能告诉你,它们已经生长了1000多年了。”
2015年的夏天已经来了,这两棵银杏树又披上了绿衣。尽管很多游人更喜欢它们秋天的那一袭黄衣,但它们依然摇曳着绿叶,尽情舒展着、茁壮成长着。王宝国领着记者在帝王树下转了一圈,又在配王树下转了一圈,然后问记者:“你能发现不一样的地方吗?”记者一脸狐疑地看了看这满眼的绿色,摇了摇头。王宝国说:“你看这棵帝王树这边的叶子比往年稍微有些小,颜色也有些浅,说明该给它补充营养了。下一步我们就要开始进一步给它们搭配营养套餐了。”
对于潭柘寺的古树来说,王宝国等职工尽心尽力的照顾着。地面的砖采用透气砖,有利于根进行呼吸,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检查一下树周围的通气孔,就连银杏树下的牡丹也是王宝国的“眼线”。“因为对银杏树来说,一般的缺水、缺营养的表现刚开始的时候不明显,等到真有具体表现就晚了,所以树下的牡丹就能起到检测的作用。这边牡丹有干旱的迹象,那么说明土壤中缺水了。而对牡丹进行灌溉的同时,银杏树也能获取一定的水分和养料,一举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