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环卫职工屈玉珍:
我的劳模梦何时能圆
心中已有初步设想
□本报首席记者 阎义 文/摄
今年,北京环连环保洁公司又涌现了一名北京市劳模——孙玉海。屈玉珍对记者说:“孙玉海和我是老乡,是我学习的榜样。而我的经理崔跃则是我的楷模。他是老劳模,被称为‘当代时传祥’。他曾经说过,要干一辈子环卫工。所以,我也要干一辈子环卫工,我的劳模梦何时圆,心中已有初步设想,就是要在五六年内争取成为继崔经理、老孙之后的公司里的第三位劳模。”
今年42岁的屈玉珍来自河北省赤城县,到这个公司已经工作了4年多。每天凌晨,在东城区朝阳门街道的大街小巷中,都会响起“刷……刷……”,很有节奏的扫地声。屈玉珍一边扫地,一边将脏东西装进环卫车里。 从2011年,他拿起扫帚,当上环卫工人开始,到现在,他再也没有睡过一个懒觉,每天下来胳膊就像灌了铅一样。屈玉珍每天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扫街,晚一个小时归家,尽量保持自己负责的街面最干净、最整洁。他说:“我没有什么能耐,就是有把子力气,就是有农民的一种执着,当农民要种好地,当环卫工人就要扫好地,让人们走在干净的道路上,我心里就高兴。”
然而,屈玉珍说:“我与老孙和崔经理相差的很远。崔经理曾经给我讲过他的一些事迹。他不顾世俗的观念,在16岁时就当上了掏粪工人,走进居民家掏粪。而我的工作还不是掏粪,而是清扫马路,面对有些人的看不起,自己确实有些心虚。这是我的不足。我认识到这一点后,努力地改正,不论什么工作都要人干嘛。所以,夏天,每到下雨天,别人往屋里跑,我们往屋外跑。冬天,每到下雪天,别人往屋里跑,我们也往屋外跑。雨天,我们怕水不畅通,流进居民的院子里,流到居民的屋里,我们要疏通下水道。雪天,我们要及时清扫大街小巷的积雪,防止路滑摔倒居民和骑自行车的人。”
屈玉珍对记者说:“崔经理的不怕苦和脏的精神,也值得我学习。有的时候,厕所堵了,他能用手去掏,如果放在我身上,可能做不到。”屈玉珍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2012年春节,辖区内的礼士胡同一家居民正在欢天喜地放鞭炮,不料发生了火灾。消防队及时赶到火灾现场,把大火扑灭了。消防队走后,留了整条胡同的灭火的水。时间不长,水就结冰了。不少居民走在冰上就摔跟头,给居民带来了麻烦。屈玉珍知道这个情况后,不由分说,拿起铁铲扫帚,跑到礼士胡同铲冰。当时,天寒地冻,一铲下去只是一个白点,就是一个白点,也要坚持下去。他的犟劲上来,十匹马也拉不回来。天冷,冻的人穿一件棉衣都显冷,而屈玉珍干活起劲了,热得脱了棉衣,就差光膀子了,一铲一铲地硬是把将近两公里的冰街变成了行走自如的大街。可是,屈玉珍付出的是,双手都磨出了血泡,躺在床上很长时间没有起来。看来,屈玉珍已经学到了崔经理的不怕苦和脏的精神。
屈玉珍自感老孙和崔经理是自己的追赶的目标。他说:“自己还要在吃苦耐劳、苦干加巧干上下功夫,还要与居民关系相处得更好。”常年在大街小巷里做清扫工作,屈玉珍与居民经常相处。他说:“居民时常让我们帮助。自己有时候犹豫,因为这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崔经理告诉我们,只要居民有要求,不管分内分外的事情,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也可以为居民无偿地服务。”
修脚技师孙雪超:
我的劳模榜样在身边
赶超的目标就是师傅
□本报首席记者 阎义/文 通讯员 王丽华/ 摄
在清华池,记者见到了正在修脚的技师孙雪超。“我师傅是全国劳模李金明。他既是我的榜样,又是我赶超的目标。相信终有一天,我会实现这个愿望的。”孙雪超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在修脚行业里,有大学文凭的修脚师傅凤毛麟角,孙雪超是凤毛麟角之一。孙雪超说:“我今年32岁。从保定师范学院计算机系毕业。”2007年来到清华池,在办公室做计算机网管工作。办公室主任王立华告诉记者,孙雪超将计算机知识运用到店内计算机网络管理和收银软件的管理。他还参加清华池修脚术非遗申报工作。细心做好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编辑工作。孙雪超说:“在整理清华池非遗资料时,我对修脚工作渐渐的产生了兴趣,就经常到一线观察修脚师们工作,偶尔还在宿舍里小试牛刀的给室友修修脚,这一修我就上瘾了,每次都想掀起室友的脚看看,有没有茧子,指甲长不长。”
有一次,清华池招大学生学习修脚,孙雪超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尽管之前心里也有过些许的挣扎,但是一想这个修脚的绝活应该有更多的人来继承和发扬,并且他还是这项技艺的粉丝。于是他还是下了决心,毅然的放弃了办公室优越的工作条件,一门心思的学起了修脚。
孙雪超坦言,在考虑转行为修脚师时,也纠结过一阵。每到晚上,自己却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苦和累我倒是不怕,主要想的是社会认不认同这行,家人会不会反对,亲戚、同学又会怎么看?这些顾虑,不停地从脑子里冒出来。” 经过反复琢磨,孙雪超还是将转行做修脚师的想法告诉了父母,“我爸妈说,只要你干的事对社会有益,只要你走的是正道,我们就同意你做。”虽然转行得到家人的支持,但面对朋友、同学时,他还是不太愿意提及自己的职业。“其实有些人对修脚这行还是有偏见,这也是我当时思想斗争那么久的原因。”此外,一旦告别办公室,依照店里的老规矩,孙雪超就得从旱涝保收拿工资的文员变成不拿薪水的学徒工。
但是,他还是下了决心,一门心思的学起了修脚。他发现修脚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他每天听师傅讲课,不管是理论还是实操的知识,回去他都要心里默背几遍。他说:“我每天苦练修脚基本功,半夜削竹板,一天天手上磨出了泡、老茧子,连吃饭端碗都很费劲,依然觉得自己还有欠缺,仍然精益求精的勤学苦练。我师傅当初学徒的时候也是这样,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时间一长,孙雪超看见带皮的就想削两下,人家都说他学成了修脚痴。他说:“师傅说我已经入道了。只有自己心里知道,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将这项非遗项目传承并发扬光大。”三个月之后,孙雪超出徒。8年来,孙雪超的技术突飞猛进。作为一名有着本科学历的修脚师,孙雪超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终于获得了跟清华池非遗传承人习艺的机会。
2010年,孙雪超加入了由全国劳模李金明组建的社区服务队,经常利用业务时间多次到敬老院义务修脚,他从李金明身上学到许多好品质,特别是“我把顾客当亲人”的劳模精神和李金明一丝不苟为顾客服务的认真精神。孙雪超坚持每天业余时间到社区为老人服务,从不叫苦、不叫累,身受老人的夸奖和表扬。
2009年、2012年,他先后两次获得企业劳动竞赛标兵称号。孙雪超说:“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赶超师傅,也在践行清华池修脚技艺传承人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