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特刊

2015-04-25 作者: 来源:劳动午报

  上世纪七十年代劳模声音
  让更多人吃上大米饭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930年,袁隆平生于北平。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自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在随后的一年中,他培育出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并为随后的大面积种植奠定了基础。他成为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新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而他也被誉为建国以来贡献最大的农学家。他任劳任怨,艰苦奋斗,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今日的反响】
  本报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
 
  瑞维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毛超然
  企业困难时期
  需要创新精神
  袁隆平的精髓就是创新,而在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的困难时期,无疑更需要我们的创新精神,通过持续深化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广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发明活动,发挥和激励职工的聪明才智,为技术创新出实招,助推企业扭亏脱困。企业要充分发挥各种能工巧匠和科技人员的带头作用。我也要积极参加技术培训、技能竞赛、劳动竞赛,学有专长。争取成为技术能手和技术尖子。
  本报首席记者 阎义 文/摄
 
  首钢集团公司工会 容晓红
  农业创收的关键是创新
  企业创收的关键也是创新
  袁隆平成功的关键是创新。农业创收的关键是创新,企业创收的关键也是创新。工会开展的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则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创收。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职工群众是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企业工会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千方百计地帮助企业行政推进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工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切实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效活动。
  本报首席记者 阎义 文/摄
 
  首师大附中 汪珺
  我要告诉孩子
  长大成为袁隆平式的科学家
  袁隆平让人民吃饱饭。我要告诉孩子们的是长大要成为袁隆平式的科学家,为人民、为祖国做出有意义的事情。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把个人的成长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作为教师是给孩子们提供精神食粮。我应该为人师表,教育孩子怎样做人。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本报首席记者 阎义 文/摄
 
  姚国振
  由衷的向袁老师说声“谢谢,您辛苦了!”
  平时一两顿没吃饭就饿的不行,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挨饿就成了家常便饭,那个年代对饥饿的记忆肯定跟我们现在感受的不一样。在这里,由衷的向袁老师说声“谢谢,您辛苦了!”一个院士一辈子都奉献给了水稻,相信这就是他的梦想。
  本报记者 杨琳琳 文/摄
 
  动物园 邓晶(右)
  他的行动告诉我
  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事情
  袁隆平的这句话我没有听过,但是他行为却诠释了他的这句话——让大家能吃饱饭。他的脚步一直在向这个方向努力着。他用坚定的行为告诉我:踏实、认真、勤奋,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终究会“功夫不负有心人”。
  本报记者 杨琳琳/文 通讯员 袁雪敬/摄
 
  郭红涛(左)
  是他在田间地头的脚步
  换来我们今天的满仓
  我知道袁隆平,他是一位种水稻的科学家,很了不起。一个做出这么大贡献的科学家,却终日工作在田间地头。俗话说,做好事容易,难得是做一辈子好事,对袁老师来说是几十年如一日,我特别敬佩他。是他在田间地头的脚步换来我们今天的满仓。
  本报记者 杨琳琳/文 通讯员 袁雪敬/摄
 
  奇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吴正伟
  像袁隆平那样
  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我知道袁隆平,他的名言是“让更多人吃上大米饭”,非常实在,因为任何人都离不开粮食。我现在是一名普通工人,不能像袁隆平那样对世界有所贡献,但我要从点滴做起,在确定了一个目标后,就一直坚持走下去,像袁隆平那样,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本报记者 李一然 文/摄
 
  北京市大中电器公司 王镜墙
  追梦几十年说易干难
  但我想尝试
  我知道袁隆平用了50年,终于研究除了杂交水稻,让梦想成真,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现在只是一名售货员,应该也有远大理想,只要一直坚持下去,梦想终会成功。不过我也知道,坚持几十年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其实很难,但我想尝试。
  本报记者 李一然 文/摄
 
  蒙牛乳业(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马彪
  学习他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
  袁隆平50多年研究杂交水稻,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可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一句很平常的话——“让更多人吃上大米饭”,他这种低调做人,努力做事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而那些只说不做的人,最终只能一事无成。
  本报记者 李一然 文/摄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