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特刊

2015-04-25 作者: 来源:劳动午报

  上世纪八十年代劳模声音
  多做好事,
  少做错事,不做坏事
  当代毕昇王选
  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研制成功的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取代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 他主持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公认为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为此他被誉为“当代毕昇”。他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楷模”等称号,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今日的反响】
  本报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
 
  房山区拱辰街道  王振光
  我用的电脑和文字输入
  都得益于王选
  王选的贡献是“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我现在用的电脑和文字的输入,都得益于王选。我是工会助理员,同王选相比我是微小的,但我们的工作目标是相同的,就是把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同国家的命运相联,从基层做起,做好自己的工作。
  本报首席记者  阎义 文/摄
 
  陈佳(左)
  像王选那样
  坚持做好一件事
  王选,我很早就知道他,因为他的成就太高了,我也是从事传媒行业的,我们现在用的技术就是源于王选院士的科研成果。我自己读过好多王选的资料,我很崇拜他,我现在还年轻,我决心像他那样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一件事。
  本报记者 高铭 /文 白霖 /摄
 
  王志阳
  我保证工作态度
  像王选院士一样
  我听说过王选,是一个科学家,发明很多先进的技术,但我不知道他是劳模,不过不管他获得了什么奖,都需要我学习。我是一名保安,也许我不能发明出什么先进的仪器,但是我能保证工作态度像王选院士一样,为社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报记者 杨琳琳 文/摄
 
  顺义妇幼保健院医生  金保臣
  我要像他那样
  用医术雕琢自己
  王老师是一个院士,而我是一个大夫。尽管工作性质有很大不同,但有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他对工作认真负责,敢于创新,才有今天的成果,对于我们大夫来说,我们也要医术精湛,在为患者治疗的时候,敢于寻找新的技术。
  本报记者 杨琳琳 文/摄
 
  田晶莹
  他是我的梦想星空中最亮的一颗星
  记得之前我在电视上看过关于王选的颁奖仪式,但是对他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不怎么了解。我是建筑项目上的一名职工,体力活干不了,但是技术方面我可以帮忙,希望以后我的技术也能像王老师那样,在建筑方面创造奇迹。
  本报记者 杨琳琳 文/摄
 
  石景山职工服务中心 许振磊
  结合自己的工作
  学习王选精神
  王选敢于向传统技术挑战的精神,我非常佩服他。同时,也在考虑怎样结合自己的工作来学习王选的精神。
  在工作中,我要发挥工会组织职工开展技术协作的优势,创新技能人才培训载体,为职工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
  本报首席记者  阎义 文/摄
 
  街舞老师  张皓(右)
  像王选那样勤奋吃苦
  圆我人生梦
  对于一项重大发明来说,困难肯定少不了的,有些困难是我想象不到的,勤劳吃苦肯定是少不了,这是我需要学习的,能做到这点,相信我也会实现自己的人生梦。
  本报记者 杨琳琳/文 通讯员 袁雪静/摄
 
  中铁十六局  王莉慧
  唯有强大
  才有幸福
  王选的技术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所在单位也很重视生产中的技术革命,致力于技术创新。唯有强大,才有幸福,才能结结实实地挺起企业的脊梁,才能挺起员工的脊梁。
  本报首席记者  阎义 文/摄
 
  王克(右)
  当代毕昇王选
  是我心中偶像
  我是一名华侨,王选是我的偶像。他的科研团队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我平时喜欢看一些关于科技的内容,我更想像王选一样有所成就,做一些为国为民的事。
  本报记者 高铭 /文 白霖 /摄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