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5-04-18 作者: 来源:劳动午报

  尽管我已经退休,但每天做一件好事的承诺,我一天也没忘。
  1995年获全国劳模 2011年退休
  液化石油气公司范进卯
  退休后每天仍做一件好事
  □本报记者 李一然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工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职工范进卯,2011年6月60岁光荣退休。
  然而退休后,范进卯仍牢记多年来要求自己“每天做一件好事”的承诺,不但经常在现居住的大兴西红门小区附近清除城市牛皮癣——小广告,还每周四五趟回到天桥他工作过的液化气灶具维修部,看望他的徒弟、老街坊、老朋友、社区工作者,用自己维修灶具的特长,为居民做好事。
  范进卯从小在天桥一带长大,1989年参加了天桥地区刚成立的邻里互助协会,那一年他38岁,在5万多居民的支持下被选为协会的理事,成为协会里唯一一名在职人员。“遇到修灶的事,我是随叫随到,不要报酬,保证不耽误你吃饭。”这些年来,范进卯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在互助协会成立大会上作出的承诺。采访中范进卯告诉记者:“尽管我已经退休,但每天做一件好事的承诺,我一天也没忘。”
  范进卯成为劳模后,1999年液化气公司以他的名字,在天桥永安路寿长街甲1号成立了“范进卯液化气灶具维修部”。那时范进卯常年值夜班,居民随叫随到。“除了义务帮居民修灶,我还帮居民买过冬储大白菜,买过蜂窝煤,帮居民搬过家。所以我和这一带居民特熟。”范进卯说。
  2011年范进卯退休后,开始特别不习惯。“自己身体特好,家里就自己和老伴儿,小区里的人又不认识,什么事也不干,真的受不了。自己以前在天桥互助协会曾承诺每天做一件好事,这个可不能忘。于是我就开始清理小区附近的小广告。有些小广告贴在便道地砖上,特别难弄。可我发现一下雨就好弄了。于是每逢下雨,我就打把伞出门,老伴儿要是问,我就说去遛弯。到了外边我发现,地上的小广告被雨水一泡,用脚一搓就掉了。可北京下雨的天太少,于是我就每周至少四五次往天桥跑。看看门市部,看看我的徒弟,生怕他们把维修灶具的手艺丢了,另外去社区,看看自己能帮居民做些什么。”
  范进卯有时也在家上网了解燃气灶具的新型号,听听厂家的介绍。谈到现在的生活,范进卯特别知足。范进卯告诉记者,他从年轻时就特别爱洗澡。记的小时候拿着父亲的澡票去公共浴池洗澡,心里特美。现在家里有热水器,每天都能洗个热水澡。这是我过去不敢想的。采访中范进卯还告诉记者,尽管他已经退休,但每天做一件好事的承诺,一天也没忘。
 
  只要我还能干动
  项目工地就是我的家
  我还要跟钢筋打交道
  200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  2009年退休
  北京城建集团王树云
  有一种放不下的感情
  这里有和我一起拼搏的同事和兄弟
  □本报记者 杨琳琳
  对于王树云来说,退休并不是他的最后一班岗。“只要我还能干动,项目工地就是我的家,还要跟钢筋打交道。”来自河南项城的王树云操着一口河南话坚定地说。1995年王树云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这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王树云凭着自己爱钻研的劲头,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王树云在北京城建集团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钢筋大王”,提起他大家总会竖起大拇指。1990年,在冶金干部管理学院教学楼施工中,王树云发明了“螺旋箍筋模具”,这种模具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而且能将工作效率提高5倍。1994年,在雅宝路小区工地,为解决钢筋工地没水源的问题,王树云又发明了“对焊机循环用水系统”,不但节约了用水,而且解决了对焊机对长流水的依赖。一项项科技成果,让这个初中文凭的王树云在业界名声大噪。
  长期从事钢筋工作,在王树云眼里冷冰冰的钢筋已经变得特别的亲切。“突然退休了还真有点舍不得。”有着农村人质朴的王树云说。退休之后,闲不住的王树云被返聘回来了,依然是北京城建集团的一名职工。此时的他并不是想续写当年的辉煌,而是因为这里有一种让他放不下的感情。“这里有和我一起拼搏的同事、兄弟。”
  “我们正在干的这个项目是2013年10月开工的,今年8月份工程就要竣工了,现在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项目工地上,王树云依然和兄弟们肩并肩站着,依然和钢筋是伙计,更确切的说是钢筋的管家,在他的手中,钢筋特别的听话,产生的废料钢筋特别少,这一点让王树云很自豪。
  对于一个建筑工程来说,钢筋是一个很大的支出,如何确保建筑物质量的同时,又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节约钢筋,就能降低成本。“这管理钢筋啊,就跟过日子一样,需要精打细算,能省的地方尽量省,不能省的地方一点也不能偷工减料。”
  现在王树云已经退休将近四年了,可是他却依然坚持在岗位上。“尽管说我这一辈子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我的经验丰富,与其让这些宝贵的经验在家陪我睡大觉,还不如到项目工地上让这些经验发挥作用,也多带带这些年轻人,让他们少走些弯路。”现在,工作已经在王树云眼里发生了变化。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