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香山公园园艺队技术员
皇家园林没有春植 就没有满山的红叶
□本报记者 邱勇 通讯员 武立佳 文/摄
随着气温回暖,大地回春。香山公园园艺队技术员宿宇霆又开始忙碌起来。“春季的工作可谓最忙最辛苦。”现在,宿宇霆就和班里其他成员对管片内苗木进行撤防寒作业,重整树饵;对乔灌木进行修剪,梳理枝条补给养分,对树木进行整形;早晚还要对草坪、绿地进行漫灌浇水,促使草坪返青复绿;还要和班长、职工做好每年的春植工作,为确保苗木成活率,工作经常加班加点。眼下,香山公园山花节的环境布展等工作都有宿宇霆的身影。
香山公园是一处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而香山的红叶更是驰名中外,为了保护好这片自然遗留下来的珍贵景观,更好地为游客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每年春季职工们都要栽植新的黄栌和彩叶树种,并为老树进行浇水施肥,以确保当年红叶树种能有良好的生长趋势。宿宇霆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树木也是这样。”春季植树被职工们习惯性称为“春植”。宿宇霆说:“春植,不能早也不能晚,要想确保新植的黄栌树能够成活,对气候的把握很重要,这时节顾不上喝水、顾不上吃饭都是常事儿,天黑了打着手电继续干,有时一连几天就住在单位,在休息室里几张椅子就是床。因为没有春植打下的基础,游客就不能看到秋季的满山红叶。”
世界公园绿化队
边剪边种,扮靓小“联合国”
□本报首席记者 阎义 文/摄
虽然还没有正式进入旅游的旺期,但是世界公园的尹建新和同事们早已为旅游旺期做好了准备。他说:“大军未到粮草先行。我们这里是旺期未到,绿化工作先行。”记者在现场看到,尹建新和同事们有的站在高大的树木上剪枝,有的在地面上翻土,准备种花。
记者看到高大树木上剪枝的职工,他们站在树枝杈上,颤巍巍地很危险。吴燕东对记者说:“春天一般都是对树木剪枝,现在正是剪枝的时候。我们这里的大树最高的有几十米,低的有两米多。主要剪树上的枯枝、小枝。剪枯枝是怕刮大风的时候,枯枝断了砸到游客。剪小枝是为了保护大枝,不至于分散养分。我们这里有上百棵高大树木,从现在到旺期要修剪完毕,还是很紧张的。每次我们剪出的树枝用卡车拉,也有60多车。”
吴燕东告诉记者,世界公园里有世界40个国家的109处著名古迹名胜的微缩景点,埃及金字塔、法国埃菲尔铁塔和巴黎圣母院、美国白宫、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意大利台地园、印度泰姬陵、中国的万里长城……好似小“联合国”。我们要根据各国的情况,尽量种植当地有特色的花卉品种,这就需要有几十种花卉。
记者随着吴燕东走到“特别乐历险城”前,看到职工们正在搬“恐龙”。吴燕东介绍:“这里是新开的声光电一体的穿越时空景点,很招游客喜欢,也是绿化的重点。”今春,世界公园将种植10万多株十几种花卉,可想工作量有多大。种植之后,还有施肥、撒农药、防止病虫害。许来福翻着地对记者说:“我们会用一个清新、舒适、美丽的环境迎接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迎接世界各地的游客。让游客漫步在世界公园,多少人周游世界的梦想,在这里变为现实。”
北京动物园饲养员
濒危的黔金丝猴 今春吃开怀
□通讯员 叶明霞 文/摄
3月31日早上6时50分,北京动物园金丝猴馆的猴舍内,传来哗哗的流水声。动物园饲养队杂食二班的饲养员刘连贵像往常一样拿着水管冲刷着金丝猴舍。
北京动物园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川、滇、黔三种金丝猴的动物园。“现在,这里有11只金丝猴,分住在5间猴舍。”3位饲养员就是“猴保姆”,承担饲喂、训练、清扫、展示等多项任务。
吃饭喽,刘连贵拿着取食器走进“阿静”和“石头”的兽舍,这是一对黔金丝猴,黔金丝猴的数量比大熊猫还少,仅有760只左右,属于世界极濒危物种。“阿静”和“石头”今年都是8岁,但来这里时,“石头”身体很弱,园里和饲养员都担心它能否存活,所以就给它起了个名字“石头”,希望它能坚强地生存下来。而母猴就按着它的出生地起名叫“阿静”了。
见到刘连贵,“阿静”立刻从2米高的木架上跃入他怀中,还用爪子翻起他的口袋,找它爱吃的红枣。石头也已馋相毕露,嘴里还发出“叽叽”的催促声。“石头”麻利地转动着取食器,“阿静”伸出爪子来抢从取食器中掉下的食物。“左手”一块苹果,“右手”半根香蕉,脚还按住一根黄瓜,嘴里“吧嗒吧嗒”地嚼着胡萝卜。这时候好玩的“奇奇”从铁网高处跳下来抓了两块爱吃的木瓜放进嘴里,又拿了半个苹果跑到一边玩去了。今年春天,金丝猴们的食欲很好,刘连贵说:“把每一只动物都饲养好了,为保护野生动物做了贡献,也能够给游客带来快乐。”
玉渊潭公园育樱人
樱花绽放前
她们将办公室搬进花房
□本报记者 邱勇 通讯员 章艳林 文/摄
如今正是玉渊潭公园每年一届的樱花节。每到初春,到玉渊潭公园踏青赏樱,已经成为北京市民和各地游客的传统项目。可又有多少游客知道,在那繁花似锦的背后,倾注的是玉渊潭公园几代育樱人的心血和汗水,是樱花育苗地普通而又勤劳的育樱师傅们用他们的精心关爱为早春的北京增添了一抹亮丽。
三月底,玉渊潭公园的樱花又如期盛开,如云似霞、宛如盛宴。这都是玉渊潭公园的育樱师傅陈春芸和她的徒弟卢月萍的功劳。在北京,要想让适应海洋性气候的樱花在3月底盛开在干旱且多风的北京,这绝非易事。为了让游客早日看到美丽的樱花,满足初春能够踏青赏花的情结,陈春芸师徒俩一入冬就开始忙活起来,从帮助搭建温室到挑选200余株樱花,从精心浇水到用心施肥,她们每天辗转奔波于几个大棚之间,细心观察每一株樱花的萌动状态和生长情况,认真记录棚内的温度、湿度,精心地呵护着每一株樱花苗的生长。热了、凉了,渴了、旱了,通风散热、增水保湿,她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这些樱花,一丝也不敢马虎。特别是在临近花期时,她们更是将办公室搬进了花房,交替值守,直到3月中旬樱花如期开放笑迎游客,她们才算完成年初的第一件任务。
陈春芸说:“樱花育苗说来简单,可从采种、播种到育苗;从施肥、浇水到打药;从换盆、嫁接到修剪,每一道工序都浸透着我们的汗水。给它们浇水不能用水管,只能用水壶。为了保证水分的适量,我们每天都要把手伸进上千个营养钵中,挨个感受土壤的湿度。为了避免小苗的根部被水管冲伤,15斤重的大壶,我们俩往往一提就是一天。”卢月萍说:“等把一圈水浇下来,已经40来岁的陈师傅长时间弯着的腰总是要缓好长时间才能直起来。”
陈春芸说:“樱花苗地里除了有育苗的任务,还承担着樱花苗木的驯化和养护。公园里可供游客观赏的樱花品种有20多个,而苗圃里有近30种。为防止病虫害影响樱花的正常生长,樱花苗木的治药工作,让我们颇费力气。”樱花节过后的5月份到10月底,她们就要一周一次的病虫害防治,每次要用药4至5车,每车150公斤,必须在上午9点前全部完成,这些工作都得靠陈春芸师徒俩一排排均匀的喷洒。陈春芸有着严重的颈椎病,发作时疼痛难忍,可是她从没因自己的身体原因多休息一天。干活时徒弟让她多歇会,可她总是心疼徒弟的孩子小,照顾孩子太累,让徒弟少干一些,而徒弟也从没有因为照顾孩子影响工作。
“昨日雪如花,今日花如雪。山樱如美人,红颜易消歇。”现在的玉渊潭公园,上千株早樱已进入了最佳观赏期,姿态婀娜的丝樱、纯净雅致的吉野、略施粉黛的山樱,一层层、一簇簇,铺天盖地的挤着、拥着,团聚在一起,缀满枝头。樱花,它在严冬后最先把春天的消息带给人们,一年又一年,花开花又落,陈春芸和卢月萍师徒俩的工作简单而又繁琐,枯燥无味而又其乐无穷,只有置身其中才能真正读懂这份工作的深层内涵。樱花是美丽的,比樱花更美的是繁花背后勤劳的育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