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5-03-28 作者: 来源:劳动午报

  怀柔区总工会经审部部长柴亚军
  父亲用土语教会我做人做事
  □本报记者 崔欣  文/摄
  提起自己已过世5年的父亲,柴亚军的眼前就会浮现他默默劳作的身影。“父亲沉默寡言,不太爱说话,跟我们交流的也很少,但从小对我们这几个孩子要求就很严格。我是家里的老幺,按理说应该是最受宠的,可父亲对我一点儿没有过娇惯,他用自己的方式和人生哲学教育我们。”
  最令柴亚军印象深刻的事情发生在他五岁的时候。那次,他的父亲正在院子里忙活着,而他在院子里跟邻居的小朋友玩耍。“邻居小朋友口袋里有很多瓜子,一边玩儿一边吃,我口袋空空,可嘴上很馋,就伸手跟小朋友要。等邻居小朋友回家了,父亲把我叫过来,让我伸出手,在我手上狠狠的打了三下,跟我说:‘以后不能再跟别人要东西吃,别的也不许要。以后凡是手心朝上跟别人要东西的事儿,提前都寻思寻思。’我当时没敢哭,但心里有怨恨,不就是要点儿吃的嘛,别的小朋友也跟我要啊。可后来我才明白,一个手心朝上的动作看似简单,但代表的是自己不努力,用自己的尊严换取不该得到的东西。”正是这次挨打的经历,使柴亚军在工作或生活中牢记一个道理——如果这件事自己能解决,决不求别人。
  已经当上怀柔区总工会经审部部长的他说,“有时我也埋怨。我就会想起父亲的那句话,‘眼是懒蛋,手是好汉’。”
  现在,柴亚军也已为人父。这个时候的他真正领悟到了父亲这个角色的重要。“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我还要向老父亲学习。也要把父亲的善良、勤劳,教给儿子,这就是传承。”
 
  中建二局退休职工王晋丽
  父亲,我们永远怀念您
  □本报记者 曹海英  文/摄
  父亲是1939年参加革命的抗日老战士,开始是林彪115师的一员,后来成为陈毅任总司令的华东野战军的一员。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给我们讲抗战打鬼子的故事。他还会让我们兄弟姐妹像军人一样排队站好,由他指挥并教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是父亲最爱唱的一首歌。
  往事并不如烟。在王晋丽心中,父亲是长辈但更是值得信赖的朋友。父亲没有家长制作风,喜欢和孩子沟通交流,所以我们有什么想法也愿意向他诉说。
  文革中,王晋丽和二哥就读的小学进驻了父亲单位的工宣队,使得这个学校与父亲的单位有了某种联系。时任公司经理的父亲被打成走资派到处批斗。一次学校里安排我和二哥所在两个班参加批斗父亲的大会。批斗会要喊口号,二哥怎么都不举手喊打倒父亲,王晋丽胆小则很不情愿地跟着大家举手。同学们指责二哥不喊口号并把矛头朝向我……中午回到家,王晋丽和二哥当着父亲的面哭了,二哥还表示下午不去参加继续进行的批斗会了。父亲平静地对他们说:“批斗会要去,口号也要喊,这一点要向你妈妈学习,不就是喊几句口号嘛,我倒不了。”
  如今回头看,王晋丽已经走过50多年人生路了,现在她可以自豪地对父亲说:“父亲,您放心吧,我没有让您老人家失望。”我还想代表兄弟姐妹说:“父亲,我们永远怀念您!”
 
  北京茂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庞磊
  追忆我们的好领导 好哥们
  □本报记者 陈曦  文/摄
  “他是我的好领导,好哥们,不久前得知他猝死的消息后,我非常震惊。现在,我特别想念他,怀念我们在一起工作、生活的日子。”北京茂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一项目部经理庞磊感慨地说,“他叫刘建洪,我们曾经在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一起工作过两年。”
  “当时,他是领馆的办公室主任,而我负责那里的物业工作,他是我的直接领导。他为人谦和,没有领导架子,而且工作能力很强。” 庞磊说。
  休斯敦总领馆的工作区域中,有一段走廊,是大家到会议厅和多功能厅的必经之地,但是每到下雨的日子,大家经过这里的时候都会格外担心,怕被淋湿,更重要的是,担心摔倒。
  刘建洪到任后,很快就发现了这一问题,立刻派人在走廊外加装了雨棚。“这个工程量不大,却说明他非常善于观察,而且一旦发现问题,会在第一时间解决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对我启发很大。”庞磊说。
  刘建洪是毕业于北大政治与行政管理专业的高材生,在外交部工作多年,曾经被派驻在香港、荷兰等很多地区和国家工作过,但他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不仅通过书籍和网站主动学习,还积极帮助身边的同事,达成学习愿望。
  除了工作,私下刘建洪也很关心同事们的生活。“尤其是过年过节的时候。平时他也会经常找机会跟我们聊天,帮我们舒缓情绪。”庞磊说。
 
  ■专家观点
  弘扬劳动精神
  缅怀先辈
  □杨冬梅 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工会学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劳动的内涵和外延还会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但劳动光荣,则是永恒的,不可改变的。因此,在今天“劳动最光荣”依然是一句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口号,依然是全社会需要大力倡导的一种信念。
  “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这首质朴的《劳动最光荣》曾是几代人内心共同美好的记忆。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国工人阶级以自己勤劳的双手,践行着“劳动最光荣”这一最为朴素的真理,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而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一代又一代的劳动模范,则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展示了中国工人的风采。
  在革命战争年代,赵占魁、吴运铎、甄荣典等劳动模范,以“新的劳动态度对待新的劳动”,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全力支援前线斗争。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邓稼先、时传祥、张秉贵等一大批先进模范,响应党的号召,带动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孔祥瑞、窦铁成、王启明、吴登云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带动群众锐意进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今天,我们重温往昔,缅怀先辈,就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时代新风,让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都懂得并践行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真理;就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让劳模精神成为受推崇的精神品格,让一代又一代的劳动模范成为全社会尊崇和学习的楷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