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沈醉由战犯改为起义将领
■上世纪三十年代丁玲被特务抓走
■沈醉证实丁玲未叛变
■政协会上丁玲肯定沈醉的《我这三十年》
沈醉两救丁玲
热播电视剧《我的绝密生涯》改编自沈醉的长篇纪实文学《我的特务生涯》。剧中的一些情节来自《我的特务生涯》。沈醉是国民党陆军中将,是军统云南站站长。1949年12月9日他与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原参加云南起义,协助卢汉逮捕在昆明的多数特务。1980年,有关方面调查证实,沈醉在卢汉起义通电上签字,发表了起义广播,并亲笔颁布命令,要下属特务组织上交特务器材并到指定地点报到。根据党的政策,沈醉由战犯改为起义将领,享受副部级待遇,并连续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在沈醉的有生之年中,他与著名作家丁玲有一段由仇敌变为朋友的,富有戏剧性的小插曲。上世纪三十年代,沈醉是军统驻上海的组长。丁玲住在法租界,他们这个组有十几个人,其中有两、三个人专门负责盯视丁玲。那时丁玲是有名的青年女作家,又是左联成员。在读者中,特别是一些进步青年读者中间影响很大,所以国民党很注意她,很恨她。但是沈醉不知道她是不是共产党,也不知道她在左联里边的具体职务,监视她的目的就是掌握这些情况,在适当的时机逮捕她,破坏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后来,丁玲被中统抓走了。
在“文革”期间,由于沈醉的特殊身份,大量所谓“专案组”找他外调。5年间写过一千多份证明材料。其中,有让他写不利于丁玲的证明材料。但他懂得,一份材料关系到一个人的政治生命。决不能再像解放前那样,无中生有,干伤天害理的事情。这是他的进步,也是他认真改造的成果。沈醉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险些害了丁玲,却又在“文革”期间,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下帮了丁玲。他以自己的功,弥补了自己的过。这是一救丁玲。
粉碎“四人帮”后,很长一段时间丁玲的所谓历史问题没有解决。文艺界有的高层人士坚持认为丁玲被捕后有变节行为。调查人员向沈醉求证。沈醉感到难以理解,他说,“丁玲同志未被杀害,绝不是因为她自首、叛变。她如果自首叛变,我们这些人不会不知道。她没被处死,完全是因为她的名望,她的影响很大。是蔡元培、宋庆龄、鲁迅这些著名人士的援救,还有外国人声援。国民党反动派怕把事情闹大,不好收拾。我真不明白,解放后,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她怎么还为了历史问题吃了那么多苦头?”
之后,沈醉给丁玲写了一封信寄到丁玲家中,但丁玲此时不在北京,她应厦门大学之邀,正在鼓浪屿疗养。丁玲回到家中后读了沈醉的信,知道了一些过去并不知晓的事情,这对于她的长篇回忆录《魍魉世界——南京囚居回忆》有所帮助。很快,她又看到了中组部《关于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文件澄清了有关她在南京被捕那一段历史的种种谣言,彻底地还她一个清白。这是二救丁玲。
沈醉曾说:“我非常感谢丁玲,她在政协会上发言,谈《我这三十年》这本书,使我得到解脱,得到理解,我很感激她。”如今,两位老人都已作古,但他们由仇敌变为朋友的这一段交往,成为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小插曲,流入浩瀚的历史中。
摘自《党史文苑》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掠夺占领区的文物
盟军成立古迹卫士
搜寻德军所劫珍宝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掠夺了大量占领区的文物。二战后期,同盟国专门成立了一个“遗迹、艺术珍品和档案”组织,负责寻找、恢复、归还和保存好欧洲的文化艺术遗迹。由于任务的特殊性,该组织成员被授予“古迹卫士”称号。
“古迹卫士”有300多人,由盟军中男女军人组成,其中以美军居多。这些军人基本上是从军的文化史专家、博物馆馆员、艺术家、建筑设计师等特殊人才。“古迹卫士”的主要工作地点在德国,他们需要根据蛛丝马迹找到被纳粹掠夺走的艺术品,保护好它们,并归还给原主人。
“古迹卫士”负责人之一詹姆斯·洛米尔。来到慕尼黑后,洛米尔带着德语娴熟的人,一起去监狱拜访希特勒的专职摄影师海因里希·霍夫曼。从霍夫曼处得到一些线索。他们还一起去巴伐利亚希特勒的“鹰巢”附近,在那里找到纳粹空军元帅戈林掠夺的满满一火车艺术珍品。
在新天鹅堡有满屋子珍宝。纳粹用新天鹅堡储藏掠夺来的艺术品和珠宝,超过6000件文物汇聚于此,其中大部分是纳粹主义理论家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指使人从法国犹太人手中窃取的。这批珍宝还有一个详细清单,列明了从公共、私人处征集来的具体情况。
“古迹卫士”在德国、奥地利境内发现一系列矿洞,矿洞里储藏着纳粹劫掠的珍宝。在那里,他们找到了法国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极为宝贵的彩色玻璃窗棂。这些玻璃窗棂最早的是13世纪的,战争初期保存在法国南部,后来被分装在73个箱子里运到德国。搞清原委后,“古迹卫士”将这些珍贵的玻璃窗从地下拉出来,装上汽车,运回法国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前后耗时将近两个月。
“古迹卫士”发现的宝藏中最引人赞叹的是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埃及女王纳芙蒂蒂的彩色半身像。希特勒特别喜欢它,曾希望将它放在他梦幻中的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战争到来时,半身像先被藏到一个车站的防空掩体里,后来被保藏到盐矿矿山里。
“古迹卫士”找到的这些宝物,有的被希特勒等纳粹上层赏玩、收藏过,有的流落在外,很多进了黑市,不少到了普通德国家庭中。1945年,“古迹卫士”在德国一个矿山里找到法国画家爱德华·马奈的作品《在温室里》。
摘自人民网
60多年前
农民纷纷加入合作社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全国各地开始普遍发展互助组和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至1952年底,互助组已发展到810万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600多个。
儿童列队
欢迎美国考察团
这是美国人拍摄的中国抗战军民的历史照片。在这些历史照片里,能够看出八路军透着“土”的气息。不过,这支农民武装却用简陋的武器一直坚持对日斗争!这是其中一张照片。儿童在根据地欢迎美国考察团。
骑马的人
与蒸汽机车赛跑
工业革命时期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使人们有了超越自然的自信。但是,最初的人们还是不相信蒸汽机车能跑得过骑马。
特立独行的独轮车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尤其是法国人想象力更加大胆,他们制作了这样的独轮车。行驶在公路上,是不是特立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