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莫言:贾平凹曾骑车接我
举着写我名字的皮包
■因为一篇散文,莫言知道了贾平凹
■因为一封电报,莫言了解了贾平凹
■因为一些作品,他们成为一生的朋友
几年前,我曾经在日本读过一篇给日本人做教材的散文,就是贾平凹先生写的,他写的是关于名字的问题。1986年的夏天,他突然接到了一个叫莫言的人从新疆拍来的电报,让去迎接他。当时我跟他素不相识,没有任何交往,但是,我们被困在兰州,要在西安落一下,找不到一个熟人。后来我说试一下,给贾平凹拍封电报,写陕西省作家协会贾平凹收。
火车晚点四个多小时,到广场一看已经没有人了,我们几个同学在广场上转了一圈,喊贾平凹的名字也喊不到人,后来他们说你别在那儿自作多情了,你也不认识人家、也没有任何交往,人家凭什么接了莫名其妙的电报就跑这么远来接你呢?后来我觉得大家说得对。但是过了许多年之后,我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平凹真去接我了,他骑自行车去接我,举了一个皮包,皮包上写了两个字——“莫言”,到处问,却没人回答他。这真是一段佳话。我知道后也在想,换到我身上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我根本不认识这个人,干吗要接他?而且在广场转了很长时间。所以,我觉得欠了平凹一顿饭。
平凹先生在陕西作家、甚至在中国作家里,在他这个级别的、这个年龄段的作家里,是出国最少的一个,他出了寥寥无几的几次国,而我们前几年经常一年出去五六次,最多的时候一年出去八九次。平凹兄在陕西作家里面是出省最少的,他来北京的大学都是屈指可数。而我们这几年,可能全国起码1/3的大学都到过了。平凹先生出国少、出省少、应酬少,但是一直在闷头写作,所以,他的作品最多,作品的质量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准,而且在不断地否定自己。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近40年的时间里,他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在各个方面、各种文体都有创造性的贡献。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如果把贾平凹漏掉,那是不可想象的。
实际上,作为他的朋友兼他的读者,我出道要比他晚好几年,当年读他的《满月儿》《商州》那些大散文就感到受益匪浅。我的名字叫莫言,但实际上讲话很多,废话更多;平凹先生不叫莫言,他的讲话真少,但是名言很多。我记住他两段名言,一段是关于男人的装饰问题,他说男人不要穿新衣服,男人关键在两个地方,一个是脚、一个是头,把皮鞋擦亮、把头发梳光就可以出门了,这让我们当年这些买不起衣服的人很受益,先买双新皮鞋,然后买一盒发蜡,出门把头发抹光、把皮鞋擦亮,就感觉到上下光彩照人了。
另外,平凹也讲过关于他的普通话的问题,平凹先生曾说,毛主席讲普通话吗?周总理讲普通话吗?他们都不讲普通话。所以,从这一点上说,我们也可以证明贾平凹先生是伟大的作家,因为他也不讲普通话。
摘自《山西日报》
神秘电台
40年不断发信号
内容至今无人破解
俄罗斯有一个神秘的短波无线电台,在近40年时间里持续向外界发送单调的“嗡嗡声”,至今无人能破解信号里暗含的消息。在某一天,刺耳的嗡嗡声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人声。“U-V-B-7-6”,一个浓重的俄罗斯口音读出了一系列代码。停顿了一下之后,嗡嗡声又响了起来。
这一呼号为“UVB-76”的神秘电台自70年代起开始发送信号,后来呼号改为“MDZhB”,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听众。但无人知晓电台的作用,也没有人知道广播的内容。尽管电台的声音在40年间略有变化,但是持续的嗡嗡声一直没变,只有偶尔几次被人声打断,似乎是在读出一串信息。
如今,电台每分钟发出25次嗡嗡声,每次声音持续不到1秒,随后是停顿,然后再次响起,似乎从不停止。声音频率是4625千赫,地球上的任何人都可以听到。
有猜测说,电台用于间谍之间的秘密联系,它的信号从未受到过干扰和拦截。在几十年间,电台的嗡嗡声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迹象显示何时再会有人声出现。这一电台此前发出过报时信号,每小时之初会有一分钟长度的、两种声调的嗡嗡声,但是报时信号在2010年6月戛然而止。
有意思的是,这一电台会在数月或数年后重复同样的信号。2011年1月26日,电台发出了“ILOTICIN 36 19 69 46”的人声,在2011年5月11日,同样的声音再次响起。在2010年之后,每隔几周就会出现一次人声,而且总在发生重大事件前后。2014年3月18日,在克里米亚投票加入俄罗斯之后不到24小时,电台发出了“T-E-R-R-A-K-O-T-A. Mikhail Dimitri Zhenya Boris (电台呼号). Mikhail Dmitri Zhenya Boris. 81 26 T-E-R-R-A-K-O-T-A.”的人声。
有传言称,电台是前苏联死去的人遗留的交换器,还有人说这是外星人的密语,至今依旧未能破解电台的信号传达了何种信息。
摘自 中国新闻网
■看天下
阿根廷小镇遭洪水淹没
近30年后重见天日
原本是阿根廷湖边度假胜地的埃佩昆,1985年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雨,使湖堤坝崩塌,决堤的湖水淹没了整个小镇。然而近年来随着洪水渐渐退去,这座被淹没长达30年之久的小镇终于又重见天日——有望再次成为旅游热点。
重见天日的小镇,看上去就像是经历了世界末日一般荒芜萧条,随处可见散乱发霉的旧家具。这里也成为很多电影世界末日的取景地点。
美国一灯泡长明113年
入选吉尼斯纪录
利弗摩尔消防局这个灯泡首次亮起的具体日期虽然已无法考证,但已被周围人认定是6月18日。从那时起,除去仅有的几次停电,在过去113年中,这个灯泡熄灭只有两次。
为了确保灯泡不被弄坏,40年前的那次换灯泡行动,直接启用警车和消防车全程护送,避免灯泡损坏。这个百年灯泡已经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世界上长明时间最长的灯泡。
日本推出水晶马桶:
镶万颗水晶价格超50万
日本建材与住宅设备巨头骊住公司22日公开展示了一款表面镶嵌了多达7.5万颗水晶的马桶。这款马桶本身并不对外出售,其参考价格为约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2万元)。
会上展示的水晶马桶较之上一代约增加了3000颗水晶。据骊住公司介绍,2014年正好是日本温水冲洗马桶登场50周年。此时展出这个马桶,颇具纪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