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被称为中国“泰坦尼克号”
■太平轮与建元轮相撞
■澳大利亚军舰救36人
■罹难者中有一些名流
太平洋上“太平轮”不太平
超载 渎职 致千人死亡
12月2日,吴宇森执导的电影《太平轮》(上)公映。电影以发生于1949年1月由大陆驶往台湾的中联轮船公司“太平”号定期客货轮海难事件为背景,再次被记忆唤醒了65年前这起惨烈的海难事件。这艘被称为是中国的“泰坦尼克号”是如何在东海冰冷的海面沉没的呢?
太平轮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运输货轮,载重量2050吨,排水量2.489总吨,载客500多人。自1948年7月14日,中联公司以每月7000美元租金,向太平船坞公司租来,航行于上海、基隆。1949年1月,通过太平轮逃往台湾的主要是商人、游客、眷属和公务人员。在沉船事件中罹难者有一些名流,如当时山西省主席邱仰浚一家,辽宁省主席徐箴一家,袁世凯之孙袁家艺,海南岛司令王毅将军,总统府机要室主任毛庆祥之子,蒋经国留俄时期好友俞季虞,天才音乐家、南京国立音乐学院院长吴伯超,还有神探李昌钰之父,龚如心之父。他们都登上太平轮,离开上海去台湾。当时从上海逃往台湾的船票一票难求,黄牛票是正常票价的数倍,但还是一抢而空,于是客满与超载成了常态。出事当天,“全船无一空地,非货即人”,最终实际登船人数远超千人。另载有600吨钢条、印刷器材与白报纸100多吨、中央银行重要文件1000多箱、国民党档案、迪化街订购的南北货等。预计下午4时出发,因等待装运中央银行的一批银元,故延至6时启航。
1949年1月27日(除夕前一天)半夜,为在戒严前出吴淞口,太平轮怕军方拦截超载,一路不点灯,不鸣笛,最后还改变航线。临近年关,自感终于幸运离开上海的乘客,在船上吃喝、打牌,已经沉浸在了过年的喜悦中。晚上11时45分,再过几分钟就是除夕了,太平轮迎面撞到从基隆开出的建元轮,吨位较小的建元轮马上下沉。太平轮只是微微的震了一下,在最初几分钟似乎安然无恙,甚至还救起了建元轮的不少船员。但就在所有人放下防备的十分钟后,由于钢条过重吃水前舱率先入水,然后船身一面倒下,太平轮起初想往附近岛屿靠岸,可最晚不过“十二点半的光景就沉了”,海上漆黑一片,宛如人间炼狱。
“太平轮”沉没后不久,澳大利亚海军英制部落级驱逐舰“瓦拉孟加”号正好途经海难现场,立即展开救援,从海中救出“太平轮”和“建元轮”落水人员36人,最终死者千人。
据生还者,太平轮厨师张顺来说,大副、二副们当晚喝酒赌钱。理应接班的三副却并未到岗,驾驶舱轮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海面上,太平轮连桅杆上的信号灯也未燃点,以至呈直角与货船建元轮相撞。两艘轮船相撞后,船长以及船员最初并未在意,也未发现船舱进水。路过事发海域的盛京轮在撞船几分钟后收到建元轮发出的求救信号,盛京轮询问太平轮是否需要救援时,太平轮船长给出的回复是:一切都好。于是,盛京轮开走了。仅仅几分钟后,船长就接到了旅客的急报:下舱发现有进水现象。随后,太平轮试图自救,踉踉跄跄开了大约不到20分钟,就再也承受不住从舱底不断涌入的海水,整个船体轰然沉没,连救生艇也未来得及放下。
生还者周侣云女士在写给父母的信上说:“船上的人因为慌了,大家都挤在救生船上,船主毫不管事,结果救生船并未放下水,等到船倾斜的时候,救生船还尚未放下水,绳子用刀也割不动。一会儿,我们觉得脚下全是水,忽然水到半身,再忽然船就完全沉下去了……”
摘自人民网
■二战中“鬼魅部队”由歌手、插画家、音效师、电台播音员组成
■他们总共演20次“瞒天过海”的好戏
挽救3万名美国士兵
二战中,曾有一支由歌手、插画家、音效师、电台播音员组成的秘密部队。他们用演技和创造力一次次让德军受到“惊吓”。他们最有效的武器是艺术,工作是愚弄希特勒。他们被称为“鬼魅部队”。从1944年初加入战斗到二战结束,他们总共演20次“瞒天过海”的好戏,挽救3万名美国士兵。他们从未露出“庐山真面目”,参战的其他士兵对此都一无所知。
1944年1月,这些人从纽约和费城的艺术院校应征入伍。他们的方法包括布置充气坦克,使用500磅重的扩音器播放军队集结声音,以及一些假的无线电报。
从诺曼底登陆到阿登战役,他们进行了多场逼真的“军事演出”。他们最成功的一次演出是在二战结束前不久。当时德军已退守国内,凭借莱茵河顽抗。美国第9集团军准备渡莱茵河深入德国作战。只有1100名士兵的第23部队是吸引德军的注意力,分散其防守力量。第23部队需伪装成第30师和第79师,约有3万人。他们将真坦克和充气坦克混在一起,制造大军压境假象迷惑德军。他们的假侦察机甚至骗过自己人。一些美国飞行员试图把飞机停在这些假飞机旁边。他们的逼真演出帮助盟军的先头部队顺利渡过莱茵河,几乎没有遇到德军的抵抗。
他们经常伪装成其他部队。在城里休假的时候,他们的坦克上会画上假番号,或者缝上假徽章,从而躲避间谍的刺探。1945年7月,“鬼魅部队”返回国内。9月15日,就地解散。
摘自网易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