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专题

2014-10-18 作者: 来源:劳动午报



  兄弟情
  拆迁钱可以分,感情不能分
  龙潭街道华城社区居委会  郝丽霞
  声音洪亮、干脆,往那一坐、一张嘴就是老大的范儿。郝丽霞眯起眼睛笑着说:“我爱人是兄弟中的老大,我是长嫂。”郝丽霞的爱人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一共五个人。后来这五个人都分别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慢慢的都有了自己的孩子。
  就拿拆迁的问题来说,郝丽霞就跟爱人说了一个原则:“只要兄弟姐妹们满意了咱们就签协议。咱不能因为房子,跟兄弟姐妹们闹翻了。”
  最终事情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每家都有了一套房子。尽管郝丽霞的儿子已经成人,她也想为孩子准备一套婚房,但是为了家和,她没有一丝怨言。“拆迁钱可以分,兄弟姐妹感情不能分。”郝丽霞掷地有声地说。
  同样在郝丽霞婆婆去世之后,再次涉及到遗产问题时,作为长兄长嫂的郝丽霞夫妇依旧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这之前,我们家有一段也遇到了困难。当时我刚到社区工作,工资不高,没有房子住,我们就选择了租房,并没有跟婆婆住一起,尽管说当时婆婆一个人住一套两居室,就是怕兄弟姐妹们误会。”郝丽霞说。
  婆媳情
  在婆婆病床前照顾了三个月
  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副主任 刘艳俊
  “妈,我来洗碗吧,您歇会。”刘艳俊说,“你别管了,上了一天班这么辛苦,去辅导孩子做作业吧,碗还是我来洗。”婆婆攥着碗,始终不让刘艳俊帮忙。
  身体一直很好的婆婆在2010年患了一场大病,尽管现在身体恢复的非常好,但对于婆婆的身体状况,刘艳俊始终不敢怠慢。“2010年1月28日,我这辈子都会记住这一天,那天既是我的30岁生日,又是我婆婆动手术的日子。”刘艳俊说。
  作为家庭中唯一一个学医的,与医生一起为婆婆制定医疗方案,帮助婆婆恢复身体等问题自然而然的落在了刘艳俊的头上。
  为了能够在手术中快速做决定,她一直守在手术室外;为了能够让婆婆尽快恢复,她让婆婆住到了采光条件更好的楼上,自己却主动搬到楼下;为了能让婆婆吃到可口的饭菜,她专门制定病人食谱,让婆婆在饮食中得到营养。就这样,在她和家人的一起努力下,婆婆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的提升。
  经过这件事儿之后,刘艳俊便成了家庭中的保健医生,并且成了家中的“大拿”,每当有重要的事情,公婆和爷爷都会听取她的意见和建议,并让她替家庭做决定。
  在刘艳俊看来,这不但有自己的努力,更有公婆的开明。
  夫妻情
  老袁是分担我痛苦的那个人
  北京京仪敬业电工科技有限公司 李海燕
  李海燕与他家的“老袁”曾经是时代流行的“剩男剩女”。他们在这个时代流行的交友网站相识、相恋,又经历了这个时代流行的“闪婚”,5个月订婚,8个月领证。在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的那天,他们领取了结婚证。但是,他们并不是什么都跟着时代走。李海燕说:“我们没有经历这个时代同样流行的‘闪离’。”
  认识李海燕的人,都知道常被挂在她嘴边上的“我家老袁”、“我闺女”。这是因为“一人有一个幸福,加在一起,就变成二个幸福。老爸老妈就是给我第一份幸福的人,我家老袁就是让我感到加倍幸福的那个人,而闺女,让我们的幸福直接N次方。”李海燕说。婚后的二人世界三年多,实现了1+1>2,迎来了闺女的降生。父母从老家过来帮他们带孩子。至今,结婚快6年了,李海燕说:“我很高兴,我们的感情没有被柴米油盐酱醋茶埋没,我还能感受到他像当初一样地爱我,以及,爱我们的家;我们还像刚认识时一样,能够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相互娱乐。家里欢声笑语不断。并且,他一直信守着当初娶我时给我的承诺:权利减半,义务加倍,工资全交,剩饭全包。”
  他们都是普通上班一族。和大多数普通中国老百姓一样,结婚的时候双方家长给凑的首付,他们自己还月供,在城边上,近郊区,买了一套二室一厅的小房子,虽然远一点,地铁很方便,虽然小一点,也够住了。记得刚买了房的那些日子,生活过得有些拮据,老袁自己什么都不舍得买,但是每一个大小节日都不忘给我买一个小礼物,虽然只不过是一盒巧克力,或者一个毛绒玩具。然后李海燕就会高高兴兴地拿到单位去显摆一圈,和所有人分享她的幸福。这个习惯老袁一直保持得很好。老袁的工作经常需要加班,他们一家三口在一起过周末或假期的机会非常有限,以致于他们要拍一张全家福都非常困难。“他因此觉得对我们有所亏欠,只要在家的时候,就全心全意地为我们母女俩服务。”李海燕说。
  “房子不是家,有爱才有家。每个工作日我们在外面奔波,老人帮着看孩子,回到家,父母已经给准备好热饭热菜。有父母在身边,经常感觉自己其实还没有长大,还可以像小时候一样,被小心呵护。一人有一个痛苦,一起分担,痛苦就只剩下一半。我家老袁就是分担我痛苦的那个人,而闺女,总是能够让我忘掉所有的不愉快。”李海燕说。
  “我叫袁诗茉,两岁啦,很高兴认识大家,希望大家喜欢我。”以前,李海燕不知道,两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是这样的。她可以清晰地告诉你,她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去哪里,想和谁一起,会自己捧着小碗小勺吃饭不用大人喂。晚上到点放床上可以自己入睡,而不用像以前要又唱又拍哄很长时间,会踮起脚尖够桌上各种你不让她拿的东西,当感觉到被赞许时会主动说:“茉茉大孩子啦”,意识到惹你生气了会主动说:“对不起,我错了”。她可以在我每天下班到家敲门时跑过来开门,并且说:“妈妈好,妈妈辛苦啦”。她可以背很多唐诗和儿歌,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和数字,可以和大人完成一些简单的交流。孩子的成长过程带给我太多惊喜和感动,如果说有遗憾,就是生得太晚了,早生早开心。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