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纪念】回访那些人
时亮:爷爷和父亲的精神,激励着我做好每一件事
时亮是著名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的孙子、北京市总工会原副主席时纯利的儿子。6月14日,《劳动者周末》在父亲节时出版了专题《楷模父亲——独家专访时传祥之孙时亮,三代传承,两代人的回忆》。 时亮回忆了爷爷、父亲生前的事迹,以及对自己学习工作的影响。时亮看了这期报纸之后,在接受记者回访时表示,文章写出爷爷和父亲的精神,母亲和亲戚朋友看到这篇文章之后,很感动,又把他们带回了过去的岁月,回忆起往事。
在这篇文章里,时亮回忆了爷爷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悲惨的经历。新中国成立之后,当家做主的自豪,勤劳质朴,艰苦奋斗的一生,并且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同时,时亮也回忆了父亲是怎样继承爷爷的遗嘱,接过爷爷的班,当上环卫工人,同样取得了突出成绩,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工作者,被推选为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时亮拿着这期报纸对记者说:“爷爷提出的‘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和父亲的‘多做点事情心里踏实’的精神影响了几代人,也影响着我。虽然我现在没有从事环卫,但是,爷爷和父亲的精神激励着我做好每一件工作。”时亮高中毕业后,没有考大学。他说:“我受姥爷的影响,非常喜欢做饭,我报考了炊事学校,当上了一名厨师,这一干就是几年。之后,我又想干其它行业,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又从事了保卫工作。父亲总觉得爷爷在引领着父亲,父亲也就有着使不完的劲。而现在我每做一件事情,也感觉父亲在引领着我,我学有榜样,就是爷爷和父亲。我也要向他们学习怎样工作、怎样做人,不能给他们丢脸。”现在, 时亮正进修安全保卫方面的知识。他是在学习之余接受记者采访的。他说:“这是我再次补充能量,趁着还年轻,这是学习新的知识的机会,用新的知识指导我的工作。这样的机会不能错过。我也会以优异的成绩向爷爷和父亲汇报,也会报答单位给我提供的机会。”
崔跃:虽然报纸介绍的是我但给环卫工人提高了士气
在1月10日的《劳动者周末》的“情怀”版面上刊登了题为《崔跃:要做一辈子环卫工人》的报道。
报道通过一组图片和文字介绍了崔跃在1971年初中毕业后,冲破世俗观念到当时东城区城建管理局清洁队做掏粪工人,由于他工作突出,当选为中共十二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届执行委员,连续三届北京市政协委员,获全国园林环卫系统劳动模范,连续两次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称号的不平凡的经历,并且受邓小平接见,表示要做一辈子环卫工人。在他46岁时激流勇退。退休后,崔跃依然没有忘却对邓小平同志的承诺,成立了北京环连环保洁服务有限公司。他告诉职工,要坚持奉行“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
这篇报道刊登后在环卫工人中引起共鸣。记者在回访崔跃时,他对记者说:“这篇报道虽然介绍的是我,但是,给我们环卫工人提高了士气,鼓舞了干劲。只要你做得好,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环卫工人奉行‘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成为城市的美容师,应该值得尊重。可是现在还有看不起环卫工人的现象,说明这些人对环卫工人不了解。我们的媒体要多报道环卫工人辛勤工作的事迹,让人们了解环卫工人,从而尊重环卫工人。”
陈宗桓:分享我们的美好回忆
去年底,《劳动者周末》刊登了《是我们建设了毛主席纪念堂》的记者专访报道。报道中有我和其他几位建设者的往事回忆,有我和老同事皓首相逢的照片。
随后,一些同事、同学、朋友纷纷来电相告,包括《北京日报》的资深媒体人刘庭昭同志。他们是看了《劳动者周末》才为我高兴的。同样,我也高兴,让读者分享了我的美好回忆,知道了当年劳动者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的建设史实。
我已经年过花甲。人在老之已至的时候,经常怀旧、回忆,这似乎成了退休生活的一部分。像参加毛主席纪念堂建设这类的往事很是撩人心思、摇曳心绪,有时摇曳的令人心神愉悦,也有时令人心神黯然。愉悦的是我的职业人生没有虚度年华,没有错过将青春献给艰苦奋斗建设祖国的机会;黯然的是翻看毛主席纪念堂工地的老照片,其中两位同期的同事,不到60岁,已然驾鹤西行了。
希望《劳动者周末》给诚实劳动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回顾历史,表达思想,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多做贡献。可经常组织老同志回忆建设历史的专访文章。也可组织叙述已经消失或将要消失的技术工艺和材料设备的专访,像讲古代建筑“鱼抬梁”的故事一样。总之,就是讲好劳动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