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劳动者周末 > 正文

【周年纪念】回首那些事

2014-10-11 作者: 来源:劳动午报

  桂育鹏:我这岁数还被关注让人感到当劳模光荣

  在《劳动者周末》五一的特刊中,以宝“刀”未老,大鹏仍在展翅为题,报道了北京市技术交流中心原总工程师桂育鹏的事迹。他是这期专刊中年龄最大的劳模,也是最早的劳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劳模。之后,《劳动者周末》又报道了他与全国总工会原主席倪志福的情缘,以及他参加的技术交流活动。
  今年5月是桂育鹏80岁的寿辰。桂育鹏对记者说:“我的劳动之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25年是做工人,后25年是当总工。”桂老从14岁进厂学徒到现在,已经从事了六十多年的金属切削刀具研究开发。他在当时被称为“刀具大王”。他针对生产和科研工作中的难题,实现了600多项技术革新及发明创造,其中有11项国家专利。上世纪五十年代,他曾与倪志福等劳动模范发起了北京市职工技术交流活动。1954年,年仅20岁的桂育鹏就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他是当时北京市劳模史上最年轻的劳模。这个纪录至今没有被打破。随后他在1955年、1959年、1981年又三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6年、1959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可以说桂老是“劳模专业户”。
  当记者带着报纸回访桂育鹏时,他说:“我没有你们的报纸,也不知道在哪里能够买到你们的报纸。我是从一位邻居那里得知你们的报纸刊登了我的事迹,我很高兴,也很感谢。我这么大岁数了你们还关注。现在,介绍劳模事迹的报纸不多了,介绍技术能手的报纸就更少了。你们应该加大劳模和技术能手的报道力度,让人们感觉到当劳模光荣,当技术能手荣耀。”
 
  方秋子:报道主流应该是普通职工
  对于首发集团京沈路分公司收费员,北京最年轻的劳模方秋子,《劳动者周末》有三个栏目对她进行了报道,分别是“五一特刊”、“约求对手”和“职工达人”,表现了方秋子在四个方面的特殊本领。在记者对方秋子的回访中,她对这三篇报道表示了感谢。
  方秋子在工作中从“微笑”开始,努力做到“上岗工作一分钟,微笑服务六十秒”,将自己最美、最真诚的服务带给每位司机,由此打造了“秋子服务”品牌,“秋子服务”也成为了北京高速路收费站一道靓丽的风景。
  方秋子拿着刊登她的事迹的这期报纸对记者说:“报道刊登后,在我们内部引起了很大反响,我们也增加这期报纸的份数。这说明职工还是非常喜欢看《劳动者周末》的。在职工中有很多普普通通的事情,他们在平凡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需要我们用不同的形式大力地宣传这些普通劳动者,让他们成为学习的典范。”
 
  宁炜:报道让同事看我跟马布里一样牛
  能参加《劳动者周末》的五一特刊我心里很激动。我还是第一次上报纸呢,报纸登出后,我们单位领导特别重视,为了这件事情特意把印有我事迹的那篇文章,放在了一楼员工通道的橱窗里。让全体员工向我学习。
  我觉得我们建国饭店的每一位员工如果遇见了同样的事情也一定会挺身而出的。单位领导很重视我的事情,还把我发展为饭店后备人才并推荐我参加首旅集团最美首旅人的评选。
  同事们也给予了我肯定。他们经常和我聊天让我给他们讲那天发生的事情经过,听完后都很佩服我能在第一时间冲上去在别人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伸出援手。现在同事有时开玩笑叫我“好市民”。有时同事对新来的实习生说:“你们也要向好市民学习啊。”还把我的事迹讲给他们听。他们听了都很惊讶。有的同事还对我说:“有了好市民在身边我们有安全感了。”甚至有的同事说你取得的荣誉就像带领北京金隅篮球队获得两次全国总冠军的美国外援马布里一样的牛,“马布里是北京荣誉市民。你是好市民啊,真牛!”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