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文娱 > 正文

■《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连载(之十二)如何准确诊断抑郁症

2015-09-22 作者:□张进 来源:

 
  【编者按】本文作者张进是一位资深媒体人,现任财新传媒编委、《中国改革》杂志执行总编辑。三年前,他得了抑郁症,病愈后自学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结合自身体验写下《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这本书。该书即将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本报先期连载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准确诊断,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合力。
  对病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直面现实,对医生如实交代症状。
  病人该怎么办?
  有一个朋友,一次见到我,向我诉说失眠、焦虑、没有胃口,做事提不起精神。我说:“我看你是焦虑伴抑郁,去看看医生吧。”
  半年后再见她,骨瘦如柴,面色灰暗。这次,她述说经常彻夜不眠,几乎吃不下饭,觉得生趣全无。我警告她:“你现在不是焦虑伴抑郁,而是抑郁伴焦虑了。不要再耽搁,赶紧去看医生。”
  后来,我隔两天就催问她去看病没有。她今天推明天,这周推下周,实在推不过,去了医院。一走出医院就给我打电话,高兴地说:“医生说,没事,不用吃药。”
  谁愿意有事、吃药呢?我也放了心。孰料,隔了两三个月,又接到她电话,语调惊惶,语速迟缓,语多悲苦。我大惊,详细问过她,急了:“你现在应该到抑郁症中度了!上次医生为什么说你没事?他到底怎么说的?”她嗫嚅。我追问:“你怎么和医生说的?你说了你有自杀意念吗?”她答:“没有。”
  我明白了:出于对精神疾病的抗拒心理,她向医生隐瞒或淡化了关键症状,造成误诊。
  与此迥异,是病人滔滔不绝,说得太多,掩盖了关键症状。
  中国有病历记载的抑郁症病人约3000万人,而精神科医生严重缺乏,目前只有2万人,缺口40万人。病人太多,医生太少,专业医院医生分配给一个病人的就诊时间,也就5到10分钟。病人应该在这宝贵的时间里,抓住重点叙述病情;不要在细枝末节上喋喋不休,误导医生。
  我曾看到一位病人投诉他的医生“态度不好”,理由是他在诉说时,医生屡屡打断他的话:“拣重要的说!”——医生的态度可能让病人难以接受,可是,医生分配给每位病人的时间就那么多,病人无效的陈述,耽误自己,也会占用其他病人的时间。
  我在看病时,深知这5分钟的珍贵,事先是要做功课的。我会列一个书面提纲,先概述主要病情,只谈事实,不谈感想(医生没有空闲听病人诉苦);如果还有时间,再按照重要性次序抓紧提问,能问几个是几个。直到医生把病历塞到我手里做送客状,嘴里喊:“下一个——”这时,我知道自己该停止了。(待续)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