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体育 > 正文

东城探讨“互联网+体育产业”增加场地利用方式 拉动场馆附加值

2016-03-17 作者: 黄葵 来源: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怎样才能做好体育产业这块蛋糕?东城区体育局副局长马力近日表示,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增加群众参加体育健身的场地,满足群众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重视场馆需求,结合互联网产生的大流量,拉动体育场馆的附加值。
  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中国的体育产业要达到5万亿”的目标。国务院46号文件包括六条主要任务,其中一条是“改善产业布局和结构”。体育产业与老百姓的健康密切相关,现在场地数量少,如何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在不久前举办的首届互联网+体育行业创业大赛上,东城区体育局副局长马力指出,在目前我国大城市及中心城区寸土寸金的环境下,再建大型体育场馆并不现实,只能因地制宜增加群众体育健身场地,通过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公园绿地的开发,地下空间的利用等方面来解决。
  对于如何实现这些场地的开放利用,马力认为,开放学校体育场馆需要把免责和设备资金投入两个问题解决好;在公园绿地开发利用方面,可以种植专业运动草坪供百姓健身;此外还可以腾出地下空间,利用楼层平台的空间就近为社区老百姓提供一些配套设施,以及多建一些健身步道,让百姓有一个晨练与晚练的场所。
  应该怎么做好体育场馆的互联网+?马力首先分析了目前互联网产业的常态做法:“互联网的两个方面,一个线上的是流量,一个线下的是人群,如果互联网的流量加上场馆的人群,那能量就大了。我们很多人都在这个方面做事,这肯定是对的。”不过他认为目前互联网企业往往重视移动端的开发,而忽略了场馆的需求,他说:“我们做体育产业,一定要是互联网+场馆,这就等于是大流量,才能产生附加效应,才能把场馆的附加值充分拉动起来。”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