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什么地方才需要消毒?
消毒就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清除外环境中各种传播媒介物上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及有害微生物,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传染病的传播由三个要素构成,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消毒的目的就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
存在或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及有害微生物污染时,有可能造成传染病传播的时候才需要消毒。
哪些消毒行为属于过度消毒?
车轱辘消毒、楼道空气消毒、鞋底消毒、快递外卖包装消毒、空旷地面消毒都是属于过度消毒。
因为环境中自然微生物很多,绝大多数是不构成人际间的传播。一个疾病的发生和病原的接触方式、毒力的大小、病原的数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而以上几种途径均不构成一个传染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另外一个就是手的消毒,随时进行手的消毒,也是没有必要的。手本身就不是无菌的,我们需要的是回到自己的工作或生活环境,需要用手接触干净的东西,或者需要用手接触食品的时候,可以预防性消毒,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勤洗手就足够了。因为我们在外环境中,细菌是常碰到的,随时去进行手消毒,也是没有必要的,过度的。
医生,护士要接触病人,病人和病人之间也可能会接触,且得病状态下一般抵抗力较低,是需要消毒的,而日常生活不需要频繁的消毒。
过度消毒不科学而且有害
过度消毒实际上是有害的,现在有人建议在家里安装紫外线灯用做空气和物表消毒,大家知道紫外线照射过量有致盲和皮肤致癌的作用,这样的消毒不仅达不到相应的消毒目的,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消毒剂,都是化学物品,都有杀灭微生物的作用,同时也有它的副作用。所以我们日常在没有必要进行消毒的时候,如果天天、时时消毒,比如频繁使用84消毒液,会对你的皮肤、粘膜造成伤害。
如果家里有传染病病人的时候,那么我们有必要消毒,和病人之间保持一定的隔离,这个隔离就可以采取消毒的手段。
如果我们家里人都是确保健康的,没有我们所说的某种疾病,或者不存在传染病的时候,只需要讲究卫生就够了,不需要消毒。
健康生活方式比消毒更有意义
我们要有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所有人的体表、体内都有各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有的是有益的,有的是有害的,也有和谐共生的。消毒只是针对有害的病原微生物,而体内正常有益的,比如说口腔黏膜、肠道里面的很多都是我们必须的微生物,如果你采取过度消毒的手段,对这些有益的微生物进行杀灭,则只能伤害你的健康。
日常条件下,正常的生活环境中,我们需要维持常态的、良好的一个微生态习惯,不能随便过度消毒。
★消毒原则★
公共场所,人员密集,人员健康状况不了解,加大日常清洁频次,对重点部位也就是手经常接触的部位进行消毒。
空气消毒以通风换气为宜。
□本报记者 陈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