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生活 > 正文

二胎时代来临 别把“隔代帮忙”变成“隔代抚养”

2017-10-09 作者:闵丹 来源:

 
  中国传统文化中四世同堂、儿孙绕膝是件很美好的事情,是家庭生活中彼此温暖、合理互助的一种形式。现在,绝大多数老人都会帮子女照看孩子,这既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家庭成员间很现实的关怀,尤其是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年轻的爸爸妈妈忙于事业,更需要老人的帮助。但这件事应该做得有度,如果“隔代帮忙”变成“隔代抚养”,就会过犹不及,变成帮倒忙。
  将孩子推给长辈会降低情感联结
  很多家长在孩子刚过了哺乳期,一岁左右,甚至更早,就把带孩子的任务“承包”给爷爷奶奶。即使生活在一个家里,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一切事务,全部由老人包办,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只是业余角色。更有一些没条件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家长,干脆把孩子全权托付给老人,一周见孩子一次,或一月甚至一年见一次。
  北京市总工会心理服务专家团队的老师介绍,中国民间有种说法,孩子要屎一把尿一把地亲自拉扯才会亲,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血缘固然是一条纽带,但仅靠血缘沟通亲情,恐怕不够。如果和孩子早期相处不足,彼此间的情感联结就会比较稀疏,而这种联结是有时间段的,错过了就很难再建立新的联结。这一点也已被现代心理学研究所发现和证实。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所谓母亲的技巧,我们指的是她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使孩子和她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无法用教条来传授的。每天都会产生新的情境,其中有很多地方都需要应用她对孩子的领悟和了解。她只有真正对孩子有兴趣,而且一心一意要赢取他的情感,并保护他的利益时, 才会有这种技巧。”
  需要引起重视的隔代教育冲突
  丁丁:“妈妈,再给我点零花钱吧,我想去买糖吃。 ”
  妈妈:“你不能再吃糖了,已经和你规定好了每天只吃两块糖。 ”
  丁丁:“奶奶每天都让我吃,只有妈妈管着我,我去找奶奶去。 ”
  妈妈:“妈, 您别这么宠溺这孩子, 会把孩子惯坏了的。”
  奶奶:“孩子想吃就让他吃吧,当年我也是这么把他爸带大的。”
  妈妈:“……”
  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或者听说到的场景。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会出现两代人同时来照顾孩子,之间发生一些意见不同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隔代教育冲突。
  那么首先, 什么是隔代教育呢?隔代教育就是由于一些年轻的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等等原因而将孩子的教育问题、生活问题等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隔代家长”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孩子的帮手。因此,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隔代家长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资本和权威性。然而,由于祖辈家长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隔代教育的弊端
  1.过分溺爱宝宝, 阻碍宝宝自我成长;
  2.引发家庭矛盾, 导致亲子隔阂;
  3.抱持老观念不放, 妨碍宝宝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的好处
  1.老人有更加平和的心态;
  2.有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
  3.为年轻的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
  4.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把隔代教育的优势发挥出来, 有效地解决隔代教育的冲突问题。
  专家支招:隔代教育如何双赢
  专家建议,对扮演子女与父母双重角色的年轻的爸爸妈妈而言,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要放弃自身的职责。只要你重视,时间总能挤出来的。 比如: 每天晚饭后和孩子做游戏、讲故事,周末带孩子外出活动。
  同时要做到尊重老人,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孩子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买一些科学育儿的读物,与老人交流学习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对老人宠爱孩子等错误的做法,既要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要耐心和老人商量,尽量减少正面冲突。
  年轻的父母一定要明确: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所以,既不要为图省事,孩子一生下来就甩给老人;也不要怕老人惯坏了孩子,拒绝老人带孩子,割断祖孙之间的亲情。不论是与老人同住,还是暂时把孩子寄养在老人家中,我们都要注意和老人协调关系,一切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积极解决矛盾纠纷,争取隔代教育取得双赢。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