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眠养成记 儿研所发布 睡眠安全十金律
2017-04-10
作者:唐诗
来源:劳动午报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0至3岁的婴幼儿更是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睡眠,良好的睡眠对宝宝的健康和大脑发育都非常重要。
“但是,睡眠问题却有着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当儿童存在夜醒、磨牙、睡眠提前或延迟综合征、失眠等问题时,家长不能掉以轻心。”首都儿科研究所呼吸内科主任曹玲表示。
睡眠安全十金律 实时关注儿童睡眠情况
4月9日,首都儿科研究所、中华少年儿童慈善基金会等部门,共同向社会倡议睡眠安全的十条金律,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婴幼儿的睡眠安全。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也开始从救助儿童大病向关注病例源头出发,此次深入关注儿童睡眠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希望我们的参与能让更多的家庭和组织机构从源头出发,关心孩子的睡眠,将很多大病、重病预防在摇篮。”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秘书长王林说。
此次儿研所向社会倡议的“睡眠安全十条金律”具体为,“睡眠打鼾要重视、呼吸暂停须就医、白日思睡非小事、睡眠憋醒有问题、张口呼吸似报警、晨起困难别大意、睡眠不安是预兆、常发脾气应留心、反复感冒实有疾、注意涣散当警惕。”
儿科研究所此次推出的睡眠十条金律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最常见的表现,给了家长们一个重要的参考和检测的标准,实时关注儿童的睡眠情况。
家长需警惕
儿童不良睡眠症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出现了有以上表现,家长要及时带宝宝去呼吸睡眠门诊就诊。
对于婴幼儿睡眠问题,首都儿科研究所呼吸内科主任曹玲坦言,“在我国,睡眠医学起步较晚,全社会甚至是医务人员的相关知识也较为欠缺。儿科又是哑科,儿童往往对病痛症状描述不清,因此,孩子的睡眠问题并没有得到广泛重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约7%-9%的儿童有习惯性打鼾,其中约20%有OSAS(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且,睡眠中存在呼吸问题的孩子有增加趋势,宝宝睡梦中出现打呼噜、张口呼吸、磨牙等症状严重的话会影响生长发育、大脑发育,造成反复呼吸道感染,甚至还会改变宝宝的面容。因此,希望家长对孩子的安全睡眠保持高度重视。”曹玲表示。
充足的睡眠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基础,针对睡眠发育及睡眠安全知识传播需求,今年年初,时尚育儿睡眠研究院已搭建。“我们会积极与首都儿科研究所、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等专业机构合作,通过大型调查、公益活动、时尚育儿大讲堂、科普传播等方式助力孩子的健康睡眠。”《时尚育儿》杂志主编申艳表示。
帮孩子养成
良好睡眠规律
生活中,有哪些让宝宝睡得更香的小妙招呢?
睡眠规律:要帮助宝宝逐渐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每天到了固定时间,就按照步骤采取固定的活动,比如洗澡、换尿不湿、喝奶之后,让孩子躺在床上,给他哼歌或者轻拍,让他自行入睡。
同时,帮助孩子分辨昼夜。卧室昼夜的光线要有明显区分。白天保证光线充足,晚上要及时关灯,或者调暗灯光,让孩子感觉睡觉时间到了。
睡前别太兴奋。临睡前不要让孩子玩得过度兴奋或者过于疲劳,这样会造成孩子体内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来对抗疲劳,孩子反而会因此出现烦躁和哭闹的现象,难以入睡。
睡眠环境: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室内温度合适、空气流通。宝宝在一个新鲜空气环境中才能快速进入睡眠、睡得好。记住不要在室内吸烟,这样不仅仅影响了宝宝的正常休息,还危害到了孩子的身体健康。
睡眠环境要安静不吵闹,正常的响声可以开着,不需要绝对的安静。
不要冻着孩子,但更要注意的是不要给孩子盖得或者穿得太多,这是很多家长经常犯错的地方。在室内的宝宝需要的衣服件数跟大人一样,睡觉时可穿睡衣,套上睡袋,再盖上毯子或薄被即可,不要穿着棉衣睡觉。
用品清洁:每日睡觉前给孩子洗澡,如果是冬季的话,由于温度会相对较低,在睡前给他洗脸、洗脚,清洗外阴部等这些就够了,这样更有利于宝宝入睡。
宝宝的被子、枕头等要保持清洁舒适,建议被子、枕头应每1到2周晾晒一次,床单每1到2周清洁一次。
□本报实习记者 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