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糖友不宜到高原旅行 医生提醒:出行前须到医院进行身体评估
2017-04-06
作者:唐诗
来源:
目前,我国有超过1亿人次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四大类慢性病之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国家卫生计生委强调,糖尿病防控是控制慢性病和实现“健康中国”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上月月底,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召开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表示要以糖尿病管理为切入点,带动慢性病防治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同时提高市民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三减三健 提高群众健康
北京市卫计委2015年发布,全市每三年一次的慢病监测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北京市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0%,也就是说有近一成的北京市民患有糖尿病。
北京市卫计委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要继续落实慢病综合防控措施,以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糖尿病管理为切入点,探索慢性病分级诊疗模式,带动区域慢性病防治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具体要面向群众开展“三减三健”,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和健康骨骼,来增强群众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推广社区慢病高危人群风险评估工具,加强居民自我健康管理;实施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干预,同时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公共卫生服务协作。
“糖友”出行需携带急救卡
春天,正是出门旅游,饱览美景的好时节。可却有很多糖尿病人犹豫害怕病情波动而不敢外出旅行。那么怎样才能既享受到旅游的乐趣又能保证病情稳定呢?
“在出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旅途中妥善安排饮食起居,坚持用药,定期监测,减少环境变化对病情稳定的影响,糖尿病患者一样可以享受旅行。”北京友谊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郝雅斌说。
“首先,糖尿病患者应该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提前到医院进行充分的评估。”郝雅斌介绍说。对于病情稳定、控制良好的患者,可以请医师指导,写一份所用药物种类、剂量以及遇到突发情况基本应对措施的材料,旅行时带在身边。
如果血糖持续偏高或剧烈波动,则不宜立即出游,需要先调整好降糖方案并稳定一段时间再考虑出行计划。患有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者,例如患糖尿病肾病导致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足部溃疡以及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般不宜远行。伴有感染、酸中毒或其他急性并发症的患者则禁忌外出旅行。
“第二,糖尿病患者需要携带一些特殊物品。”郝雅斌说,“比如随身携带急救卡,上面写明患有糖尿病,及家人的联系电话。”如果是出国旅游,最好用所在国家的语言写下紧急联络方式,并告知一起旅游的人患有糖尿病和可能出现的危急症状,以备必要时得到帮助。
第三,合理安排旅游行程,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及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旅游线路、交通工具和旅行方式。
“一般来说,旅途不宜过长,行程不要太紧,范围不要太大,尽量在气候适宜的时候出行。春天气温变化较大,很冷和很热的天气应避免外出。”郝雅斌表示,“要规律作息和进食;要保证每日饮水量;同时,注意选择舒适的鞋袜,每日检查足部有无破溃。”
此外,两类糖尿病患者需要格外注意,不宜到高原旅行。
一是患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这些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低血糖反应等。二是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及糖尿病伴发心、脑血管病变、四肢血管病变、高血压等。这些糖尿病患者不适宜上高原旅游。
【相关阅读】卫计委:利用信息化手段防控传染病
除了针对糖尿病等慢病的预防措施,市卫计委还通报了其他疾病以及问题在今年重点开展的防控措施。
今年,全市将加强人感染禽流感及新发、输入性传染病的检测、监测和疫情溯源能力。
围绕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探索开展雾霾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组建北京市空气污染(雾霾)健康防护专家组,开展雾霾健康防护知识的正面引导。
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传染病早期发现、早期预警。比如,探索开展针对艾滋病的“互联网+尿液匿名检测”服务。
运用新型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手段,实现肺结核患者发现、登记、监督服药及随访的一体化管理,提升结核病防治水平。
保持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有效管理,同时适时调整免费服药的药品目录。
制定中小学校食堂管理规范,修订印发《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膳食指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