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生活 > 正文

元宵节将至糖尿病患者吃汤圆要悠着点 市食药监局:合理选购 适量食用

2017-02-10 作者:唐诗 来源:劳动午报

 
  周六就是元宵节了,汤圆、元宵类食品的质量问题自然进入了公众视野。近日,昌平区、朝阳区等16区均针对此类产品展开了覆盖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抽样检查,以确保食品安全。市食药监局同时提示市民,要选择大厂家质量优良的产品来食用。
  百余批次元宵汤圆抽检全部合格
  元宵佳节来临之际,朝阳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执法人员来到卜蜂莲花连锁超市有限公司北苑路店,执法人员来到售卖元宵的冷柜前,检查了食品的外包装以及储存环境温度,并检查商家的进销记录。执法人员还当场抽取超市现售的元宵、汤圆,进行硼砂含量的快速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抽检元宵汤圆全部合格。
  当日,昌平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执法人员也对汤圆、元宵进行了检查。执法人员来到了位于北七家的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食品厂,对其进行了查验现场、查看生产投料记录和原材料购进记录、生产者法定义务落实情况等执法检查。
  “今年立春早,元宵节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因此,我们要求企业加强对仓储、物流配送环节的温度控制,特别是保证速冻元宵、汤圆产品的储存、物流运输条件要符合速冻产品的温度要求,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市食药监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李键表示。
  据悉,截至2月7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从生产厂家、市场等环节抽样元宵、汤圆产品126批次。在生产环节抽取了稻香村、全聚德仿膳、宫颐府、好利来知名品牌产品30批次,在食品市场抽取了30批次,在商场超市内抽取样本66批次。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风险监测处副处长张卫民表示:“检查项目不仅包括铝残留量、过氧化值等关键化学指标,还有甜蜜素等甜味剂含量,苋菜红、胭脂红等色素使用情况。同时,对部分批次产品进行了镉、硼砂等风险指标的检测,监测结果显示,126个样本均合格,合格率为100%。”
  记者从市食药监局了解到,像这样覆盖生产、流通、餐饮等全环节的元宵节前检查,正在本市16个区同时开展,力保元宵节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 市食药监食品流通监管处处长纪晔说:“今年的元宵节恰逢周六,预计会出现一个食品销售和消费的小高峰,从元旦开始我们就加大了对元宵、汤圆、肉制品、乳制品、儿童食品等节日食品的检查力度,检查将一直持续到元宵佳节过后。”
  元宵汤圆有不同 传统元宵保质期短
  俗话说,北“滚”元宵, 南“包”汤圆,北方常见的元宵是“滚”出来的,南方常见的汤圆则是“包”出来的。 目前市面上售卖的“元宵”和“汤圆”,两者究竟有什么不同?由于这种不同,消费者在食用和储存上,要注意什么呢?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刘晓毅博士说:“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这个节日里,北方市民有食用元宵的习惯,而南方一般食用汤圆,元宵和汤圆从制作工艺到储存方式都是有区别的。”
  传统工艺制作的元宵因外层的干糯米粉容易吸水,冷藏后味道会变,且保存不当会导致微生物滋生而变质。因此,元宵多为现做现卖,保质期多为两三天。市民购买新鲜制作的元宵应尽快食用,实在吃不完的应尽快放在冰箱冷藏保存,在两天之内尽早食用。
  而汤圆由于经过速冻工艺,一般保质期在6个月到12个月,最佳贮藏温度为-18℃以下,保质期内可随时食用,相比元宵保质期较长。
  同时,刘晓毅介绍说:“从本次抽检五彩色素的检测结果看,彩色元宵是使用紫色、黄色、绿色的果蔬汁液制作的,是健康安全的,市民可放心食用。”
  【相关链接】
  元宵汤圆多甜腻
  过量食用影响健康
  元宵节将至,市食药监局提示市民,购买元宵时,首先要选好品牌。要尽量选择规模大、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较好的品牌企业的产品。这些企业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较严,生产设备先进,工艺控制严格,产品质量较有保证。
  其次,要看储存条件。目前商场超市销售的多为速冻汤圆、元宵。速冻产品应在冷冻条件下销售,千万不要购买带冰霜或冰碴的产品,带冰霜或冰碴表明产品储存温度不稳定,容易造成产品酸价升高,也会使产品微生物超标,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
  再次,要看外观。质量好的汤圆、元宵,色泽均匀,外形基本圆正,大小基本一致,并且皮层薄厚均匀,不露馅,不裂口,无肉眼可见杂质,没有霉斑。不好的产品则颜色暗淡不均匀,形状大小不一,还有的开裂露馅。
  最后,买回家食用时要注意口感。好的汤圆、元宵,皮面粘滑、色泽洁白、馅心细腻。并且没有酸败等异味。质量差的汤圆入口粗糙缺乏弹性,口味常常过于甜腻。
  此外,消费者在食用时还应注意,要煮熟汤圆、元宵,特别是含荤馅的产品。同时,吃的时候要有节制,汤圆、元宵多甜腻,含油脂较高,过多食用可能影响人体健康。
  一些企业推出的无糖元宵和汤圆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即使是无糖食品也不宜食用太多。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