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生活 > 正文

学会心肺复苏争取“黄金4分钟”

2016-10-27 作者:陈曦 来源:劳动午报

 
  目前,正值秋冬交替时节,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心肌梗死、脑卒中及主动脉夹层等危重症发生率增高,猝死事件时有发生。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发生猝死约120万人,居全球第一。我国每年仅死于心源性猝死的人就多达54万左右。而90%的猝死发生在医院外,其中心源性猝死的抢救存活率不足1%。那到底什么是猝死?当猝死发生在我们身边时,我们该怎么办?让我们听北京康复医院急诊科乔瑞省主任说说。
  记者:我们经常听说某人突然死亡,就说这是猝死。那么从专业角度来说,什么是猝死呢?
  乔瑞省:世界卫生组织将猝死定义为平时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在医学上,24小时以内的突然死亡都归为猝死。近年,多数学者倾向认为,猝死为发病1小时内的突然死亡。
  记者:猝死能预防吗?工作生活中该注意哪些?
  乔瑞省: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就会带来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等,这些都会增加猝死的风险。有些人的工作性质也决定了应酬较多,过量喝酒会诱发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饮酒时兴奋激动,血压容易升高,诱发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还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长期吃高热量、高盐、高脂的食品,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就会悄悄找上你,不知不觉在身体中埋下了定时炸弹。
  秋冬和夏秋交替时节,气温下降,很多危重症发生率增高。冬季,寒冷的气候、呼吸道感染都是心脏病促发因素,猝死风险明显升高。剧烈运动、桑拿浴、饱餐、吸烟以及愤怒、抑郁、焦虑等行为和不良情绪也都会诱发猝死。据统计,球迷看世界杯时心脏急症增加2~3倍,高峰是比赛开始后2小时。美国杜克大学研究发现,股市暴跌时,心肌梗死发病明显增加。
  想要预防猝死,就应该多运动,少吃刺激性食物。清淡饮食,适量吃鱼,少吃牛羊猪肉,多吃豆制品和新鲜的果蔬,每天一小把坚果。
  大便困难时,可局部用开塞露,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切忌太过用力,以免发生意外。要时刻关注气温变化。
  记者:当身边人发生猝死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乔瑞省:大家肯定都记得发生在安贞医院门诊猝死的快递小哥,发病在医院内,获得心脏病专家的及时救治。因为心脏骤停超过4~6分钟,脑组织会发生永久性损害,超过10分钟会脑死亡。救护车不能及时到达时,现场的发现人成为救治关键。一旦发现有意识丧失的病人时,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并尽快与120急救联系。
  需要提示的是,不要忙于搬运、摇晃病人,应让他就地仰卧;用最短时间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呼吸和心跳;迅速通畅气道,松解领口和裤带,清除口、鼻异物,包括假牙等;按压胸廓,频率是100-120次/分,按压幅度是5-6厘米;压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弹;采取人工呼吸,按压与呼吸之比是30:2。 
  记者:普通人是不是也应该学习心肺复苏术呢?
  乔瑞省:对,在黄金抢救时间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转归。如不及时抢救,每延迟1分钟复苏成功率就下降7%-10%。由于心源性猝死80%发生在院外,而紧急医疗救助的平均反应时间远远大于生命的黄金抢救时限,一味的等待专业医疗人员的救治,往往保证不了救治时间。而依靠心脏骤停旁边的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即作为第一目击者的家庭成员就担负了实施心肺复苏术的重任。国内外成功经验均表明,向家庭成员普及心肺复苏术是提高猝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全国心肺复苏普及进亿家精准健康工程”——525+工程,5年内普及心肺复苏2亿人,即每位培训者普及5户家庭。我国现有医务工作者及经过心肺复苏术专业培训人员近两千万名,以每位负责心肺复苏培训5户家庭、每个家庭2人计算,可有1亿户家庭相当于2亿人群得到了心肺复苏普及。呼吁大家,为了身边人,更为了家人的生命,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学学心肺复苏术。
  本期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
  急诊科主任 乔瑞省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