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生活 > 正文

“神十一”发射成功催生航天热 航天距离你我并不远

2016-10-19 作者:盛丽 来源:劳动午报

 
  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又掀起了新一波航空热。近些年,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接触或者探索和航天有关的知识。不少小孩在观看过飞船发射后,也开始在心中种下了一颗航天梦的种子。那么在北京这座城市,想要了解到更多关于航天的知识,可以到哪些地方去参观?航天事业又和老百姓的生活有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博物馆中探秘航天世界
  说到和航天有关的博物馆,咱北京拥有好几家,中国航空博物馆、中华航天博物馆、北京航空馆等。当然,其中也包括这样一个介绍航天知识的好去处——大兴庞各庄梨花庄园万亩梨园之中、一个占地385亩名叫北京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的地方。
  据了解,这个教育基地是国内第一家以电影、图文展览、实物模型展示、电子触摸互动、航天农业观光采摘等形式,介绍中国航天及世界航天发展历程的综合性教育基地。中国航天起步、发展、飞跃的详细过程以及世界航天发展历程、未来航天发展方向,都可以在这里了解到。
  这里既有航天科普图文展、火箭导弹模型展、各类卫星飞船展、古代农具馆等这些固定陈列,也包括航天科普知识教育、展示;火箭制作、发射;太空农业观光、种植、采摘;太空餐饮这样的特色参观项目。家长可以带着自家对航天知识感兴趣的小朋友参观游览。
  高等学府汲取航天知识
  提到航天,不少人在少年时也曾有过成为一名航天员的梦想,那么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北京有这样一个高等学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仅仅听到校名,似乎就能感受到航天的氛围。
  成立于1952年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航空、航天等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形成了航空航天与信息技术两大优势学科群,国防科技主干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路校区内,还有一个和航天有关的博物馆——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它的前身是北京航空馆,是我国首个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综合科技馆。博物馆集教学、科普、文化传承为一体,展区面积8300平方米,分为长空逐梦、银鹰巡空、神舟问天、空天走廊4个展区,是航空航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航空航天科普与文化的重要基地。
  太空试验助力生活改变
  对于不少人来说,航天似乎非常遥远。其实,航天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有密切的关系。仅以“神舟八号”飞船举例,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33种生物样品被装在40个有光照的容器中,随神舟八号飞船遨游太空。
  据统计,“神一”至“神七”所有携带过的物种,主要种类分别为:水果、蔬菜、农作物、树种、中药、花卉、茶叶、微生物菌种、蛋卵等9大类。
  那么这次神舟十一号再次飞向太空,又要完成哪些任务?对于这个问题,不少人可能会冒出“做试验”这三个字。据了解,航天员系统策划了包括植物栽培关键技术验证、在轨味嗅觉变化规律研究、失重心血管功能研究等四大类十六项在轨试(实)验。
  乍一听,这些高大上的名词普通人会有些犯晕。其实,在了解完试验的作用后,还是很容易理解的。举个例子,关于植物栽培关键技术验证实验。据了解,通过开展微重力环境下植物栽培基质水分和养分供应等研究,可为下一步空间站种植可口、营养和安全的新鲜蔬菜奠定技术基础。
  说到这,或许也有人会产生这样的期待:希望这些试验的结果,能更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让我们普通人感受到航天试验带来的生活改变。
  【趣味链接】
  航天员的太空生活
  航天员也有休息日
  航天员的作息时间、具体工作、实验等活动都会根据飞行手册来完成。和在地面上一样,他们也一天工作8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休息一天。
  怎么锻炼和休闲?
  航天员可通过自行车功量计、拉力器等器材加强锻炼。关于休闲,据了解,航天员看电影和听音乐,都能在太空中完成。
  航天员穿什么?
  航天员服装系列化的设计分为在轨系列地面系列和服装配饰。其中,在轨系列设计,分为舱内工作服、舱内鞋、运动服、休闲服、企鹅服、内衣、睡袋。据了解,这次每名航天员携带了7套航天服,每4天更换一次。航天服内衬既保暖也具备一定的舒适性。新研制的企鹅服,通过对航天员的肌肉产生力的刺激,从而避免了航天员肌肉萎缩。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