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改“满月”剁手族海淘还嗨吗?
2016-05-12
作者:王路曼
来源:
自4月8日起,我国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执行新税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从此将不再按邮递物品征收行邮税,而是按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截止到目前,新税制已实施一月有余,回望海淘市场,剁手族的海淘之旅还嗨吗?
消费者:加税“洋货”依然走俏,海淘族理性看待税改
由于对政策不明,很多消费者都在税改前盲目地囤了很多洋货,“可现在看来,不管是跨境电商还是海外代购,价格波动并不是十分明显。”职工姚笛告诉记者,4月初,她为1岁的宝宝囤了三大包尿不湿和两箱奶粉;而为自己囤了不少面膜和护肤品。
细心的姚笛对比了一下税改前后的价格变化,她发现,之前购买的一款韩国品牌的腮红价格为69元,而新税制后,该产品价格已经调整为包税后88元。“其实10几块钱的税,还是可以接受的。”姚笛说,“政策稳定后,大家都会适应调整后的加税价格,其实消费者看中的还是产品的品质。”
采访中,像姚笛这种态度看待“加税洋货”的消费者不在少数,罗平也是一个海淘族,她笑着对记者说,“新税制下,价格相对较高的奢侈品,税费反而没那么多了。”
而在随后采访海淘电商的过程中,从电商销售数据上显示,消费者的对于加税洋货的消费热情,依旧十分高涨。
跨境店商平台:一个月销量缩水10%,但依旧看好海淘市场
李双双是一家韩国直营化妆品网店的运营负责人,税改前,她所管理的网店也进行了大促销,很多消费者希望抓住免税的尾巴。但随着税改的落地,网店经营状况,也直接反映了消费者心理。
税改后的开始几天,明显可以看出每日成交量的下滑,李双双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很多消费者下单后,看到系统默认的高额税费,就选择了取消订单或直接不付款。
“消费者的观望心理,让我们公司很多海淘店税改当日的销售额都明显缩水。”李双双介绍,其中不乏销售额缩水50%以上的网店。
对此,李双双和她的同事认为,这是新制度必然产生的消费低潮,但随着大家对税改政策的深入了解,消费者也在慢慢适应这个消费状态。
李双双拿着自己网店最新的数据统计告诉记者,截止到目前,该网店的当月营业额同比上月降低10%。“因为经营状况不同,有的网店的营业额没有明显好转,但也有的网店,已经持平之前的营业额。”李双双说,“也就是说,依旧有那么多消费者,在认可海外产品的同时,愿意承担税费。”
对于目前消费者负担税费和卖家包税等不同形式,李双双坦言,“羊毛出在羊身上,包税商品或许已经加价了,”消费者仍要擦亮眼睛。
李双双告诉记者,现如今,很多小型跨境电商平台大批量从海外工厂采购物品,囤在国内保税区仓库。货物到了国内保税区仓库后,没有交任何关税,而离开保税区时,采取了分装,分包邮寄等“蚂蚁搬家”的方式,直接邮递给每个买家,这样所交税费就寥寥无几了。
说起海淘市场的前景,李双双表示,依旧十分看好。李双双断言,“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慢慢成熟,人们对于品质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海淘市场依然是一个备受商家青睐的大蛋糕,盘子不会缩水,反而会越来越大。”
个人代购:利润空间被压缩,但仍保持观望态度
区别于跨境电商平台,个人代购卖家是将海外商品“人肉”运输或直邮回国卖给消费者。新税制下,个人代购的成本也明显升高了。资深代购张玲告诉记者,“以前,个人海淘都是征收行邮税,税率很低,这也是代购的利润空间。但现在,行邮税税目由原来的四档调整为三档,化妆品税率也从50%调整至60%,相当于提高了10%。”
“关键看会不会被海关抽检到,商品进入海关时还有抽查环节,如果被抽到,又超过了规定的额度,就不能免征行邮税了。”张玲说,“我从国外代购回来的商品基本都通过朋友圈卖给身边的朋友,税费高了,我们的利润空间就小了。”对此,虽然很多代购依然保持观望态度,但也有不少代购表示,可能退出海淘市场。
而代购商家蔷薇则表示,“我坚持做下去。”蔷薇说,“税改后,不管是商家,还是消费者,对于价格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的。其实,只要是真货、好货,还是会有市场的。”
“我觉得,税改对于海淘市场价格或商家利润冲击的影响都只是短暂的,假货、山寨货的层出不穷,才是海淘市场真正的痛点。”蔷薇说,现如今,绝大多数消费者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而电商平台信誉、价格成为人们消费的直接参考。
对此,蔷薇提醒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海淘商品,消费者务必要擦亮眼睛,选择真货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