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因为是防疫抗病的非常时期,便窝在家中读书消磨时光。无意间,翻到一本买了多时却一直没读的小说《鼠疫》,看后为之一震:历史竟然如此地相似,人类在疾病与瘟疫面前同样脆弱又坚强。
《鼠疫》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之一,加缪曾获得过195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同时亦是一名哲学家,是“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所以,《鼠疫》又被称为是哲理小说,获得法国批评奖,里面充满着大段的哲理叙述与辩思,表达了对生命、疾病、死亡、人性、生活的种种思考,具有很深的哲学深度,值得世人深思与借鉴。
小说讲述在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中,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经历过非典与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的我们更能体会书中的生离死别与爱情亲情的碰撞。
奥兰,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住在里面的人们原本忙碌生活,工作学习,各有各的精彩。一场突如其来的鼠疫打破了正常的宁静,一切变得失序。起初人们对于鼠疫征兆的不以为然,到出现大面积病人死亡造成的恐怖苦难,和带来的人心惶惶,还有封城时人们的种种面孔,有人选择逃离,有人选择坚守。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但高尚绝不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压力不止是行政管理上,还来源心理与精神。
当然,也有一些人选择站出来与疾病抗争,书中几位主要人物,因鼠疫走到一起,组成志愿者队伍与疫情展开殊死争斗。志愿者队伍就是我们现实中的医疗队伍和救灾人员,不管是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还是在一线救治战线上的普通护士,还是在争分夺秒建设医院的建筑工人,抑或只是在后方负责缝制口罩确保后勤供应的加工厂员工们,大家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现实中像书中灵魂人物里厄医生一样的原型人物多不胜数,作者没有将他们描绘成高大上的神化形象,而是着墨于平凡,书写他们可爱可亲又可敬的一面。
《鼠疫》表面上记录的是天灾人祸,内里其实在表现一种人性的光辉与勇敢。小说最后,作者借主人公医生里厄之口说出下面这番话,“翻阅医书便可知道,鼠疫杆菌不会灭绝,也永远不会消亡,这种杆菌能在家具和内衣被褥中休眠几十年,在房间、地窖、箱子、手帕或废纸里耐心等待,也许会等到那么一天,鼠疫再次唤醒鼠群,将其大批派往一座幸福的城市里死去,给人带去灾难和教训。”
纵观人类历史,我们无数次面对病毒与疾病,从天花到流感,从黑死病到非典,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人类一次次克服困难,又一次次遇到新的问题。病毒带给我们的不止是精神的升华、对英雄的敬仰和崇拜,还有自我的救赎与反省。也许,这只是一场上天给予人类的考验,适时为了我们往日的狂妄与无知敲响警钟,让我们去反思那些破坏环境,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的行为。
灾难过后,注定会留下痛苦,我希望,当我们战胜新冠肺炎后,应学会珍惜与大爱,回望曾经发生的种种,而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
□黄超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