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日,恬淡平静,清晨,走进厂区大门,迎面看见“已经安全生产358天”的露天大屏幕,心中便涌起一丝自豪、一份期待。于我们这些安全工作者而言,这个看上去平淡无奇的数字,背后包含着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隐患排查、多少场安全培训、多少心血和汗水……
每次看见这串数字,眼前便会闪过许多面孔、许多场景,其中最清晰的一张面孔,是一位姓陈的老师傅的。
那是今年夏天,安全培训楼改造装修,我们部门负责工程监管,每天都要到施工现场旁站、监督、协调。一天早上,我到施工现场巡查,一位老师傅吸引了我的注意。他中等身材,洗得退了色的工作服结着汗斑,由于常年风吹日晒,面庞粗糙苍老,安全帽边缘露出花白的头发。他站在脚手架上砌墙,动作娴熟,一望便知是个有经验的老师傅。我心中隐隐感到不安:砌墙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老师傅干这个活是比较吃力的,加上天气炎热,着实不安全。
我走过去打招呼:“老师傅,您贵姓?”他马上放下手里的活儿,紧张地说:“我没违章。”我忙笑着解释:“我没说您违章,我只想问问您多大年纪了?”他伸出手比划了一下:“还小呢,五十三!”“十滴水、人丹都随身带着吗?”“带了带了,还带了一大杯温开水,放心吧。”我站在旁边他没法放开手脚干活,影响工作进度,我便走开了。
第二次看见他,他坐在吸烟区抽烟,我跟他聊了一会儿。他姓陈,出来干活一是给老伴挣点吃药的钱,二是供小儿子念大学,小儿子在省城重点大学念土木工程专业,成绩又好,又是学生会干部。提起小儿子,老陈苍老的面孔变得鲜活起来:“他又孝顺、又懂事,我出来干活是瞒着他的,要不然……”我静静听着,末了,提醒他:“干活时注意安全,感觉累了就歇歇气。”
第三次看见老陈师傅是一个闷热的上午,他站在脚手架上,满脸通红、汗如雨下,动作明显不如前几天敏捷有力。不远处,包工老板坐在树荫下玩手机。我有些生气,走过去问他:“干嘛不给老陈师傅换个轻松点的活儿,比如地面小工?”他解释说:“是老陈自己要求干砖瓦工的!”我一想也就明白了,我们这里的行情,小工是一天七八十块钱,大工(砖瓦工、电工、焊工)是一天二百三四十块钱,手艺好的能挣到二百六七十块钱一天。谁不想多挣点钱呢!
过了两天,我拿着一张图纸去找老陈师傅:“您儿子是重点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高材生,这张图纸上有些地方我不太明白,想请教他一下,可以吗?”老陈自豪地说:“当然可以!”
加上小陈的微信后,我把老陈师傅头顶烈日站在脚手架上砌墙的照片发给他,并说出心里的担忧。过了许久,小陈回复:“谢谢你,赵工。”
又过了两天,我到现场巡查,脚手架上换了个年轻人干活,老陈师傅在一旁指点,看见我,笑呵呵地说:“我带徒弟喽!”停了一下,他告诉我,小陈利用课余时间到装修公司打工,挣的比他多多了,他可以享清福了。
流年似水,生命如花,每每看到晚霞中一群群工人有说有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便倍感喜悦、踏实、骄傲——那是我们这些基层安全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赵闻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