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寒假记忆

2019-03-01 作者:□王晓 来源:

 
  小朋友们的寒假结束了,都雀子般奔向校园,同学们见面,交流见闻感受,压岁钱、小猪佩奇是两大热点。不由勾起我怀念过往,想念儿时的寒假。
  关于寒假的美好记忆,都是祖母给的。放寒假,陪伴我们小孩子的,主要是祖母。祖母一辈子未下过田,家里的活儿,旁人也插不了手,整天围着锅台转,围着洗衣盆转,围着我们转。一日三餐、烧煮浆洗、照顾孙辈,就是她的主要职责。
  童年的寒假特别温馨。我们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整天像一群饿坏的小猪,围着祖母要吃要喝。吃饱喝足就闹啊疯啊,当时五十几岁的祖母感觉还很年轻,可以陪我们踢毽子、跳房子、砸铜板……乡下孩子玩的招数,好像祖母都会。
  祖母会给我们找乐儿,在贫瘠的乡村,在没有图书、没有电视的寒假,给我们许多金子般的记忆。
  里下河地区的寒假是湿冷的,没有北方的暖气,家里冷,外面更冷。取暖靠衣服、靠运动,我们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还是冷得缩成一团,更不想动。祖母有办法,门前小河的冰有锅巴厚了,祖母洗菜时,顺便敲上锅盖大的一块带回家,我们就可以玩敲锣卖糖的游戏了。
  挪着胖胖的身子,我们先合力把冰块敲碎。再去找芦苇杆,取中间无结的空管,一人一根。每人领一块小点的冰,对着冰块一个点用力吹,热气在冰面融成一个窝,既而成洞,可以用毛线将冰块穿起来提着了。再捣根屋檐下的冰锥,冰块是锣,凌锥是槌,当当敲着,我们就是走街串户的货郎在敲锣卖糖呢。
玩的吸引力战胜了寒冷,我们奔出家门,在村巷里跑着,引得别人家的孩子在屁股后面撵,想玩,得跟我们说好话。兄弟姐妹,邻居伙伴,三五成群,竞相吆喝。走两圈,磕下一小块冰扔进嘴里,牙齿震得嘎吱嘎吱响,兴奋激扬在脸上。
  小时候的寒假多冷啊,冰封河面的日子,也是造就英雄的良时。记得年根儿里最冷,门前那条河基本封住了,我们有祖母看护着,可以去河面溜冰。大哥胆大,常从洗菜码头敲下一块冰,垫在鞋底下,哧溜一声,就从河这边滑到河那边。胆小的我,要和他们一起去对岸小菜场买豆腐,只好绕远路从桥上过。
儿时的记忆里,英雄与侠胆柔肠、刀光剑影无关,就是对能在冰上翩翩起舞的人,比如我大哥,五体投地崇拜,言听计从。
  也有室内活动,围炉取暖。阳光从大门口斜斜地照进来,我们正好坐在光束里,四个孩子围着一只铜炉,八只脚脚尖靠着炉壁取暖。其实心思不在暖,而是埋在炉灰里的蚕豆。一会儿工夫,就掀开铜炉盖子,用木棍做的筷子在里面搂搂,给蚕豆翻身,“搂蚕豆,搂豌豆,白鸽子妈妈翻跟头”,搂着搂着,豆子就有香味了。唱的歌里,怎么会有白鸽子妈妈?我至今不懂意味。豆子彻底熟了,会啪嗒开炸,调皮的还会像子弹一样射出去,惹得我们四个追成一堆。
  时光缓缓地流着,在祖母的照应下,我们一天天长大。在父母为生活奔波、无暇顾及我们这些泥猴子的日子里,是祖母抚慰着娇嫩、渴望的心灵。
  我们留恋童年,留恋小村,就是留恋祖母羽翼下的温暖。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