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三国时期统一观念的形成——读《三国演义》有感

2019-01-17 作者:□丰台区统计局 陈琳 来源:

 
  有幸和同事们一起,在读书会中重温了《三国演义》的精彩内容,和同事们交流之后突然发现,原来三国远比我们了解到的更精彩,甚至《三国演义》中包含的很多背景知识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古代中国在秦以前经过了数次分裂,自秦始皇统一,早期的汉民族自我认同比较狭窄。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这一观点大大地拓展了汉民族的范围。虽然历史学和考古学上还未得到切实印证,但从某种程度上,它代表了那时少数民族已经被接纳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汉朝时期和匈奴多次联姻,对愿意和中原做朋友的少数民族,汉人对他们并不歧视,匈奴人金日磾就成为汉武帝临终时的托孤重臣之一,他的后代后来成为朝鲜族中最大的一支,这就是朝鲜人中金姓如此普遍的原因。
  三国时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初生期”,与之对应的是先秦和两汉时期的“孕育期”。古时的汉民族即我们现在中华民族的前身,她是一个文化民族,而不是血统民族。不论你来自哪里,有着怎样的文化背景和族群背景。只要你认同汉文化和礼仪,你就是汉民族的一员,并且这些民族的融合也给汉民族带来更丰富的多元文化。而这一时期,中华民族特征和民族文化已经基本形成,汉人、汉字、汉语成为中国人自我认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即便在魏、蜀、吴三分天下时,他们的官员和百姓仍然都认同自己是汉人,三国人说着相同的语言,用着相同的文字,实行着相同的管理制度,有着相同的社会结构,理应成为一个国家,这一根深蒂固的理念自中华民族诞生之初就一脉相承。
  也就是在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大将卫温、诸葛直登陆台湾,带去了中原汉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文化,这是台湾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次被正式记载,也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铁证。
  自三国以后,中华民族经历了数次分分合合,但每一次最终都又重归统一,这证明中华民族的统一复兴是时之所向,大势所趋。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