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
2019-01-07
作者:刘立堂
来源:劳动午报
北宋王安石在《劝学文》中说道:“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古往今来关于读书的名言比比皆是,阅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永恒话题。
工作之余,读了美国作者莫提默·J· 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感觉很受启发,感悟颇深。
这本书初次发行于1940年,很快畅销,并被翻译为多国文字。1972年修订新版。
这是一本工具书,是介绍读书方法的书,对于初探阅读的人、不太懂读书的人,很有帮助。可以说这是一本有关阅读永不褪色的经典。
这本书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就是从认字开始到对句子的理解,以及对句子所表达的基本含义的理解,这个层次的阅读一般在小学时就已经完成的,是摆脱文盲状态的一种阅读层次。
第二层次是检视阅读,特点是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要求读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即抓住一本书的重点,读出全书的格局,称为略读或预读,但并不是说随便或随意浏览一本书,而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
第三层次是分析阅读,比起前面两种阅读层次,分析阅读更复杂、更系统化。是对作者想表达的深层的思想进行全盘、优质的咀嚼和消化,着重于理解和提升。
第四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主题阅读了,最复杂也最系统化,也可称之为比较阅读,此时读者不再局限于一本书之上了,而是要从多本书中寻找相同的观点,进行总结、磨合以及升华,是最主动的阅读,也最有收获。
陶渊明有句名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之前也曾以此作为读书的一种方法,广泛涉猎、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因而,虽然读书不少,感悟不少,却少有文字表达,心有感悟,下笔却无神。也许尚未达到读书破万卷的量级,也许这个读书方法确实多少有些问题。
“腹有诗书气自华”,好的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愿这本书能带给你我相同的读书方法提升!
□北京知识产权保护协会 刘立堂